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王明陽之心學(全譯本+評析).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卷上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八月,王陽明的門人薛侃刊刻《初刻傳習錄》于江西贛州。刊本內(nèi)容包括正德七年至十三年的陽明先生語錄,分“徐愛錄”、“陸澄錄”和“薛侃錄”。此初刻本正是今本之上卷。心即是理徐愛錄徐愛(公元1488——1518年),字曰仁,號橫山。浙江余杭人,王陽明的妹夫,也是陽明先生的第一位學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陽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嘆曰:“曰仁歿,吾道益孤,至望原靜者(陸澄)不淺?!眳⒖础睹魅鍖W案》卷十一。[原文]先生于《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為正,蓋先儒所謂誤本者也。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zhì)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
2、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于詞章,出入二氏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yǎng)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余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面,或猶未聞其謦咳,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正
3、之,庶無負先生之教云。門人徐愛書[譯文]先生對于《大學》中有關(guān)“格物”的各種說法,均以舊本,亦即前賢所說的誤本為標準。我剛聽說甚覺意外,繼而產(chǎn)生懷疑,最后,我殫精竭思,互相對照分析,就正于先生。方始發(fā)現(xiàn),先生的主張猶如水性冰冷、火熱炎熱一樣,即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會產(chǎn)生疑問。先生天資聰穎,然和藹可親,為人坦誠,平素不修邊幅。早年,先生性格豪邁灑脫,曾熱衷于賦詩作文,并廣泛深入研究佛道兩家的經(jīng)典之作。所以,時人初聽他的主張,認為是異端邪說,不予深究。但是他們不知道,在貶居貴州龍場的三年中,先生處困養(yǎng)靜,惟精惟一的功夫,已入圣賢之列,達到爐火純青之境界。我時刻受先生之教誨,覺得他的學
4、說,剛接觸似乎很容易,深入研究就覺得愈發(fā)崇高;初看好象很粗疏,仔細鉆研就覺得愈發(fā)精細;剛接近仿佛很淺顯,深入探求就覺得沒有窮盡。十幾年來,我竟連它的輪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學者,有的雖與先生才一面之緣,有的只聞其名,有的懷著蔑視、惱怒的心倩,就想在立談之間,依據(jù)傳說,浮想聯(lián)翩,如此何能徹底深諳先生的學說呢?跟從先生的人士,聽著先生不倦的教誨,常常得一而遺二,如同相馬時只注意馬的牝牡黑黃,而忽略了能否馳騁千里的特性。因此,我謹把平時所聽到的全部記錄下來,給諸位同志奉上,以便考核校正,不負先生教育之恩。晚生徐愛序[評析]此段為全文之開篇,首先介紹先生之概貌。陽明先生乃古代先儒群體中
5、之一員,亦為代表性人物,創(chuàng)良知之說,開心學之河,打破了宋以來程朱理學一統(tǒng)儒學之局面。其先生之形象、特性與先哲先賢們一樣,既有其共性,亦有其個性。先生天資聰慧,是為共性,但卻和悅坦誠、不修邊幅,亦共性,亦個性,大凡先圣先哲們,其心地祥和,舉止隨和,處事順其自然;先生年輕時豪邁不羈,又曾廣博于詩文,深研習佛教和道教的典籍,同樣既共性,亦個性,孔子十歲即立志于學,陽明先生年輕的豪邁亦是一種鴻鵠之志向??總之,陽明先生是古代一位既有學術(shù)成就,又有君子之德的大儒、醇儒。[原文]愛問:“‘在親民’,朱子謂當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jù)。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jù)否?”先
6、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jù)?‘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于‘新’字無發(fā)明。如云‘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H民’猶如《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秷虻洹贰嗣骶隆闶恰髅鞯隆?,‘以親九族’至‘平章’、‘協(xié)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
7、‘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盵譯文]徐愛問:“《大學》首章的‘在親民’,朱熹認為應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象可作為他的憑證。先生認為應按舊本作‘親民’,難道也有什么根據(jù)嗎?”先生說:“‘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為‘在新民’的憑證呢?‘作’與‘親’相對,但非作‘新’解。后面說的‘治國平天下’,都沒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