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建礦井井底車場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僅供參考[整理]安全管理文書新建礦井井底車場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單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頁共11頁僅供參考[整理]新建礦井井底車場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說明:根據(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二百八十五條規(guī)定,礦井必須作好水害分析,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和《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二百八十六條規(guī)定:采掘工作面遇到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鄰煤礦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根據(jù)以上有關規(guī)定,特編制《新建礦井井底車場掘進巷道探放水設計及探放水安全技術措
2、施》,以正確指導安全施工。一、水文地質條件:礦井的可采煤層多為泥砂巖,今后充水通道主要為構造裂隙帶及開采后形成的導水裂隙帶。在這些充水道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水將直接進入礦井,礦井涌水量將會突增。礦井地下水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自然滑坡對滲漏有利,區(qū)內構造發(fā)育程度為中等。主要礦體位于當?shù)厍治g基準面以下,龍?zhí)督M的裂隙水為直接充水水源;上覆長興組溶蝕裂隙中等含水層、三疊系下統(tǒng)夜郎組第二段灰?guī)r溶洞水屬強含水層;下浮茅口組灰?guī)r溶洞水強,含水層區(qū)內距上部15號煤層距離5.52~8.70m,平均7.16m。對今后礦床開采影響不大。區(qū)內無地表河流
3、,僅有幾條溪溝,規(guī)模不大,對今后礦床開采影響不大。綜上所述,本區(qū)龍?zhí)督M基巖裂隙為礦床直接充水水源;長興組溶蝕裂隙水為礦床直接充水水源、夜郎組第二段灰?guī)r溶洞水為礦床頂板間接充水水源、茅口組灰?guī)r溶洞水為礦床直接充水水源,本區(qū)水文地質條件中等,水文地質類型為以溶洞為主的巖溶充水礦床。茅口組灰?guī)r出露于礦區(qū)東部邊界附近及邊界外,為淺灰至灰色,中厚至厚層狀生物碎屑灰?guī)r,屬強巖溶含水層,含水性較強。第10頁共11頁僅供參考[整理]現(xiàn)掘送井底車場,巷道標高:+1070m,總工程量:100m,斷面S凈:10.8m2,坡度:3‰,支護形式:錨噴,全
4、巖。施工時為防患于未然,必須認真執(zhí)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則,嚴格按此《探放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施工,確保施工人員生命及企業(yè)財產的安全。二、探放水安全技術設計:1、探水鉆孔必須成組布置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豎直面內呈扇形或半扇形;各鉆孔終端位置以滿足平距20m為準,煤層內各孔終孔的平距不得小于20m。2、警戒線的確定:沿探水線起始位置外退50米設置警戒位置,嚴禁與探放水無關人員進入鉆場;3、探放水鉆孔布置:探放水位置必須確定探水巷道其邊界準確
5、,水壓不超過10kPa時嚴格執(zhí)行和選擇以下參數(shù):(1)、總探水鉆孔的探水線最小距離不得小于40米;(2)、允許掘進距離:探水鉆孔起始位置允許掘進距離20m,然后停止掘進;(3)、超前保護距離:掘進工作面的施工進度掘進到20m后,停止掘進,然后繼續(xù)進行探放水工作,必須留有20m超前保護距離,以此循環(huán)漸進。(4)、幫距:為使巷道兩幫與可能存在的水體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布置的最外側探水鉆孔所控制的范圍與巷道幫的距離取20米,各鉆孔之間角度為30°。第10頁共11頁僅供參考[整理]4、井巷通過導水或可能遇導水斷層前的探水設計:(1)
6、、超前探水:探水線(探水起點)至斷層交面線的最小距離為40米,當水壓大于2Mpa時按每增加0.1Mpa增加1m。(2)、其探水設計技術參數(shù)同上。5、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時,老空的探水線沿老空積水線或老空邊界平行外推60米,其探水設計參數(shù)同上。6、探放斷裂構造水和巖溶水等時,探水鉆孔沿掘進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鉆孔不得少于2個。7、煤層內,原則上禁止探放水壓高于1MPa的充水斷層水、含水層水及陷落柱水等;如確實需要的,可以先建筑防水閘墻,并在閘墻外向內探放水。8、根據(jù)本礦《開采方案設計》車場掘進工作面的凈斷面為:10.8
7、m2,決定將探放水鉆孔設計確定為5個,分別布置在巷道底板以上1.0m處,以鉆孔中心孔1號為準,其它每一個鉆孔平距以0.8m間距,∠30°角度呈扇形向兩側布置。9、鉆孔時深度必須達到40m∕個,允許掘進距離20m,超前保護距離20m。(詳見探放水鉆孔布置圖)10、在預計水壓大于0.1MPa的地點探水時,預先固結止水套管,止水套管安裝閘閥,套管深度不小于15m。11、預先在井底大巷每隔20m處,掘送一個能容納6人以上的躲避硐室,并將“三條生命線”設置到位,當發(fā)生水害時施工人員來不及撤到主斜井筒時,人員將全部進入硐室避難。第10頁共1
8、1頁僅供參考[整理]12、鉆孔探到水后,要觀測水壓、水質、水量和估計積水量或補給量;并根據(jù)礦井排水能力及水倉容量,控制放水孔的流量或調整排水能力,并清理水倉、水溝等。13、加強放水地點的通風,增加有害氣體的觀測次數(shù)。14、必須監(jiān)視放水全過程,放水結束后,立即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