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11.蝙蝠和雷達 反思 .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11、蝙蝠和雷達教學目標:知識: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能力:弄清飛機夜里安全飛行與蝙蝠飛行的聯(lián)系。情感: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弄清科學家的試驗過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樣飛行的。難點:了解蝙蝠飛行探路的秘密。教學過程:一、一、激趣導課。1、出示謎語: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蝙蝠)2、蝙蝠是什么?你見過嗎?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你見過雷達嗎?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3、板書課題:《11.蝙蝠和雷達》
2、二、按要求讀課文。1、提出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分別做上記號。2、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三、根據(jù)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一)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1、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課文有哪些句子最能說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無論……即使……也……;敏銳)2、蝙蝠的確令人佩服,讓我們用佩服的語氣讀一讀。3、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么做的?4、這三次試驗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5、這三
3、次試驗證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么能證明這一點呢?6、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7、小結:由這3次試驗,科學家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二)哪幾個自然段是直接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二、七) 1、指名讀第二、七自然段。2、為什么說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此時,你腦子里是不是又產(chǎn)生了一些疑問呢?(三)總結:科學研究就是這樣不斷產(chǎn)生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然后又產(chǎn)生新的問題,在疑問與解疑中有所收獲
4、。讓我們帶著頭腦中的這些問題,繼續(xù)走進下節(jié)課的學習中去。四、板書設計11、蝙蝠和雷達試驗次數(shù)方法結果實驗結論一眼睛蒙上鈴鐺沒響不靠眼睛二耳朵塞上響個不??慷淙旆庾№憘€不停靠嘴課后反思:學習貴在生疑,有疑才能有問,有問才能激發(fā)更深地探究。在課堂教學開始,我出示謎語解釋課題,激發(fā)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一反常規(guī),在第一課時沒有重點講授字詞,而是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主,這也是一個突破.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找出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完成表格,使學生充分的參與了課堂,達到教學互動,體現(xiàn)了
5、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忽視了讓學生回歸文本,用自己的話復述蝙蝠和雷達探路的過程,這是一個敗筆。按照黑板復述是對文章內容的鞏固訓練,更是鍛煉學生說話的極好時間,我卻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