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絕巘”釋義獻疑.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絕巘”釋義獻疑-中學語文論文“絕巘”釋義獻疑李娟酈道元的《三峽》中有“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幾句。對句中的“絕巘”,蘇教版的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初中《語文》(八年級上)都注為“極高的山峰”?!稘h語大詞典》也是這么解釋的。這個解釋,至少在這個語言環(huán)境中不合常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說極高的山峰上“多生怪柏”是不可能的。常識告訴我們,極高的山峰上,即使有松柏,也大多是正常生長的,即使有奇形怪狀的松柏,也不會很多。達到一定高度的山峰,連松柏都不生長,只是光禿禿的?!皹O高的山峰”上怎么會
2、“多生”,而且是“怪柏”呢?還有“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該怎么理解呢?“懸泉瀑布”不可能在山峰上,山峰上即使有泉水,也不會形成“懸泉”。還有,有瀑布,就必然要有水,極高的山頂上哪來那么多的水呢?山上有瀑布,大多是山阻斷了流水而形成的,但形成瀑布的地方不可能是山頂,而應該在山的其他地方。有人或許會說,“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對三峽整體印象的描寫,不是描寫“絕巘”的。這樣理解看似很合理,但仔細揣摩就會發(fā)現(xiàn)有問題。因為“飛漱其間”的“其”不可能是指代“三峽”的,而應該指代的是”山”?!皯胰俨肌敝荒茉谏介g“飛漱”,
3、不可能在三峽間“飛漱”。還有,“絕”沒有“極高”的意思?!皫t”雖然有前人注為“山峰、山頂”,但不合理,實際上,“巘”是小山。把“絕巘”釋為“極高的山峰”,既不合語境,也與詞語的基本意思相矛盾。那么,這里的“絕巘”是什么意思呢?為解決這個疑難問題,還得先從“巘”說起?!皫t”是個生僻字,在《故訓匯纂》一書中收有古人的訓釋23條,概括歸納涉及“絕巘”釋義的,主要有如下兩個義項。一、小山。具體的解說,有如下幾種。①小山別于大山也?!对姟ご笱拧す珓ⅰ罚骸摆靹t在巘?!泵珎鳌!段倪x·張協(xié)〈七命〉》:“于是登絕巘。”李善注引
4、毛萇曰。②山之上大下小者曰巘。《文選·張衡〈西京賦〉》:“陵重巘?!毖C注。《文選·嵇康〈琴賦〉》:“若乃重巘增起?!崩钪芎沧ⅲ骸吧缴祥熛滦≡粠t?!逼渌嗅尀椤吧饺絷担▃ēng)形”、“似甗(yǎn)”等,因“甗”“甑”(見附圖)形狀相近,都像亞腰葫蘆形,所以說意思相近,都是指上大下小的小山。二、山峰、山頂。巘,山頂也?!对姟ご笱拧す珓ⅰ罚骸摆靹t在巘?!敝祆浼瘋?。杜甫《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忍饑浮云巘?!背鹫做椩斪?。巘,山峰也。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昏霧橫絕巘?!蓖蹒嬜⒁俄崟贰稄V韻·狝韻》。
5、其他釋義與“絕巘”關系不大,此不贅述?!皫t”究竟是指“小山”,還是指“山峰”呢?筆者認為“巘”是指“小山”,而不是指“山峰”。同為《詩經(jīng)·大雅·公劉》中的例句,毛萇釋為“小山”,而朱熹卻釋為“山頂”。就這個例句孤立看,兩說都通,但從《公劉》整首詩及有的版本用“甗”看,就可以確定毛萇的解釋是正確的,而朱熹的解釋是值得商榷的,因“甗”沒有“山頂”的意思。對于“巘”的釋義,清人錢大昕在《經(jīng)典文字考異》中有具體的訓釋,此轉(zhuǎn)引如下。“巘,《詩》‘陟則在巘?!瘋鳎骸∩絼e于大山也?!居肿鳟[?!础稜栄拧罚骸∩絼e大山
6、為鮮?!酋r、巘義同。而《爾雅》又云:‘重巘,隒?![,甑也。甗言其形,鮮言其義。大山旁一小山為甗,兩小山為隒。毛說與《爾雅》非有異也。《釋名》:‘小山別大山曰甗。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處似之?!睆腻X大昕的訓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巘”是什么意思。用現(xiàn)在的話說,“巘”就是小山,其形狀像甗(甑),所以有時也寫作“甗”,“巘”就是依傍在大山旁的上大下小的小山。這樣理解,《水經(jīng)注》中還能找到例證,如《水經(jīng)注·涑水》:“路出北巘,勢多懸絕?!比绻皫t”是指“山頂”或“山峰”的話,怎么會“勢多懸絕”呢?只有上
7、大下小,才會形成懸絕之勢?!敖^巘”的“絕”是什么意思呢?筆者認為這里的“絕”應取“絕岸”“絕壁”中“絕”的意思,即陡峭的意思。雖然各工具書中不為“絕”立此義項,但解釋“絕岸”這類詞語還得如此解釋。把“絕”和“巘”合起來,意思就明了了。所謂“絕巘”是指靠在大山旁的上大下小而又陡峭的小山。這樣理解,并非是說有一座座孤獨的小山是上大下小的樣子,而是指三峽兩岸大山旁邊有突出出來的小山,形似亞腰葫蘆的樣子,與江面形成懸絕的形勢。這樣的“絕巘”才會“多生怪柏”,才會有“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這樣理解與《三峽》所描寫的“自
8、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的語境正相合。用這個意思去解釋所有語例中的“絕巘”都是通順的。所謂“絕巘多生怪柏”,就是如甗的小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下一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也就好理解了。因“巘”是靠在大山旁的,又是上大下小,所以有水就可以形成“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其他一些語例中的“絕巘”作如此解釋也是通順合理的。如:①蜀土險狹,山水峻隔,絕巘激湍,非步卒所涉。(《三國志·譙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