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當佛學遇上管理》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當佛學遇上管理佛教與管理的共通點人。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有一個“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斷,描述市場經(jīng)濟當中人們?nèi)绾蜗嗷プ饔谩S袥]有人想過,“手”到底指的是什么?覺真法師常常對來聽課的經(jīng)理人們提出這個問題。從2001年起,這位今年已75歲高齡的香港佛教僧枷學院副院長經(jīng)常奔波于香港和內(nèi)地之間,為上海、杭州、成都的幾所著名高校的MBA課程或者CEO班講授有關佛教與企業(yè)管理的專題。面對覺真法師的問題,經(jīng)理人們的回答各種各樣。覺真法師的答案是:這是合起來的一雙手,就是雙方有利、雙方得益、雙方利益的平衡。雙方就是買者與賣者,企業(yè)與顧客。做生
2、意的全部學問中的實質,就是對人的理解和尊重。佛家就叫眾生平等(雙方的關懷平等,雙方的利益平等),叫“不二法門”(買賣雙方是一個整體,利益不二,共生共存不二)。覺真法師的課很受歡迎,每當一堂課結束的時候,學員們總是圍過來向他請教各種問題,他們的求知欲讓覺真法師感動不已。他有一個明顯的感覺:近幾年來,內(nèi)地對佛教感興趣的企業(yè)家和經(jīng)理人越來越多了。佛學能對企業(yè)管理起到怎樣的幫助?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對覺真法師做了專訪。同時,我們還分別訪問了北京金色榜樣廣告有限公司的總經(jīng)理張慶和北京慈生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帆,他們兩位不僅是成功的企業(yè)家,
3、而且是虔誠的佛教徒,并且他們都認為對于佛教的感悟為自己在管理企業(yè)中增添了智慧。張慶:為自我管理添智慧為什么會信仰佛教?張慶:大多數(shù)人開始辦企業(yè)的時候可能都會有一些短期的目標。比如我一開始的愿望是給父母買一套房子。這個愿望達成以后,慢慢又會產(chǎn)生別的愿望,比如為自己買好車,買好房子,希望自己的企業(yè)在這個行業(yè)里能夠有影響等等。應該說我的這些愿望都已達到或者正在達到。但是當你滿足了一個又一個的短期愿望的時候,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快樂,反而會陷入到越來越多的煩惱中,事物性的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最終越來越煩惱。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去
4、尋求心靈的港灣,當我信仰了佛教以后,當我開始為別人實現(xiàn)愿望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種快樂會持續(xù)很長時間。比如去贊助希望小學,當希望小學揭幕的時候,你感到這些孩子們可能從此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時候你會感到真的很快樂。在具體的企業(yè)管理中,佛教對你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張慶:佛教就是讓你學會處理許多人生問題。首先讓你更了解自己。認識了佛教以后,我開始學會內(nèi)觀一多看看自己,然后再去看別人。做企業(yè)老總的人時間長了,尤其是那些比較成功的,都可能會犯一種錯誤,就是自以為是。對事情的判斷、對人的使用,有時會很固執(zhí)。信佛以后我會更多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
5、有什么不足。比如以前有員工不好好干或者辭職走了,我可能會這樣想:我給他們這么高的工資、這么好的待遇,他們還說三道四,或者胳膊肘往外拐。信佛之后我會這樣想:為什么他會走?是否他這段時間遇到特殊的困難?我是否過多的為自己或者企業(yè)的利益考慮了而沒有為員工考慮周全?是否我在對待員工方面有什么不平等?我會用佛教的一套理論去判斷這個事情。佛教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增添了很多人生智慧,佛教認為人所有的煩惱、不快、生氣、怨恨等統(tǒng)統(tǒng)都與人的貪心、憤怒、懷疑、猜忌等有關,對佛教的感悟可以讓我很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情的發(fā)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是怎樣的智慧?能
6、否舉例說明?張慶:比如,作為廣告公司,我們有這樣的制度:如果你爭取到一個客戶,公司會給你一定的回報,但前提是這個客戶是你找來的,而不是客戶自己找上門來,你接待一這兩種情況員工所得的回報是不同的。我們公司在業(yè)內(nèi)也算有些名氣,有時候客戶會主動找上門來,這種情況下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負責接待的員工撒謊的情況,說這個客戶是我?guī)淼?。作為一個公司老總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是需要智慧的。處理不好,員工會心理不平衡,因為他本來就貪心了。這種情況下我不會直接去批評這個員工,我會采取比較委婉的方式點撥他一下或者讓副總委婉地說一下。而且分配利益的時候,也需要有一顆
7、寬容的心,不要太吝嗇,即便這個客戶不是他帶來的,但是他接手了之后辛辛苦苦地付出了,還是應該給予較高的報酬,而不能說就不給了。這是要酌情處理的,處理得好,大家都很歡喜,客戶也沒有受損失。這就是佛教的智慧。如果員工之間有矛盾,你怎樣處理?張慶:我經(jīng)常給員工講一個道理:人們常常會忘記內(nèi)觀自己,反省自己。比如一個員工的手機丟了就埋怨另一個員工一都是他讓我參加這個活動,如果不參加這個活動我就不會受到這個損失。這種情況下我會提醒他要內(nèi)觀自己:你決定參加這個活動的一瞬間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有可能你想去結交更多的朋友,有可能你想去出出風頭,你決
8、定了,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如果你是為了朋友參加了這個活動,這是一個善念,那你為什么不把它堅持到底呢?不僅提醒員工要內(nèi)觀自己,我也經(jīng)常提醒員工我正在修行自己,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們要給我提出來。我其實脾氣不好,如果我發(fā)脾氣過分的時候,過后我會當著很多人的面向員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