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畬族服飾概述.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畬族服飾歷史發(fā)展圖案特色歷史畬族服飾在明清時代,閩,浙,粵,贛等地基本相同。男女"無寒暑,皆衣麻",客家人的服飾,與唐宋時期中原人民的服飾差別甚大,卻與畬族服飾類似,顯然是在長期與畬族人民交往中,受到畬族的影響,吸收了畬族服飾文化的有益養(yǎng)分所致。歷史文獻對于畬族人民的描寫,與描寫其它蠻撩一樣,都說他們“男女椎髻,跌足,衣尚青、藍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婦女高髻垂纓,頭戴竹冠蒙布,飾理路狀”。發(fā)展畬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于當?shù)貪h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畬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閩省畬家婦女特色顯著,并因地域、婚姻狀態(tài)而紛呈異彩。閩東北畬族婦女
2、發(fā)式稱為"鳳凰髻",16歲前少女用紅絨纏辮子,盤繞頭上,額前留"留海",畬族稱為"布妮頭"。成年已婚婦女發(fā)式畬族稱為"山哈娜頭",隨地域不同略有差異。流行于閩侯,福州,古田,連江,羅源和寧德南路飛鸞一帶發(fā)式稱為"鳳頭髻"。流行于福安和寧德大部分區(qū)域的發(fā)式稱為"鳳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發(fā)式稱為"鳳尾式"。閩南,閩西有的畬村婦女發(fā)式也不同于當?shù)貪h人,如漳平,華安,漳浦,長泰等縣畬族婦女發(fā)式為"龍船髻"。閩北畬族婦女以百根銀簪并配以紅繩,料珠,裝成"扇形髻"。浙西南畬族婦女發(fā)飾稱為"笄"。圖案畬族服飾圖案的創(chuàng)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長的勞動婦女。她們制
3、作服飾品完全是為了自用,而不受畬族服飾商品需求的制約。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她們可以隨心所欲、獨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帶繡,或織繡結合,一切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服飾圖案的內(nèi)容和風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她們把山里的花草、林間的鳥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縫在衣服上、裙子上。這種來源于生活的樸素的藝術情感,使她們手中繪制的服飾圖案紋樣生機勃勃。從內(nèi)容上看畬族服飾圖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如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農(nóng)舍車馬以及傳統(tǒng)的幾何形圖案——如萬字、云頭、云勾、浮龍紋、葉紋等。
4、有的用文字排列組合成圖案。文字的形體有原始的,也有楷書,常用一些舊的吉祥語,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財進寶”等。再如象征農(nóng)田的方格圖案、象征江河的彩條圖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圖案,都作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來。從造型上看創(chuàng)造者所關注的是人本與美術符號精神的和諧一致。不論造型如何變化,只要觀念在形象中體現(xiàn)得充分便是最理想的范式。它根本不討論藝術與物象的模仿關系,也不顧及用人的觀念打破自然給藝術提供的原形,一切存在物都可以作為勞動者物質(zhì)活動中精神需求的對象。所以,圖案紋樣不以光影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而是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以單線做
5、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姑娘們很善于抓住一個形象主要的特征,將最有特點的動態(tài),用類似剪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她們在制作圖案時,不滿足于一個特定的具體形象,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刪減、增添、夸張、變形等手法使形象更趨于理想化。她們往往借助于深淺不一的點、長短不齊的線、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變化又和諧地組合在一個圖案之中。從用色上看畬族服飾婦女們在創(chuàng)造了理想形象之后,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畬族崇尚黑色和藍色,在服飾上以黑、藍為主調(diào),顯得凝重深沉、莊嚴樸實。在以黑、藍為主調(diào)的基礎上,有的加上一點色彩鮮艷的花邊或頭巾、圍腰之類,平
6、添幾分情趣從構圖上看圖案雖然有疏密聚散的變化,但同繪畫的構圖相比較,它并不強調(diào)突出主題,不講求主從關系的變化。大多數(shù)圖案采用滿地花的構圖方法以適應服裝整體感的要求。有時在一塊繡片中要挑幾十種花紋,自由、不規(guī)則地組合成主體圖案,或花中藏花,或以鳥、昆蟲等組合成花,或幾只鳥相互共用一個翅膀。這種巧妙的構思可以看出她們的智慧和靈巧。她們根據(jù)不同的裝飾部位采用不同的格式??偟膩碚f,對稱或均衡的結構,放射的布局,團花與角花的呼應等都在圖案的構成上得到了反復而廣泛的運用,從而表現(xiàn)出服飾圖案獨特的藝術魁力從內(nèi)涵上看這些圖案不但美化著服飾,還有深刻的涵義,其手法
7、大致可歸納為諧音、寓意和符號三種。諧音,即借音而述意,如鴛鴦配偶,五福(蝠)捧壽。寓意,借一件物體或一組畫面暗喻美好的事物,如四合如意。有的圖案在表現(xiàn)手法上諧音和寓意兼而有之,如福壽雙全。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的觀念是個體意識與集體意識的統(tǒng)一,集體意識是一種傳承已久的集體心智,它通過主體的實踐活動歷史地向客體滲透,使那些與人的切身利益相關的客觀對象逐漸固定化為觀念的替代物,成為特定的符號,如繡在鞋上的如意頭。畬族服飾圖案包含著千百年來廣大民眾的藝術創(chuàng)造精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較深的文化內(nèi)涵,它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而最使人驚異的是,這些平凡的勞動婦女不僅使用木
8、制織機,織成粗質(zhì)的棉布,還以一根針、幾縷線、小小的蠟刀這些甚為簡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長的歲月里為人類的藝術寶庫增添了無數(shù)精美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