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ID:43082288

大?。?27.01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9-09-25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_第1頁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_第2頁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_第3頁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_第4頁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本檔案未經(jīng)整理中西文化文流的研究與本位化概念鐘鳴旦這篇文章探討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法,以及相關(guān)的「本位化」概念。我們首先要看最近幾年在文化交流研究上的演變,同時也要看傳教神學上的演變。其次,我們要更精確地界定「本位化」概念,和這概念本身與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關(guān)係。最後,我們要提供擴大「本位化」概念的範圍之意見。一、文化交流研究上的演變我們可以用知識社會學來探討「文化交流的研究」。知識社會學(sociologyofknowledge)分析理性的表達與社會情形的關(guān)係:它嘗試了解在一個歷史時期,思想生活如何受到社會、政治及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可以從這方面來研究關(guān)於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西文資

2、料。荷蘭萊頓大學中文系搜集的二十世紀西文二手史料的目錄,包含一千多條目??戳诉@個目錄,可以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世紀裏,西方對於十七世紀的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歷史學家注意文化、科學及宗教的「引進」這方面。他們研究的問題是:傳教士,尤其是耶穌會士,在中國怎麼介紹天主教?西方的觀點就在這研究裏佔了中心地位。他們用方法和效果兩概念來分析歷史:傳教士用甚麼方法來傳教?他們的方法有沒有效果?歷史學家對以下的課題很感興趣:耶穌會士在傳教上的成功,他們引導中國人進入天主教的方法,他們在朝覲皇帝方面的努力,他們在科學上的貢獻,他們帶來的西方藝術(shù)對中國的影響等等。這研究的焦點在於傳教士的活動

3、上,結(jié)果談到像利瑪竇(MatteoRicci)(1552?1610)、湯若望(AdamSchallvonBell)(1592?1666)、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1623?1688)這類的傳教士的書籍和文章很多。並且每位傳教士大都被他的本國學者所研究,這一點也不奇怪。例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分別被P?M.d'Elia(意大利人),A.Vath(德國人),H.Bosmans(比利時人)的學者所研究。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西文的信函、日記、遊記等,是資料的主要來源。在這些學者的研究中,中文資料並未闕如,但是中文資料很少成為專門研究的對象,除非是傳教士寫的中文書籍。研究中國

4、人的反應,大部分局限於他們對於傳教士的支持這方面。以上概括地說明只涉及西方的歷史學家而已。中國歷史學家(像方豪)較注意中國的作者,因此比較注重中文資料,而很少採用西文資料??戳诉@些歷史學家的研究,我們可以承認他們做了不少「回歸本源」的工作,意思就是說他們回到當初的時代。他們再次發(fā)現(xiàn)第一批到中國的耶穌會士的歷史,而且用科學的方法探究他們遺作。從知識社會學來看,這些歷史學家自然地受到二十世紀初歐洲的世界觀的限制。當時的人把西方在經(jīng)濟、科學及宗教上的控制,和對發(fā)展、進步的強調(diào)視為理所當然的。結(jié)果,他們對於別人對西方可能有的反應,並未當作反省的課題。在文化交流研究上逐漸地產(chǎn)生了一些改變。有一種新觀點也

5、被採用。歷史學家不只注意文化、科學、宗教的「引進」,對於這方面的「接受」也感興趣。他們所提出的新問題包括:中國人怎麼接受西方科學及天主教?中國人對於傳教士有甚麼反應?我們可以區(qū)分為兩種「接受」的態(tài)度:第一種是「歡迎」;第二種是「拒絕」。在這研究裏,中文資料佔中心的地位。首先研究「抗拒天主教」有關(guān)的資料(所謂《闢邪集》等),這是六十年代美國P?Cohen和澳洲D(zhuǎn).Lancashire出版的作品。德國M.Ubelhor是西方第一位徹底研究天主教徒徐光啟的學者。這種新觀點的決定性的突破是法國J?Gernet-九八二年所出版的《中國與天主教:行動與反應》。這本書的書名就說明了Gernet教授不只研究傳

6、教士在中國的活動,而且特別分析了中國人對天主教的反應。他研究的重點是與抗拒天主教有關(guān)的中文資料。這本書已由法語翻成英文和德文,在西方激起了很大的回響。我自己的研究也採用這種新觀點。關(guān)於這方面,我受到了荷蘭老師E.Zurcher的影響很大。以前Zurcher教授在他的《佛教征服中國:魏晉隋唐時代佛教在中國的傳佈與適應》一書引用這種研究法,來了解中國人怎麼使佛教融合中國的文化思想和風俗習慣。Zurcher教授鼓勵我用一樣的方法,來研究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問題。我一九八二年的碩士論文題目是:〈無意識的本位化:明末清初中國知識分子對於耶穌會士傳入的思想之反應〉。在這論文裏,我嘗試探尋一位具有儒家或佛

7、教背景的中國知識分子,怎麼接受或抗拒傳教士帶來的天堂和地獄觀。一般而言,儒家沒有天堂地獄觀,佛教和天主教都有。所以這個題目可以闡明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些特點。我一九八四年的博士論文所討論的對象集中在一個人物上,以便分析比較多樣的思想和態(tài)度。論文由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書名是《楊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楊廷筠(一五六二/一六二七)是一位普通的官員,他研習儒學多年,中了進士之後,便開始當起官來了。他最初是一名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