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系詞“是”的演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系詞“是”的演變摘要:通過分析句式結構,并且結合系詞“是”的產(chǎn)生時代,認為“樹鳴星隕,是自然之變也”中的“是”應該是個指示代詞,而井系詞。同時在眾多已冇的研究成果中,更傾向于馮勝利的觀點,認為“是”的演變是由于指代功能的弱化導致了主謂之間“停頓”形式的逐漸消失。最后,越來越多的副詞先后岀現(xiàn)在弱化了的“是”Z后,停頓終于讓位給了“是”,“是”市此而變?yōu)橄翟~。關鍵詞:系詞是功能弱化系詞“是”的產(chǎn)生是經(jīng)歷了一個很長的演變過程。在漢語史研究中,一般認為上古漢語沒有系詞,系詞“是”是戰(zhàn)國末期從指示代詞“是”發(fā)展而來,戰(zhàn)國晩期以詢的古漢語中沒有系詞。例如:"仲尼,日刀也?!保ā墩撜Z?了張》)"孔子
2、,賢人也。”(《戰(zhàn)國策?趙策》)“姬姓,日也?!保ā蹲髠?成公三年》)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上古漢語的判斷句中都不含有系詞。這已經(jīng)得到王力的證明。1937年王力先生發(fā)表了《屮國文法的系詞》一文,針對系詞“是”的問題,提出了以下三點看法:(-)在先秦漢初的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墩撜Z?里仁》中提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這里的“是”屬指示代詞,但從位置上看很像判斷詞。但要知道,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現(xiàn)代漢語是很不相同,它不用判斷詞,多數(shù)情況是在判斷句的位于片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例如:“貢之不入,寡君之菲也。”(《左傳?齊桓公伐楚》)“王,人君也;斶,人臣也?!保ā稇?zhàn)國策?齊策四》)“張騫,
3、漢中人也。”(《漢書?張務傳》)在主語灰而,還可以加上代詞“者”復指,引出謂語,這是古代漢語判斷句另一常見的形式。例如:“吾所欲者,土地也。”(《韓非子?五蠹》)有時候,“也”字可以不用。例如:“兵者,不詳之器。“《老子》為了強調賓語,用代詞“是”或“之”復指把賓語提前,這是古代漢語比較常用的一種語法手段。如例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就是這種情況。(二)系詞“是”后起,它由上述旬式的“是”演變而成。(三)系詞“是”的形成人約在西漢末年或東漢初葉。王力在《古代漢語》進一步指出,“是”在先秦時主要用作指示代詞,漢代以后才逐漸用作判斷動詞,魏晉以后就用的更加普遍了。例如:“此必是豫讓也。”
4、(《史記?刺客列傳》)此時的“是”已經(jīng)演變成一個判斷詞,前有副詞“必”修飾,后有專有名詞“豫讓”作賓語。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先秦時代,“是”不作判斷詞用。有時它在句中的地位很像判斷詞,但仔細分析一下,就能夠發(fā)現(xiàn)它仍是指示代詞。如:“FI月星辰瑞歷,是禹桀Z所同也。”(《荀子?天論》)這個“是”所處的地位,就很像判斷詞。但它實際上仍然是指示代詞,復指“日月星辰瑞歷”?!笆怯龛頩所同也?!钡扔凇按擞龛頩所同也?!?,意思是“這些都是禹桀Z所同的?!薄镀埩?天論》接著說,“繁啟蕃于春夏,蓄積收臧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薄笆怯帧钡扔凇按擞帧保馑际恰斑@些乂”。如果“是”是判斷詞,就應該說成“乂是”
5、,而不能說“是乂”。因此這里的“是”應該是個指示代詞。以上的分析,対于我們理解“樹鳴星隕,是口然Z變也”的''是”,很有幫助的。首先,從句式結構上看,“樹鳴星隕,是自然之變也?!迸c“口月星辰瑞歷,是禹桀之所同也。”基本相同,而且都出自《荀子》,所以無論是從時間上的演變序列,還是從句式結構,我們都有理由相信,這里的“是”就是指示代詞,用來復指“樹鳴星隕”,充當主語。其次,按照馮勝利老師的說法,“樹鳴星隕,是口然之變也。”對以有兩種分析法:(1)“樹鳴,星隕”是主題化主語,“是”是指示代詞,它處于主語的位置,與主題化主語同指;(2)“樹鳴”和“星隕”分別是兩個句子,“是”和它的謂語是另一個句子
6、,這個句子只含一個主語,它跟緊接其前的那個(或兒個)句子同指;馮老師認為,在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停頓,正由于停頓必須出現(xiàn)在兩個成分之間,因此這個停頓很難由孤零零的一個謂語來維持它。避免這一問題的一個辦法是在主語(主題)的位置上放上一個指示代詞,以便讓停頓出現(xiàn)在它應在的位置上,即在它的前后兩旁各有一個成分。因而,馮老師認為“樹鳴星隕,是自然之變也?!钡摹笆恰睉撌莻€指示代詞。筆者十分贊同馮老師的觀點,通過文本分析外加系詞“是”產(chǎn)生的大致時代,還有句式結構都可以推斷,“樹鳴星隕,是自然Z變也”的“是”,是個指示代詞。關于“是”的演變,最通行的理論是王力提出來的(1940年):
7、“在先秦時代,主語后而往往用代詞’是'字復指,然后加上判斷語……'是'字經(jīng)常處在主語和謂語的中間,這樣就逐漸產(chǎn)生出系詞的性質來。”[l]o后有Sian(1986年)向王力的理論提出挑戰(zhàn),質問如果指示代詞“是”具有復指功能,那么新的一代在習得語言的過程屮是如何不再把它當作一個復指代詞的。他認為系詞“是”最早是作為一個肯定詞進入漢語的,即系詞“是”來自肯定詞;也冇一些學者試圖對王力先生的設想加以補充和發(fā)展。敖鏡浩先生認為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