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塞爾維亞禮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塞爾維亞禮俗社交禮節(jié) 塞爾維亞人熱情、豪爽、喜歡交友,注重禮貌禮節(jié)。初次見面,必尊稱對方,如稱頭銜、先生、夫人、小姐,只有家人、親密朋友才直呼其名。社交場合,會與被介紹的客人一一握手,并報出自己的姓名。親朋好友相見,習慣擁抱并互吻臉頰。會見、會談等,須事先約定。重要節(jié)日,朋友會互送禮品或鮮花,禮品一般為酒類、服裝及辦公文具等,鮮花多為玫瑰、百合等,而菊花只送逝者。遞交禮品時,要當面拆掉包裝紙,展示并介紹禮品。塞爾維亞人家庭宴請,習慣請客人品嘗本地釀造的烈性果酒,喜歡邀請熟悉的客人或朋友,到郊外或旅游勝地休閑、游覽,以促進交流,增強感情?! ★嬍?/p>
2、習慣 塞爾維亞人以西餐方式進食。面食為主食,土豆也常用作主食。副食有牛、羊、豬等肉類、奶制品,以及雞、鴨等禽類、蛋類和魚、蝦等水產(chǎn)品和各種蔬菜。調(diào)料愛用生蔥、大蒜、辣椒、胡椒粉、奶油等。菜肴烹調(diào)采用煎、炒、炸、焗、燒、烤等方法?! ≡绮?、晚餐簡單,重視午餐??谖镀⑺?,正餐通常是以湯開始,常見主菜有烤豬、牛肉或雞肉。飲料、酒類多冰鎮(zhèn),一年四季習慣喝冷飲。就餐時,常將調(diào)味品,如細鹽、醬油、醋等,放在餐桌上,喜將烤肉蘸著鹽和調(diào)味品吃。男人喜歡喝酒,葡萄酒常用于佐餐。在塞爾維亞城市中,法式餐館較多,街頭也可看到烤肉攤點以及土耳其式烘餅夾肉?,F(xiàn)今,塞爾
3、維亞飲食文化代表之一是腌制卷心菜,制作方法類似朝鮮泡菜。當?shù)厝苏f,可以不吃肉,但是離不開酸菜。塞爾維亞中部小鎮(zhèn)姆爾查耶夫齊酸菜聞名遐邇,在此多次舉辦過酸菜節(jié),當?shù)仉缰频乃岵顺隹诤商m、奧地利、法國等國?! ∶褡宸b 塞爾維亞最古老、最典型的民族服飾是,長褲、襯衣外罩坎肩、短上衣、長斗篷,腰帶又長又寬,十分華麗,腳上穿軟皮皮鞋。塞爾維亞女子的民族服裝,往往裝飾著各種美麗圖案、流蘇、小錢幣。女子繡花襯衫,配上圍裙、腰帶、各種坎肩、短上衣、連衣裙,鮮艷美觀,令人目不暇接。平時,塞爾維亞人穿衣比較隨便,年輕人夾克衫、牛仔褲,女孩子的迷你裙,頗為講究、時髦
4、。社交活動,衣著整潔得體,一般穿西服套裝,系領(lǐng)帶,隆重場合著深色、黑色西服?! 晒?jié)習俗 塞爾維亞東正教的圣誕節(jié)和復(fù)活節(jié),與西方基督教派相比,日期、習俗均有所不同。1月7日是塞爾維亞人的圣誕節(jié),按照古老傳統(tǒng)習俗,中午12時整,首都貝爾格萊德面包師協(xié)會將在市中心舉行活動,把新烤制的巨型圣誕面包,掰成小塊,分發(fā)給在場的老人和孩子,其中獲得面包里藏有金幣的人,將是年內(nèi)的幸運者。節(jié)日來臨,家家戶戶打掃得干干凈凈,殺豬宰羊,準備節(jié)日食品。節(jié)日晚餐,除面包、葡萄酒外,豆子、核桃和李子干等,是不可缺少傳統(tǒng)食品,餐桌上還點綴著麥苗。節(jié)后3天,家中不動鍋灶,不挪
5、動房間里的東西,甚至連被褥也不疊放,以免驚擾先人的靈魂。 雞蛋象征生命,復(fù)活節(jié)期間,信仰東正教的人們,會互送彩蛋(染色的雞蛋)祝賀。塞爾維亞東北部小鎮(zhèn)莫克林的居民,創(chuàng)造了彩蛋互碰比賽,先是流行于當?shù)?,后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賽事。參賽者用煮熟的彩蛋相互碰撞,雞蛋不破者獲勝,獲勝后需當場把雞蛋切開,事主和裁判員各吃一半,以防弄虛作假。1991年,舉辦第一屆復(fù)活節(jié)國際碰蛋比賽,自此每年都舉辦這一賽事,吸引周邊國家碰蛋愛好者,攜帶彩蛋前來參賽,更有大量游人前來觀光,現(xiàn)在已行成一項熱門旅游項目?! 〈堤柋荣惾麪柧S亞農(nóng)民酷愛吹銅號,西部小鎮(zhèn)古察被稱為國際“吹
6、號之都”。當?shù)厝伺e辦婚禮、洗禮、生日聚會、蓋新房、采摘水果和送子參軍等喜慶日子,都愛請?zhí)柺智皝泶堤栔d,以表達愉快心情和美好愿望。1961年10月在古察舉辦第一屆吹號節(jié),以后也經(jīng)常舉辦這項節(jié)日表演比賽,吸引了包括我國等很多國家的號手,慕名前來參賽,對促進當?shù)匕l(fā)展起到良好作用。《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05月06日)(作者馬保奉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