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

ID:44123409

大?。?80.00 KB

頁數(shù):37頁

時間:2019-10-18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_第1頁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_第2頁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_第3頁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_第4頁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_第5頁
資源描述:

《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西方文明2》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九章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西方文明的醞釀: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文藝復興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淵源1、何謂“文藝復興”自14、15世紀起,西歐社會開始了從中世紀封建制度向近代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具有近代早期啟蒙性質(zhì)的反封建、反神權的文藝復興運動的問世。“文藝復興”一詞就源于意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復活、再生),這一概念在14~16世紀時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文主義者普遍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后才獲得“復活”、“再生”。這場新文化運動是從復興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開始的,因而被稱為

2、“文藝復興”。不過,文藝復興雖然有借鑒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一面,但它并非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到了近代,“文藝復興”一詞經(jīng)法語轉(zhuǎn)寫為Renaissance而在歐洲流行。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新文化的總稱,文藝復興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淵源(2)、文藝復興的背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旨,就是要將人從中世紀神權和封建依附關系中解放出來。自14世紀開始,隨著西歐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動,意識形態(tài)革新的社會條件日益成熟。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并逐漸成長,社會財富急劇增加,新興資產(chǎn)階級開始形成,在經(jīng)濟活動與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顯,迫切需要新的意思形態(tài)來為其經(jīng)濟和政治權益辯護

3、。另一方面,意大利城市政權和獨裁家族、英國、法國的專制君主也大力提倡新的文化藝術。此外,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此時也傳入西歐。所有這些都為文藝復興的醞釀鋪墊了身后的時候土壤。文藝復興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淵源(3)文藝復興的思想淵源14世紀末15世紀初,許多拜占廷學者為逃避戰(zhàn)火,帶著大批的古希臘、羅馬的藝術珍品和典籍,紛紛逃往意大利以及西歐其他地區(qū)。受其影響,人文學者掀起了搜求、翻譯古典文化著作的熱潮。他們在新文化創(chuàng)造中,注重“托古改制”,借“復古”來創(chuàng)新。同時,當時的人文學者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創(chuàng)作素材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神學傳統(tǒng)的烙印。應時代的感召,他們也十分注重批判地借鑒神學

4、文化傳統(tǒng)。人文主義思潮二、人文主義思潮1、“人文主義”的含義與本質(zhì)“人文主義”一詞在文藝復興初期僅為“人的”(humanus)含義,意即受過世俗教育的意思,后來隨著文藝復興的演進,才發(fā)展為人文主義(humanism)。“人文主義”的產(chǎn)生與當時在大學逐漸興起的修辭學、哲學、民法學、醫(yī)學、天算學等“人文學科”(studiahumana)密切相連。這些學科都以講授希臘、羅馬的古典學問為特征,以有益于人的現(xiàn)實人生為職志,與大學中流行的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相對立。只是到了19世紀,“人文主義”這一術語才被真正地創(chuàng)造出來,以之來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而當時鼓吹人文主義學說的人文學者,也就

5、因此被稱之為“人文主義者”(humanist)。人文主義思潮的思想內(nèi)核就是以“個體本位”為特征的人本觀,即從個人的自由意志與自主權利出發(fā)去肯定人的價值、地位與要求。人文主義思潮(2)人文主義“人本”觀針對教會蒙昧主義的“神本”的理論,人文主義者大力頌揚人的偉大與尊嚴,肯定人的個性價值與選擇權利。他們主要是以希臘羅馬的修辭學為工具,創(chuàng)造性地闡發(fā)了基督教神學文化傳統(tǒng)的某些思想資源,通過“借神頌人”的形式來傾吐自己的訴求,他們借助上帝最高神圣權威,來頌揚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尊嚴。在意大利,人文主義的先驅(qū)但丁(1265年—1321)宣稱,人之所以是高貴的,是因為上帝在造物之初,就將自由意志或“自由原則

6、”賦予了人類,使人能夠依靠自己的意志來判斷事物并加以選擇,從而獲得“為自己而生存,而不是為他人生存”的但丁人文主義思潮“自由”。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的彼得拉克(1304—1374)對人的個性尊嚴也作了有力褒揚。他強調(diào),“宇宙是以人為中心的,是上帝為了人類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東西”。因此,人應當是世界主宰,應當具有行動和思想的自由。隨著人文主義思潮的滋長,這種神靈外衣掩蓋下的人本思想逐漸顯示出系統(tǒng)化與理論化的態(tài)勢。在15世紀,佛羅倫薩等地的人文主義者,更是用夸張而華美的修辭學風格以專論的方式系統(tǒng)地表達了這一思想。1454年,著名人文主義者曼內(nèi)蒂(1396一1450)撰寫了《論人的美德與尊嚴》一

7、文,宣稱“上帝是把人作為最美麗、最誠實、彼得拉克人文主義思潮富有和最終是最有力量的創(chuàng)造物所塑造出來的”,并賦予了人偉大的本性,世界也是上帝為了人的生存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人就完全能夠去主宰、管理和美化這個世界。稍后,另一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皮科(1463一1494)撰寫了《有關人的尊嚴的演講》一文。他宣稱,上帝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而且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讓人根據(jù)“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規(guī)定自己的本性”,選擇自己的生活路向。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