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平逆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平逆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平逆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摘要目的:觀察中藥(自擬平逆湯)對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隨機分為兩組,即中藥平逆湯治療組(12例)及西藥對照組(36例)。治療組服用平逆湯,1劑/日,水煎服。對照組服用奧美拉20mg,2次/日,西沙比利5mg,3次/日,維生BB620mg,3次/日,均為餐前半小時口服。兩組患者6周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0.48%、77.8%o結論:中藥治療組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P<0.05),中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滿意。關鍵詞胃食管反流病中藥臨床觀察目前已經確認胃食管反
2、流病(GERD)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機制下降和反流物對食管黏膜攻擊作用的結果。筆者近年來采用中藥治療GERD患者,效果良好,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診斷標準:GERD的診斷參照《全國反流性食管病研討論會》制定的標準[1]o診斷方法:全部病例纖維胃鏡檢查均見胃內容物間歇涌入食管內,可見不同程度的黏膜粗糙,花斑樣或條索狀充血,炎癥水腫,糜爛、萎縮或潰瘍。一般資料:共觀察病例78例,均為本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門診患者,發(fā)病時間為1月?2年。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24?55歲,平均36
3、.8歲,發(fā)病時間1月?2年。對照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齡26?58歲,平均37.3歲,發(fā)病時間1月?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治療方法:屮藥治療組采用自擬平逆湯:柴胡10g,郁金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半夏10g,生姜9g,白及10g,懶瓦楞子15g,枳殼10g,香椽10g,茯苓30g,大棗3枚。偏熱者加蒲公英15g,敗務草15g;偏寒者加口豆蔻10g,蘇葉6g;病久兼瘀者加丹參12g,桃仁6g。每日1齊!J,水煎分2次服,6周為1療程。西藥對照組采用奧美拉醴20mg,2次/R,西沙必利5mg,3次/R,
4、維生素B620mg,3次/H,均為餐前半小吋口服,連服6周為1療程。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木消失,內鏡檢查恢復正?;騼H見黏膜小范圍輕度發(fā)紅或充血。②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內鏡下仍可見較大范圍的充血糜爛。③無效:癥狀無明顯改變或加重,內鏡下無變化或炎癥加重。結果治療結果:治療組42例,顯效30例(71.43%),有效8例(19.05%),無效4例(9.52%),總有效率90.48%;對照組36例,顯效22例(61.11%),有效6例(17.77%),無效8例(22.22%),總有效率77.80%。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P<0.05)o例1
5、:患者,男,40歲。于2008年3月2FI就診。自述反酸、燒心3個月,加重伴惡心,胸骨后隱痛10天。曾在院外自行購藥或在診所診治(具體用藥不祥),癥狀吋好吋壞,近H上述諸癥明顯加重,遂前來就診。癥見形體消瘦,面色紫黑,口苦而干,不喜飲水,舌質淡紅,苔薄口,脈弦略細。胃鏡檢查,胃內容物間歇性涌入食管,食管黏膜粗糙,部分充血、水腫明顯。診為GERD,證屬肝氣郁結,胃氣失和,日久兼瘀。治宜疏肝和胃,平逆降氣,平逆湯加減:柴胡10g,郁金10g,旋覆花(布包煎)10g,代赭石15g,半夏10g,生姜9g,燉配楞了15g,枳殼10g,香椽10g,茯苓30g,丹參12g,桃仁6g,大棗3枚,冷水煎服,
6、每日1劑,共10劑。二診:2008年3月13R,自述腹上藥后諸癥好轉,反酸、燒心偶有發(fā)作,舌脈同前,前后加扁豆10g,繼服20劑。三診:2008年4月4H,精神明顯好轉,反酸、燒心等癥均已消失,納食如常,胃鏡復查見食管黏膜已恢復止常。討論GERD在西醫(yī)治療上主要是減少胃食管反流,減低反流物酸度,增強食管泵作用,保護食管黏膜。包括…般治療:床高頭低位,減少體位性反流,調節(jié)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藥物治療:用抗酸藥、黏膜保護劑及胃腸動力藥。中醫(yī)病名常根據(jù)患者的主癥來確定,本病(GERD)的主癥為燒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適、吞咽困難、咽部不適或異物感等,因此本病可分別屬于中醫(yī)學之“泛酸”、“反胃
7、”、“胃腕痛”、“胸痹”、“嘈雜”、“吞酸”、“噎膈”等范疇。根據(jù)《內經》及《醫(yī)林繩墨》等文獻記載“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至咽溢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認為吞酸證與GERD的解剖學概念、病理生理基礎相近。關于GERD的病因病機,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本病病位在胃,與肝關系密切,發(fā)病多由情志失和、飲食失調所致肝胃不和或脾胃虧虛,胃氣上逆,從而出現(xiàn)反酸、曖氣、腹?jié)M、惡心、嘔吐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主要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