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聞學習——故事化寫法在人物報道中的運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故事化寫法在人物報道中的運用人物報道故事化寫法,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和背景添加等,細致入微地對人物進行個性描繪,發(fā)掘人物的故事I大I素,具體、形象地報道人物的事跡、經(jīng)歷以及成長過程,凸顯人物小能夠讓人興奮、感動、富有戲劇效果的故事。它借鑒文學故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媒體適應受眾心理、挖掘人物報道深度的重要方法。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故事化寫法,最早源于西方大眾化報業(yè)發(fā)展的初期。我國口2003年7月《中華新聞報》刊發(fā)“故事化——新聞寫作的一?種思路”的文章,正式提出“故事化”概念到現(xiàn)在,業(yè)界對于“故事化”討論就一直未曾中斷。當前國內(nèi)的人物報道已經(jīng)開始適
2、應“故事化”的寫作模式,逐漸走出以往說教模式,偏向于挖掘報道對象的FI常生活故事和他們的成長歷程、事業(yè)成就、社會地位和思想內(nèi)涵。用故事化寫法寫作的人物報道與一般的人物報道的區(qū)別在于,一般的人物報道只關注跟報道對象有關的材料,只要材料符合所報道的人物,能讓受眾知道所報道人物的一些事即可,它的重點并非人物的故事。而用故事化寫法寫作的人物報道則強調(diào)重點挖掘所報道人物的生活故事,展現(xiàn)新聞人物的人生經(jīng)丿;/J、故事情節(jié),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刻畫人物的獨特個性,捕捉生動傳神的人物細節(jié),從平凡的素材屮找出能讓受眾深刻記憶并能大受影響的情節(jié),從而嫂造立體的人物形
3、象。以故事化寫法寫作的人物報道展現(xiàn)的是立體的人和生動的事,形象而不抽象,讀者易于接受,也最容易被打動。其目的就是把人物的新聞故事寫得充滿情感,揭示報道對象的人性閃光點,讓受眾產(chǎn)生共鳴,接受這個人物。人物報道故事化借鑒于文學故事,卻又與其大相徑庭。前者指向的是現(xiàn)實真實,后者指向的是虛擬真實。I大I而,故事化寫法在人物報道中運用時應遵循五個方面的要求。1、巧設懸念,力求細節(jié)和情節(jié)出彩。懸念的巧設是指在人物報道的前期,或者在報道中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矛盾沖突的緊要關頭設置一個能引起受眾閱讀興趣的由頭。如關于周迅的報道《周迅幸福不需要躲躲藏藏》(《南方人物周刊
4、》2009年第11期),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可能我以前是包子,現(xiàn)在是披薩”。報道以周迅的這句話作為小標題,給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安稍L過周迅三次,感覺她一次比一次話少。2000年,第一次采訪周迅時,及肩碎發(fā)的她斜挎著和身材極不相稱的大包,蹦跳著,素面朝天地讓記者拍照。那時的周迅,率性,急著表達,又容易堵,結(jié)果好一會兒說不出來話。周迅說自己骨子里其實一點也沒變,還是大大咧咧,有些時候還是傻乎乎的”,身旁的工作人員說起周迅,也用了大大咧咧這樣的詞,“她就像個小孩兒,會跟我們一起瘋一起鬧,特別簡單的一個人?!薄叭藳]冇變,可能以前我是個包子,現(xiàn)在是個披薩,
5、內(nèi)容更精細了,餡述是一樣”。在細節(jié)方而,故事化的人物報道則講究以故事來打動受眾。如《王元化為思想而生的知識人》(《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15期),記者為了講述王元化先生對后輩的提攜,描述了一個細節(jié):“回信長達6頁,批評極其中肯。指出了許多具體錯誤,某個概念不明確,某個提法不周延,甚至錯字別字。沒有應酬性的贊美,但很鼓勵我的探索。還問及身世,有一種對命運的關切。”這段話將王元化先生對后輩的關心和照顧平實展出,讓人看到了老先生嚴謹?shù)膶W術(shù)風范與和藹的待人風格。情節(jié)上,則講究曲折波瀾,情感真實,寓人物的“靜”于矛盾沖突的“動”中。如《偷渡客英國艱難掙
6、扎》(《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17期),女記者口曉紅將自C化裝成滯留在英國的留學生,匿名臥底,和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偷渡客一起生活了11天,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艱難謀生的故事。報道將她進入偷渡客生活圈的過程屮所發(fā)生的故事一波三折地展岀:先是經(jīng)人介紹,與工頭見面;在經(jīng)過工頭的盤問、獲取信任后,就被帶入一棟兩層的灰門樓房;而后在工作的吋候,竟然巧遇三位“莫克姆海難”生還者,聽他們講述當年的事情。2、充分運用對話、描寫。對話和描寫木是文學故事里的手法,但早已被收入新聞寫作領域。精彩的對話,常常可以讓受眾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歡呼之聲。《礦工蘭建寧的
7、“后?!鄙睢罚ā恫t望東方周刊》2008年笫1期)描述在中央電視臺《屮國日記》節(jié)口錄制現(xiàn)場,白巖松與蘭建寧的一段對話:當吋在井下,你最想的人是誰?蘭建寧答:我的老母親和孩了們。白巖松問:為什么最想你的母親和孩子,而不想你媳婦?蘭建寧答:如果我遇難了,母親和孩子沒人管了,媳婦她可以改嫁。白巖松和蘭建寧二人的對話,將新聞人物的內(nèi)心真實情感和想法表現(xiàn)了出來,塑造了一個情義男兒形象。兩人的對話既不乏幽默,又能讓觀眾在歡笑之余,對礦工的生存狀態(tài)眼角存淚。而描寫,有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形態(tài)描寫等,它讓報道的人物生動傳神。如在登山老人米歇爾的故事中,就有這樣一
8、段描寫:“這個身高6英尺,嗓咅嘶啞,長著桶狀胸,帶著寬邊帽,身著紅色羊毛衫和工裝褲的老人,已經(jīng)成了這片風景的一部分,他的足跡在這里綿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