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魂系山西之五:根在山西》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魂系山西之五:根在山西.txt遇事瀟灑一點,看世糊涂一點。相親是經(jīng)銷,戀愛叫直銷,拋繡球招親則為圍標。沒有準備請不要開始,沒有能力請不要承諾。愛情這東西,沒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會有遺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魂系山西之五:根在山西 山西可謂中華民族最大的“源”,最早的“宗”,最深的“根”。炎黃子孫從這里走出黃河,走到長江,走向海外。無論天涯還是海角,這些炎黃子孫對故土和祖先的眷戀,自覺的民族意識,世代相傳,一脈相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強烈的血濃于水,葉生于根的凝聚力。君到山西來,才知故鄉(xiāng)事。一、尋祖要到三晉來●山西是許多姓氏開宗立姓的發(fā)源地,目前可查的有40多個●太原王氏根
2、在太原,枝傳海外。日本“山田”等六氏皆為王氏傳人,王、游、尤、沈同宗,王翦、王勃、王維,甚至連新加坡總統(tǒng)王鼎昌都為王氏后裔●天下無二裴,毛主席對裴氏宰相之多,贊不絕口 “姓”是表示有血緣脈絡的宗族徽號,起源于母系社會,“氏”則為同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會。姓氏來源,渠道很多,有以祖先的族號為姓氏者,如唐、夏、殷等;有以賞賜的爵位為姓氏者,如王、公、伯、侯;有以封國為姓氏者,如齊、魯、鄭、魏;有以官銜為姓氏者,如司馬、司空;有以居地為姓氏者,如城、郭、池;有以職業(yè)為姓氏者,如陶、卜、匠等?! ≈腥A民族許多姓氏從山西開宗立姓,目前可查的有40多個,其中王、張、趙、魏、楊、郭、賈、郝、
3、裴、傅、尹、霍、路、冀、萬、解、蒲、溫、芮、耿、荀、晉、籍、南、祁等姓氏均源自山西,上古母系社會八大姓之一“媯”姓也源自山西。這些姓氏盡管有些因種種原因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不多見,但其中不少姓氏成為中華民族發(fā)展中自強不息,人才輩出的望族?! √煜峦跏铣鎏?。始祖太子晉,約生于公元前565年,乃周靈王太子,本姓姬,名晉,字子喬,為黃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時人呼之為王家,即周王家的人。其姓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因始于太原,故稱太原王氏。后人尊太子晉為王氏“系姓始祖”,尊晉公子宗敬為太原王氏立姓始祖。宗敬逝后,葬于晉陽北五里。其后裔瓜瓞綿延,人才輩出,比如王翦(秦國大將
4、)、王允(東漢名臣)、王僧辯(南朝將領)及其孫王圭(唐初大臣)、王勃、王維(唐代詩人畫家)、王審知(五代國王)、王祜(宋代兵部侍郎)等,王氏成為太原地區(qū)最顯赫的望族,太原也成為海內(nèi)外王氏之祖地?! ⊥跏涎芘?,為數(shù)眾多,就現(xiàn)所知的有200多個。其中著稱的衍派為“開閩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瓊崖王”、“贛湘王”等。這些衍派的后裔,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的,如郎琊支派的王充(東漢哲學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東晉書法家),太原支派臨川分支的王安石、王安禮、王安國兄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贛湘支派的王夫之(明末思想家,世稱“船山先生”)等。據(jù)日本栗田寬《氏族考》說,日本“
5、山田、山田御井志、廣野、三宅等六氏皆為王氏傳人?!蓖酢⒂?、尤,沈乃同宗,由于歷史上遭困避難而換姓之故形成?! 疤跏稀备谔凹紓骱M狻?,與中外文化交流及開發(fā)南洋密切相關。早在隋朝,隋煬帝就派禮部主事王君政南下出訪。唐太宗貞觀年間,官左率府長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明太祖洪武八年,中國欽差大臣王三品娶文萊一世穆罕默德之女為妻,永結(jié)同好。明代宗景泰六年,馬六甲王入關,明朝皇帝詔給事中王暉回聘。清代,南方民眾渡洋南下日盛。至道光年間,有王晉卿者在泰國建別墅,辦醫(yī)局,設學堂,辦礦場。隨后,便有閩立、潮州、瓊崖、贛湘、三槐等太原王氏的衍派子孫相繼南下,有的遠遷歐美,以東南亞為數(shù)最多,足跡
6、遍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如在泰國,王姓約占旅泰華人一半。新加坡總統(tǒng)王鼎昌先生也是王氏后人。歷代王氏后人對開發(fā)南洋和加強中國同這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轿魈言谥娘L景勝地,與太原王氏同屬一脈的周室祠廟——晉祠,修筑了太原王氏宗姓始祖子喬祠,成立了“海外太原聯(lián)誼后援會”,并于1993年4月隆重舉行“太原’93世界王氏懇親聯(lián)誼活動”。參加此次盛會的有來自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內(nèi)外太原王氏代表200多人。 “天下無二裴”。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大家族,人才輩出,功績卓著。從秦漢至明初,僅正史中加傳的即有160余人,先后出
7、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詩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使25人,刺史210人,駙馬21人,蔭襲46人,進土68人(狀元二人),賢良7人,辟舉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2人,子18人,男13人,謚59人,鄉(xiāng)賢3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公主20人,及賢節(jié)8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這便是聞喜縣城東北25公里的裴柏村的裴家,是我國地圖學家裴秀、地理學家裴矩、歷史學家裴松之,哲學家裴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