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大學·大學之道》.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北宋程顥、程頤將其抽出,獨立成篇,“二程”認為:“《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于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蹦纤沃祆錇椤洞髮W》作章句集注,將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成一書,這就是《四書集注》。元仁宗延祐年間復科舉,官方規(guī)定以《四書集注》取士,從此《四書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大學》,也獲得了官方的認可與推崇,對古代教育,甚至整個中國社會、傳統(tǒng)文化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大
2、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按髮W的根本”,在于使人們的美德得以彰顯,在于使天下的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們達到最好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知道所應達到的境界,而后才能有堅定的志向;有了堅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內(nèi)心安寧;內(nèi)心安寧而后才能泰然安穩(wěn);泰然安穩(wěn)而后才能行事思慮周詳;行事思慮周詳而后才能有所收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
3、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古時候,想要使美德彰顯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國;想要治理好自己邦國的人,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和家族的人,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想要提高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誠;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達到認識明確;而達到認識明確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
4、國治而后天下平。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達到認識明確;只有達到認識明確,而后才能意念真誠;只有意念誠實,而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思想端正,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而后才能整治好家庭和家族;只有整治好家庭和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國;只有治理好邦國,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臺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天子開始,一直到下面的老百姓,一律都要把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作為根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一個人,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不好,卻要做到齊家、治國、平天
5、下,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不分輕重緩急,該重視的不重視,不該重視的卻重視,這樣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是從來不會有的。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解讀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v覽四書五經(jīng),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
6、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懦學經(jīng)典的奧義。就這里而言,實際上包括“內(nèi)修”和“外治”兩大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nèi)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jié)“內(nèi)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內(nèi)修”所要達到的目的,又是“外治”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