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I)》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一、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孟子》選讀孟子名言集錦(一)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5.其進銳者,其退速。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8.惟仁者官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一、字音識記1.庠序之教(xiánɡ)2.餓莩(piǎo)3.苗槁矣(ɡǎo)4.浡然
2、興之(bóxīnɡ)5.棄甲曳兵(yè)6.施施從外來(yíyí)7.嗜殺人(shì)8.訕其良人(shàn)二、通假字1.卒然問曰(通“猝”,倉促,突然)2.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3.民歸之,由水之就下(通“猶”,如同,好像)4.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花白)5.則必饜酒肉而后反(通“返”,返回)6.蚤起(通“早”,時間在前的)7.施從良人之所之(通“迤”,斜行)四、古今異義1.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2.所仰望而終身也古義:依靠,指望今義:指頭向遠處看;敬仰而有所期望五、詞類
3、活用1.請輕之形容詞用作動詞,減輕2.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形容詞用作名詞,富貴的人3.填然鼓之名詞用作動詞,擊鼓4.樹之以桑名詞用作動詞,栽種5.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羞六、文言句式1.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狀語后置句2.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狀語后置句3.樹之以桑狀語后置句4.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句5.而相泣于中庭狀語后置句6.非我也,歲也判斷句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8.而良人未之知也賓語前置句9.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定語后置句10.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省略句啟迪智慧1.從孟子對梁惠王的指責
4、中,可看出孟子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人?明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社會動蕩變化,民主觀念抬頭,百家爭鳴興起。當時孟子就義無反顧地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的論點,敢于藐視神圣君權(quán),罵桀紂是“一夫”,罵五霸及今之諸侯是“罪人”,罵大臣是“民賊”,罵把人民推向戰(zhàn)爭是“殃民”。面對梁惠王“于國”“盡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諱,義正詞嚴,批評統(tǒng)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極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
5、的宏愿偉志。對時事的論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談,又尖銳駁斥,辛辣諷刺,展示出一個聰明機智、狂放不羈、豪爽直率、潑辣大膽、愛民重民、肩擔天下、無畏無私的政治家、論辯家的形象。2.“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明確: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使國民“加多”,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guān)注民生,休養(yǎng)生息,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生產(chǎn),不征調(diào)百姓服役而耽誤生產(chǎn)時節(jié),不狂捕濫撈,不忽視時令伐木,牲畜不誤繁殖,糧食不誤播收,種桑養(yǎng)蠶織布,“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解除后顧之憂,百姓衣食安則心安,從而穩(wěn)
6、定人心,鞏固政權(quán)。然后再興辦教育,使人人知廉恥,人人講禮義,引人向善,傾心歸附。至此,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yǎng)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民為國本的思想。3.孟子的“王道”及“仁政”學說為何不能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接受?明確:孟子提倡施行仁政,以民為本,主張行“王道”,以仁義治天下,這些思想符合人民的愿望,但當時的社會主流卻是崇尚霸道。凡是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便能取得勝利。當時,秦國重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
7、,迅速崛起。齊宣王任用孫臏、田忌,使齊國稱霸。天下當時正合縱連橫,互相攻伐,因此孟子的主張雖然被當時人贊同,卻不被國君采納。4.孟子在表述自己觀點時,表現(xiàn)了高超的論辯技巧。他運用了哪些說理方法?請舉例說明。明確:孔子的主要說理特點是層層遞進,步步緊逼,先駁后立,破中有立,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證,使用了比喻、類比、反詰等修辭手法,強化了論辯力與說服力。孟子則更善用比喻,如本文所用的“以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非常形象,起到了生動而深刻的效果,從中可領(lǐng)略到他的這些汪洋恣肆的高超的論辯藝術(shù)。在說理中,他采用了
8、“欲擒故縱”的論辯手法,使用戰(zhàn)爭中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來使梁惠王說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從而向他說明了他的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質(zhì)的差別,這個比喻采用間接手法將道理說得非常明白,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緒,從而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國之策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