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指導員駐村工作感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指導員駐村工作感悟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駐村工作感悟**區(qū)**街道**社區(qū)指導員聶玉梅今年,作為全區(qū)第七批下派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我來到**街道的**社區(qū)開展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在駐村的77個日月里,我嚴格遵守相關管理制度,入戶走訪了41戶群眾,開展深入的調研,認真聽取和記錄群眾心聲,了解群眾在生活、生產上存在的困難和需要幫助解決的難題,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向上反映群眾關心的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特別是在處理“三類房”建設問題方面,我就個人的角度和經驗談談開展工作的一些思路,和其他的指導員交流學習。4月170,按照
2、**區(qū)《關于加快推進“三類房”及無房戶統(tǒng)規(guī)統(tǒng)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呈發(fā)[2013]2號)文件精神,“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參加了**社區(qū)兩委工作會,會上制定了**社區(qū)的建房方案。方案制定之后,我們立即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調研。至到5月4日,我與隊長、社區(qū)工作人員一共走訪了103戶'‘三類房”及無房戶的群眾,逐一認真登記、核實各項信息,包括房主姓名、身份證號碼、聯(lián)系電話、房屋位置、三類房類型、面積、結構,對房屋的外觀結構進行查看、拍照。在調查過后,我們建立了檔案信息,以便群眾提出翻建申請后,社區(qū)能夠及時進行評議,加快審批的進度。我們一邊入戶
3、走訪,一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文件進行宣傳,對于部分不符合條件的群眾,進行耐心地解釋。通過前期的走訪調研,我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統(tǒng)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在這次“三類房”調查過程中,我總結一些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幾點工作方法:一、工作在基層要具有吃苦精神走訪期間,我們工作隊的隊員連續(xù)兩周沒有放假休息,逐家逐戶的對住房情況開展調查,弄清危房、水淹房、火燒房以及無房戶的底數(shù),希望能盡快完成摸底調查,讓工作進入新階段。每天進村入戶,有時中午頂著烈日,有時冒著大雨,絕大部分群眾都養(yǎng)著看家護院的狗,我們還得時刻防備兇猛咬人的
4、犬只,使得走訪著實讓人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困難雖多,但是群眾的一個笑臉和一句夸贊都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讓我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二、心里要時刻裝著群眾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想把工作做到群眾滿意,就必須心里裝著群眾,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為他們著想,維護好他們的合法利益,只有如此,群眾才會和你說心里話,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了解到真實的基層情況,才能為下一步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材料。**新區(qū)建設啟動的10年里,大規(guī)模的征地拆遷也隨之而來,**社區(qū)的群眾作為當?shù)氐陌傩諡樾聟^(qū)建設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發(fā)展的過程中,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程,**社區(qū)
5、群眾的安置房卻也成了一個久未解決的問題,部分群眾至今還居住在粋街道辦事處對面一片低矮的臨時性周轉房內,夏天悶熱,冬日陰冷。入戶調查走訪時,群眾普遍反映的問題之一就是迫切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建好安置房,讓大家住的舒心點。群眾總是把“衣食住行”掛在嘴頭上,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居樂業(yè)”O(jiān)走訪了解群眾關心的住房問題,向上反映情況,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這也是社區(qū)群眾支持我們開展調查工作的重要原因。三、工作要超前、主動,做到“三心”開展工作要提前做好計劃,了解社區(qū)群眾的基本情況,增強超前意識,摸清底數(shù),明確哪些房屋該修,哪些不該修,制定好工作計
6、劃,確保真正困難群眾得到幫助。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效的采取措施去解決,防止問題嚴重化。走訪時,如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合改建條件的群眾也要進行翻建,就立刻進行處理,主動與工作人員一起對這部分群眾進行教育,防止現(xiàn)象蔓延。而“三心”指的是耐心、盡心、細心。首先,做工作要從思想發(fā)動著手,多形式多渠道耐心地向群眾講政策,讓社區(qū)群眾了解和掌握基本政策,維護國家政策的權威性,消除群眾的抵觸心理;其次,要盡心,盡我們的最大努力,多磨嘴、勤跑腿,滴水穿石,以誠感人,盡可能多動員、多爭取群眾的支持,有一句話很生動:“掛鉤要掛心,誰掛誰操心,為民辦實事,上下一條
7、心?!边@句話告訴我們,只有盡心了,才能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再次,要細心。要進一步確定好翻建和維修標準,切實保證該維修的不翻建,該小修的不大修。尤其是對重建戶,要嚴格把握修建標準,確保群眾能及時住上放心房。同樣,社區(qū)事務千頭萬緒,哪些輕、哪些重,哪些急、哪些緩,哪些項目需要重點幫扶,哪些項目只需要一般性幫忙等等,都需要仔細斟酌、細心研究。在這次調研中許多事情也觸動著我們的神經。社區(qū)一位老人在兒子去世后,由于經濟收入低,無力改變住房條件而居住在破損的兩間房里,周邊地勢低洼,一下大雨房子就淹水,社區(qū)上還有很多困難戶群眾一家三代蝸居
8、在又窄又破的危房里,有的群眾甚至是無房戶,種種情形看在眼里讓人覺得十分心酸和愧疚,這都是我們平時工作不到位,沒有深入、全面了解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注意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區(qū)新農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