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

ID:47618638

大小:65.47 KB

頁數(shù):9頁

時間:2019-10-11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_第1頁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_第2頁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_第3頁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_第4頁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_第5頁
資源描述:

《【精品】居民儲蓄投資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一、關于選題自經(jīng)濟體制改革以后,我國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變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這使居民的消費和儲蓄行為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探討中國居民儲蓄行為的規(guī)律,找出主要決定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儲蓄的變化趨勢做初步預測,成為確定本論文研究題目的宗旨之一。與西方經(jīng)濟理論比較,我國關于居民儲蓄行為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本研究將在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儲蓄理論,并且針對中國的具體國情做必要的修正。論文將居民儲蓄定義為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去個人消費的差額。其實物形態(tài)有金

2、融儲蓄與實物儲蓄兩部分。金融儲蓄包括現(xiàn)金、存款以及各種有價證券的增加量;實物儲蓄包括本期購買的各種耐用消費品以及住房等價值非一次性損耗的商品扣除折舊后余額的增加量。但在分析過程中由于數(shù)據(jù)原因無法沿用此定義時,將做必要的修正。二、關于研究方法論文以實證分析為主,根據(jù)各種被認為可能會對儲蓄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依次對絕對收入理論、生命周期理論和永久收入理論模型進行檢驗。檢驗得出兩類結果。第一,證實不同理論對于中國居民儲蓄行為的適應程度,以及該適應程度隨經(jīng)濟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的性質;第二,確定影響中國居民儲蓄行為

3、的主要因素,并據(jù)此建立預測模型。被認為可能是決定我國居民儲蓄行為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強迫儲蓄,絕對收入水平,收入增長率,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社會保障,信貸約束,遺產(chǎn)動機。論文的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就這些因素的分析依次展開。各章基本上循理論探討、建立模型、模型檢驗和對檢驗結果分析的思路進行。當對各國素的實證分析依次完成后,即確認出儲蓄的主要決定因素。三、關于基本結論和基本結論形成過程簡述

4、、我國基本國情決定1979年以前居民儲蓄的行為模式主要被絕對收入理論解釋。1979年以后這一特征依然存在,但逐漸減弱。生命

5、周期以及永久收入理論這些具有跨時預算約束特征的儲蓄理論,對79年以后的居民儲蓄行為的解釋力迅速增強,并且形成預測的理論基礎。從理論角度考察,絕對收入理論對于1979年以前的居民儲蓄應該有較好的解釋效果,但數(shù)據(jù)方面的原因使實證分析結果難以對此給予有力的支持。79年以后對絕對收入理論的檢驗效果較好。這一現(xiàn)象可以從兩方面得到解釋。第一,分析期間較短,只有14年,不足以暴露絕對收入理論關于長短期實證結果不一致的矛盾;第二,居民收入水平由很低速提高,可以表現(xiàn)為很好的收入水平?jīng)Q定儲蓄的特征。生命周期理論和永久收入

6、理論對1979年以前的居民儲蓄解釋效果很差。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過低的收入水平。1979年以后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決定了這兩個理論的解釋力提高。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確存在一個收入水平的臨界線,在該臨界線以下,居民儲蓄行為較好地服從絕對收入理論;在該臨界線以上,居民儲蓄行為較好地服從生命周期理論和永久收入理論模式。論文提出我國居民平均收入的臨界線可大致定位于250萬元的假定。按照這假定,隨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居民儲蓄行為應該更好地由跨時預算約束類儲蓄理論解釋。2、到目前為止,在勞動生

7、產(chǎn)率增長與人口增長這兩個收入增長源中,真正影響居民儲蓄的因素是人口增長。更確切地說是勞動人口增長。在53—92年期間,我國勞動生產(chǎn)率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徘徊于較低的水平只是八十年代以后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無法對居民儲蓄的變化做有效解釋。相反,勞動人口增長與儲蓄率提高之間有良好的吻合。論文運用由生命周期理論模型為基礎得到的人口年齡結構模型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很好地證實我國勞動人口增長對于居民儲蓄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一結果也證實了我國經(jīng)濟學界比較流行的觀點,即我國的經(jīng)濟增長主要依靠單純投入量增加維持

8、,而非投入產(chǎn)出率的提高。這一結論提示,如果其它條件不變,勞動力資源供給狀況的改變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儲蓄的規(guī)模,從而影響投資規(guī)模和經(jīng)濟增長速度。3、1955-1978年,強制儲蓄是我國居民儲蓄中一個不可以忽視的重要內容,但該成份在1979年以后減弱。目前已達到可以被忽略的程度。分析居民儲蓄的強制成份時采用Feldenstein等人的方法,即將被管制的物價水平還原為可以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的真實價格,建立基本分析模型,考察在真實價格下居民儲蓄與在管制價格下居民儲蓄的差異,從中發(fā)現(xiàn)強制儲蓄的程度。由于用這

9、種方法設定的參數(shù)a中可能包含因社會貨幣化程度提高導致高估儲蓄被強制程度的因素,需要用貨幣需求函數(shù)做為輔助性檢驗模型。檢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1979年以前貨幣化程度的變化很小,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也很弱。79年以后貨幣化程度提高幅度較大,在較大程度上椎動貨幣需求的擴張。易IJ除貨幣化程度提高的因素后,居民儲蓄中強制的成份有79年以前較多、79年以后減少的變化。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1986-1987年的居民家庭抽樣調查結果,可以大致估計至八十年代中期,強制儲蓄占居民儲蓄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