資源描述:
《魯迅與比較文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魯迅與比較文學徐曉云摘要: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作家與比較文學結緣的,魯迅是極為重要的一人。他不但從中外文化比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終以比較的眼光看待各種文化現象以及自己所從事的各種文化活動。本文主要從西方哲學、文學兩個方面對魯迅的影響展開論述。關鍵詞:魯迅比較文學進化論思想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作家與比較文學結緣的,魯迅是極為重要的一人,受西方哲學、文學的影響,他不但從中外文化比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終以比較的眼光看待各種文化現象以及自己所從事的各種文化活動如創(chuàng)作、翻譯、批評與研究等。一
2、、西方哲學對魯迅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上,嚴復是“認真地、緊密地、持久地把自己與西方思想關聯在一起的第一個學者”(史華茲語)也是最早從總體上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的思想家之一,他抓住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命脈,將西方文化精神歸結為“以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在思想上為后人吸收西學開辟了方向,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影響很大。魯迅的思想深受嚴復影響,他在南京與日本求學期間系統(tǒng)讀過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社會通詮》等許多著作,并且接受了西方近代的社會科學和文化思想,尤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朝花夕拾·瑣記》
3、中談到,他在南京城南,花500文錢買了一部白紙石印的厚書——《天演論》。翻開一看,——哦,原來世界上竟還有一個赫胥黎坐在書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鮮?一口氣讀下去,“物競”“天擇”也出來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也出來了,斯多噶也出來了?!粋€新鮮奇異的世界就這樣被打開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喚起了魯迅的生命自覺意識,引導他進入高層次的思考,西方“新學”成為魯迅智慧與激情的原動力,表現為激進的思想、奔放的感情以及強烈的行動欲望。1902年,魯迅留學日本,作為“西學東漸”的中轉站,
4、日本也是中國有志之士探求救國救民真理,開展進步革命活動的“自由港”。日本的七年求學生活使魯迅廣泛接觸西方的哲學與文學,形成了他以文學救國的思想。對于西方文化魯迅奉行的是著名的“拿來主義”原則,在進化論中他接受了歷史發(fā)展的觀點,而摒棄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從而保持了一個思想家的自主與獨立。更重要的是魯迅將自己接受的哲學思想轉化為實踐,在進化論“青年必勝過老年”的觀點影響下,幾十年如一日的支持青年的進步,真正做到了“俯首甘為孺子?!???梢哉f進化論對魯迅的影響是任何一種思想學說都無法比擬的,它不僅成為魯迅世界觀
5、的基礎,而且為他的中外文化比較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二、西方文學對魯迅創(chuàng)作的影響魯迅非常重視文學比較,對世界文學的介紹、攝取與融化,是魯迅文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形成魯迅獨特的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因素?!赌α_詩力說》與《文化偏至論》是魯迅介紹、評價外國文學作家、作品的重要論文,也是中國近代比較系統(tǒng)的評價西方文藝思潮的論著,他認為“國民精神之發(fā)揚,與世界識見之廣博有所屬。”一個民族能否獲得文化上的自覺,關鍵在于能否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反觀自身。地域的阻隔,農業(yè)文明造就的封閉環(huán)境使中國人一直以文明古
6、國而自詡,在對西方文明缺乏了解的情況下,盲目自大;在被西方列強的槍炮攻破了國門之后又一味的妄自菲薄。魯迅認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在總體上是一個普遍進化的過程,也是各種文化競爭、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近代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失敗不僅僅是軍事、政治、經濟的失敗,也是文化競爭的失敗。它表明中國文化本身存在著某些缺陷,不僅僅是器物制度上的,更主要是在人的精神層面,即國民精神。據許壽裳回憶,1902年魯迅在日本弘文書院讀書時,就常常與他討論“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原因何在?”等問題。他們一致認為中
7、國人缺乏的是“誠”和“愛”,后來又將劣根性歸結為“瞞和騙”“卑怯”。認為“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毙煨裆c魯迅討論時認為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聽天由命與中庸,大約是惰性的緣故。魯迅回答說“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薄坝鲆姀娬卟桓曳纯梗阋灾杏惯@些話來自我安慰。倘他有了權力別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兇殘橫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睂裥缘呐性趧?chuàng)作中是揭示了國人精神的貧弱、人格的萎縮,最顯著的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8、《阿Q正傳》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自立于世界文學之林的偉大代表。同時中國國民的愚昧、麻木需要“別求新聲于異邦”,把那些能夠真正糾正中國文化本體偏枯,激發(fā)個體精神力量的東西引進來。新文化運動本質上是企求中國現代化的思想啟蒙運動。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刊詞中提出“人權、平等、自由”的思想,大力倡導民主和科學精神,而各種報刊和雜志爭相譯介西方近代的各種文藝理論特別是人道主義,進化論和社會主義思潮,由此刷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