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筆正”的柳公

ID:41107737

大小:2.13 MB

頁數(shù):23頁

時間:2019-08-16

“心正筆正”的柳公_第1頁
“心正筆正”的柳公_第2頁
“心正筆正”的柳公_第3頁
“心正筆正”的柳公_第4頁
“心正筆正”的柳公_第5頁
資源描述:

《“心正筆正”的柳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心正筆正”的柳公權(quán)柳公權(quán)(778-865年),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級官吏,后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視為書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quán)已四十多歲。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朝中,仕途通達。他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自成一體。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之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jié)構(gòu)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

2、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和稱“書法四大家”。緊湊秘訣弦外之音沉溺儉樸富有賢良惹惱職位鐵骨錚錚喜不自勝名正言順流芳百世錚錚鐵骨:形容堅強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惡勢力作斗爭的凜然正氣。弦外之音:比喻沒有明確說出,而是間接透露出來的意思。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用“心正筆正”來形容柳公權(quán)?“心正”和“筆正”有什么關系……默讀課文了解柳公權(quán)在書法方面的成就。1.唐朝著名書法家。2.對后世影響及大。3.與顏真卿并稱為“顏筋柳骨”。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關于柳公權(quán)的哪兩件事?1.寫柳公權(quán)借談論書法秘訣,勸告穆宗“心正”治國,律已清政。2.柳公權(quán)借談

3、論皇上穿衣,勸誡文宗正確用人,賞罰分明。文中寫了柳公權(quán)兩次直言與勸告,而這兩次直言與勸告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文中的語言來概括嗎?(第一次勸告是真誠而大膽的;第二次是機智而大膽的)默讀3、4自然段,思考柳公權(quán)只是在談書法嗎?不是,借書法希望穆宗律己清政,告訴穆宗寫字和治理國家一樣,都必須“心正”。柳公權(quán)的字骨力挺秀,灑脫有法,那他的人呢?請從課文中找到一句話來概括。柳公權(quán)不僅字寫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樣。鐵骨錚錚,深得世人欽佩。用課題中的一個詞形容他的人——“心正”。柳公權(quán)答首:“陛下,您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應當選用賢良,罷黜不肖

4、之臣;還應接受勸諫,賞罰分明,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樂光明。至于穿一件洗過幾回的衣服,只不過細枝未節(jié)罷了。”為什么說這是一次機智大膽的直言?1.別的大臣都贊頌不已時,柳公權(quán)卻敢于從勸諫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見,有膽識。2.機智,表現(xiàn)在他先提出做為君主應當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對于這件衣服的看法。為什么他的這番話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柳公權(quán)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趨炎附勢,讓皇帝都覺得他的品格的可貴,皇帝身邊需要這樣的人,不斷指點不足。為什么柳公權(quán)的勸告如此真誠而大膽,他不怕觸怒皇上嗎?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為他鐵骨錚錚,為人

5、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勸告,說明他對于國家是無限忠誠的,并不考慮自己的得失,這正是“心正”的表現(xiàn)。心正筆正的柳公權(quán)書法“筆正”正直敢言做人“心正”鐵骨錚錚總結(jié):錚錚鐵骨,筆正心正的柳公權(quán)如一面鏡子照出了君主的得與失,表達了他對于國家的忠誠與愛。柳公權(quán)書法欣賞《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刻于唐會昌三年(843),立于長安宮廷禁地,難于捶拓。未幾遭兵燹,碑毀。碑先損后佚,拓本絕少。該碑乃柳公權(quán)晚年所書,字體沉著穩(wěn)健,氣勢磅礴,可謂柳公權(quán)“生平第一妙跡”。 此本原裝兩冊,下冊失傳,曾為南宋賈似道藏內(nèi)府故物,賈遭籍沒,復歸

6、內(nèi)府,后歸翰林國史院,元亡,歸明庫,拓本末題“洪武六年閏十一月十八日收”泥金小字一行。再后歸晉王府,明亡為孫承澤所有,又經(jīng)梁清標、安岐、張蓉舫、陳清華等遞藏。1965年中央政府斥資從香港購回。此本為宋拓宋裝,海內(nèi)孤本,品相精美,流傳有緒,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今藏國家圖書館。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亡,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铺谠僖?/p>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