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午后》課件

《牧神午后》課件

ID:40841733

大?。?.75 MB

頁數(shù):11頁

時間:2019-08-08

《牧神午后》課件_第1頁
《牧神午后》課件_第2頁
《牧神午后》課件_第3頁
《牧神午后》課件_第4頁
《牧神午后》課件_第5頁
資源描述:

《《牧神午后》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牧神午后》德彪西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一些關于法國的歌曲,你們認為法國的歌曲會有什么樣的特點?法國歌曲的特點一、鮮明的民族性。二、詩歌與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三、藝術(shù)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是來自于法國,在學習之前,我們想看看相關的背景介紹。19世紀末的法國,正處于各種思潮紛紛涌現(xiàn)的時期。在巴黎文學藝術(shù)界最盛行的是文學上的象征主義和繪畫上的印象主義。所謂象征主義是由當時法國詩人馬拉美等倡導發(fā)展起來的。他們不主張在創(chuàng)作中直接表達感情,更不屑于描寫客觀現(xiàn)實;他們過分重視語言的形式美,把大量注意力都集中在語言本身的音韻起伏上,甚至不惜犧牲語言概念上的清晰。他們的詩作

2、讓人讀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但又往往不知所云。1892年,30歲的德彪西根據(jù)馬拉美的同名詩作開始創(chuàng)作一部管弦樂前奏曲《牧神午后》。馬拉美詩作的大意是描述西方傳說中的牧神在半醒半睡的昏昏然之中所出現(xiàn)的朦朧幻覺。馬拉美認為自己這首詩可以配上音樂。1894年,《牧神午后》在巴黎首演,馬拉美也親臨助陣。在這首樂曲中,德彪西以其細膩的手法準確地烘托出了原詩的意境。長笛奏出模擬牧神蘆笛的懶洋洋的曲調(diào),富有空靈感的豎琴伴奏,略顯憂郁的和聲,都與馬拉美的詩意緊相吻合,如出一轍。作品簡介《牧神午后》是印象派音樂的奠基之作,完成于1894年。原準備寫成《一個牧神午后的前奏、間奏和

3、終場改編曲》,后修改、壓縮為前奏曲形式。他在首演的節(jié)目單上寫道:“這首前奏曲的音樂是對斯蒂法努·馬拉美美妙的詩篇的非常自由的圖解?!毙蕾p提示樂曲結(jié)構(gòu)較自由,但大體保持了傳統(tǒng)的三部曲式結(jié)構(gòu)。樂隊的主要樂器是木管、弦樂和豎琴。木管多用低音區(qū),圓號與弦樂常加弱音器,音響奇異、柔和,整個畫面如蒙上一層薄紗。同學們學習完這首歌有什么樣的感受?再見!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