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深圳3D打印分享3D打印出新技術,無需支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非凡士3D打印更智慧的3D打印綜合應用服務提供商深圳3D打印分享3D打印出新技術,無需支撐了解3D打印技術的朋友都應該了解,3D打印成型技術無論是光固化成型、逐層打印成型還是粉末燒結成型,模型打印出來都有支撐。而這個支撐,是產品固定成型的基準點,在3D打印成型中的作用非常之大。據(jù)非凡士3D打印了解,近期科研人員研發(fā)出一種新技術——3D打印無需支撐也可打印成型。玩過3D打印機的朋友們都有一個困惑,當復雜的模型被打印出來以后,如何掰掉支撐的確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用力太小吧,怎么也掰不掉,用力過大吧,會把模型弄壞,比如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模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打印出
2、來了,到頭來卻毀在最后一關:去支撐!難道不覺得可惜嗎?那么,有沒有一種非常輕松省事的辦法,從此擺脫支撐的困擾呢?非凡士3D打印更智慧的3D打印綜合應用服務提供商解析:3D打印為什么需要支撐結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被打印物體的模型為什么要加上支撐結構呢?這里還得從物理學上來解釋。由于地球具有很強的引力,任何置于地球的物體都無法擺脫重力的束縛,而單一的物體,如果重力過大,而支撐面又太小,就無法保持自身的平衡,這個時候就需要增加支撐點來抵消重力。比如,一個重量較大的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過小時,往往是立不住的,容易倒下,這也是我們在一堵危墻之下增加一根柱子
3、的原因所在。再比如古代的建筑,像皇宮,由于本身的建筑主體過大,受到重力的影響,如果沒有支柱,真不知道它的穩(wěn)固性怎么樣?所以,在打印模型中添加支撐結構,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層層疊加成型的技術(3D打印技術)原理要求模型的上層結構要有下層部分的支撐,所以,被打印模型的某些部位如果是懸空的,打印的時候就需要設計支撐結構。3D打印模型支撐結構該如何選擇?為3D模型添加支撐結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三維制圖軟件中手動添加,還有一種是導入3D打印機操作軟件中自動生成。支撐的自動生成技術有三種:基于STL格式文件的支撐自動生成技術,基于層片信息的支撐自動生成技術,基于掃描線的
4、支撐自動生成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添加支撐前的模型狀態(tài)有STL、Gcode、掃描文件等三種,相較于手動添加支撐,自動添加支撐要簡單多了。但有些時候我們卻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樣的支撐類型,因此也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一個模型的支撐居然引起了這么多麻煩事,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大膽想象一下:能不能讓3D打印從此再無支撐困擾?非凡士3D打印更智慧的3D打印綜合應用服務提供商波音公司研發(fā)空間懸浮3D打印技術隨著全球對3D打印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相關技術也在不斷涌現(xiàn),近日,航空巨頭波音公司研發(fā)了一項新的3D打印技術:空間懸浮3D打印技術。該技術最大的亮點在于,被打印物體
5、會處于懸浮狀態(tài),并且能夠360度自由旋轉。這樣,即便周圍有很多臺3D打印機,也不用怕任意堆疊材料了。有了這種技術,就完全破處了對某些形狀的3D打印限制,可實現(xiàn)一些復雜零部件的整體3D打印。那么,這項技術中最關鍵的部分——懸浮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波音公司給出的說法是:聲懸浮、磁懸浮、量子懸浮,以及靜電懸浮。其中的磁懸浮需要“超級冷卻物體,然后將其置于磁場中,用磁力來控制。”整套系統(tǒng)將大量采用自動化控制,能感知到物體的空間位置,然后基于此對其進行操控和穩(wěn)定。顯而易見,這種技術與我們之前見到的3D打印技術都不同,它利用多個打印機同時擠出具有抗磁性的材料,而且這種材料在進
6、行超級冷卻以后會變成超導體。實際上,由于3D打印對象被磁場支持著,打印機可以將材料沉積在對象的任何一邊,傳統(tǒng)的3D打印機只能進行自上而下的打印,空間懸浮3D打印技術完全可以不受這種順序的束縛。非凡士3D打印更智慧的3D打印綜合應用服務提供商有3D打印機實際操控經驗的人都知道,對于復雜模型來說,打印之前我們會利用軟件在模型上加上各種支撐,目的是為了讓打印出的物體更加完美。顯然,一個不加支撐結構的物體,打印出來質量就差遠了。而空間懸浮3D打印技術的出現(xiàn)完全顛覆了原有的打印操作,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在用3D打印機制造復雜幾何形態(tài)的時候,可能再也不需要支撐材料的幫助了。
7、試想一下,一個物體,懸浮在空中,無論你用FDM技術、SLA技術還是SLS技術,它都能穩(wěn)定地保持著自己在制造過程中的結構??偨Y:3D打印技術本身就是一項非常節(jié)省成本的工藝技術,如果能實現(xiàn)3D打印的無支撐化,將實現(xiàn)制造業(yè)真正的“零損耗”,因此,為企業(yè)節(jié)省巨大的能源、材料和時間成本是這一技術最大的價值。由于種種原因,這技術目前還沒有投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