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編輯與編輯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編輯與編輯學編、輯“編”和“輯”,在古代原是兩個獨立的單音節(jié)詞。編,是古代用來穿聯(lián)竹簡的皮條或繩子。上古無紙,文字寫在竹簡上,把這些竹簡按順序聯(lián)起來便是簡冊,這就是古代的書籍?!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是說孔子攻讀《易經》,反復翻閱,竟致皮繩多次扯斷?!妒酚洝酚终f孔子“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這里“編”用作動詞,是依次排列的意思。輯,是聚合、搜集之意,又引申為補合、整修之意。編輯編、輯二字連綴為雙音節(jié)詞“編輯”,在唐代文獻中已多處出現(xiàn)。其基本意義,是搜集材料,
2、整理成書。如唐顏元孫《干祿字書序》:“不揆庸虛,久思編輯。”有時也寫成“編緝”,如范傳正在唐元和十二年(817)寫的《李公(李白)新墓碑》說:“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時之文士,或得之于公之宗族,編緝斷簡,以行于代?!边@是指編輯整理李白的文集??梢姟熬庉嫛币辉~在唐代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已相去不遠。今人使用的“編輯”一詞一是作及物動詞使用的“編輯”(edit),指的是編輯行為。比如說:“他年輕時編輯過三種雜志?!倍亲髅~使用的“編輯”,又有三種涵義:(1)指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即編輯工作者(editor)。《
3、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的解釋是:“使用物質文明設施和手段,從事組織、采錄、收集、整理、纂修、審定各式精神產品及其他文獻資料等項工作,使之傳播展示于社會公眾者?!保?)指一種業(yè)務或社會職業(yè),即編輯工作(editorship)。(3)指出版系列的中級職務(專業(yè)職稱)。我國1986年3月30日頒發(fā)的《出版專業(yè)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guī)定,編輯職務(含美術編輯)設編審、副編審、編輯、助理編輯四種。編輯為中級職務,相當于講師、工程師。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1、導向性2、中介性3、隱匿性(潛隱性)編輯學的內涵編輯學是研究
4、編輯基礎理論、編輯工作的規(guī)律和方法的學科。該學科以編輯工作實踐為基礎,以研究編輯理論為導向,探討編輯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它是編輯實踐的總結、概括和理論的升華,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范疇,但又與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管理科學等多種學科密切相關,是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所涉及的學科知識十分廣泛。編輯學的研究內容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歷史研究編輯學的研究方法第一,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第二,要運用歸納分析的方法。第三,采用分類比較的方法。第四,采取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方法。編輯學專業(yè)編輯學專業(yè)培養(yǎng)能從事新
5、聞、文化、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門的編輯工作和編輯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編輯學概論、中國編輯出版史、編輯寫作、編輯業(yè)務實踐、工具書使用法、文獻學、當代國外出版業(yè)務概況、現(xiàn)代化手段與編輯、出版發(fā)行管理、出版法、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化史、編輯實習等。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給“文獻”下了簡明的定義:文獻是“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它:(1)提供知識是文獻的本質屬性。這里既包括古書上記載的知識,也包括不斷涌現(xiàn)的各學科的新知識,內
6、容豐富多樣,如醫(yī)學文獻提供醫(yī)學知識,科技文獻提供科技知識等。(2)記錄知識的物質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古代的知識載體有金石、竹帛,后來發(fā)明了紙張,現(xiàn)代又有感光材料(如膠片)、磁性材料(如磁帶、磁盤)等。(3)記錄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書寫、印刷、錄音、錄像等。原生文獻與再生文獻作者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學術觀點或藝術創(chuàng)作固化在一定的載體上,形成初始文稿,這就是原生文獻。對原生文獻進行編輯加工,用印刷方式或其他方式投入批量生產,使原生文獻大量再生,這便是再生文獻的生產。春秋至唐代的編輯活動春秋至唐代,著作物主
7、要靠手寫方式寫在竹片、木片、縑帛、紙張上而得以流傳。書籍的裝幀形式,以簡冊和卷軸為主。這一時期習慣上被稱為“寫本書”時期。宋元至清中葉的編輯活動宋元至清中葉,著作物以雕版印刷為主,是我國古代印刷業(yè)的全面發(fā)展時期,編輯活動也出現(xiàn)了新的面貌。晚清至民國末年的編輯活動晚清至民國末年編輯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又可分為兩個階段: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前夕,為第一階段;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第二階段。第二階段,以新文化運動為開端。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參加編輯工作的有錢玄同
8、、胡適、李大釗、魯迅等?!缎虑嗄辍犯吲e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掀起波瀾壯闊的五四新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