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靖邊氣田高橋區(qū)奧陶系古地貌恢復研究-論文.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201443年卷第2月2期遼寧化工Vo1.43,No.2LiaoningChemica]IndustryFebruary,2014靖邊氣田高橋區(qū)奧陶系古地貌恢復研究尹龍飛,孫立輝,安崇清(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65)摘要:古地形地貌巖溶儲層與古地貌圈閉密切相關,對后期油氣藏形成具有控制意義。鄂爾多斯盆地于加里東運動晚期整體抬升,使得奧陶系下古生界巖層暴露地表,進而遭受嚴重剝蝕。因此開展前石炭系奧陶系古地貌恢復研究工作對尋找油氣田具有指導意義。作者從沉積學角度出發(fā),主要利用殘余厚度法、印模法等,對靖邊氣田高橋地區(qū)馬五頂面進行了古
2、地貌的恢復研究。關鍵詞:古地貌恢復方法;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殘余厚度法;印模法中圖分類號:TQ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935(2014)02—0234—03古地貌是指某一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地表外貌及特提斯洋相互作用的結果。鄂爾多斯盆地于加里的形態(tài)。其基本形態(tài)現(xiàn)代大地構造條件截然不同。東運動晚期整體抬升,進而使得奧陶系下古生界巖古地貌一般很難被完整地保存,特別是在構造隆起層暴露地表,經(jīng)過風化剝蝕,形成了現(xiàn)在奧陶系巖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往往容易被剝蝕。古地貌不僅控制溶地貌和碳酸鹽巖巖溶孔隙型儲層,這是形成靖邊著后期沉積物質的分配規(guī)律和古地
3、理的展布,而且氣田的基礎。對后期油氣成藏同樣具控制意義,這些古地貌特征高橋區(qū)是靖邊氣田向南延伸部分,其沉積構造可以是多種礦產(chǎn)資源的有利富集場所,容易形成巖特征與靖邊氣田本部相同。性圈閉為主的油氣藏。在此本研究結合眾多前人研究成果,對靖邊氣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主要是田高橋地區(qū)馬五+:頂面古地貌恢復主要采用一下方在古地貌的野外描述和地貌年齡的恢復方面的研法:在前石炭系古地質圖的基礎上,以研究地質構究。古地貌恢復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研造為主線,采用古侵蝕面上、下兩套不同沉積體系究方法也非常多。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復方法主要的地層厚度
4、分別編繪出本溪組沉積厚度及奧陶系頂有:沉積學分析法、印模法、殘余厚度法、層拉平面風化殼層的殘留厚度圖(以馬五底部凝灰?guī)r為法和地震古地貌法、壓實恢復法、計算機模擬法以標志層以上的殘留厚度)來反演。兩類不同性質的及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不同古地貌恢復方法有著等厚圖從不同角度反映本區(qū)在石炭系沉積前奧陶系不同的特點,其中“印模法”、“層拉平技術”最為常頂古侵蝕面的起伏形態(tài)變化,從而更精細的描繪出用。但是不論哪種方法都不能完全還原原始古地貌,古巖溶地貌分布圖。而只是大概的反映當時的古地貌特征。2靖邊氣田高橋區(qū)奧陶系古地貌恢復我國古地貌的研究工作起于20世紀70
5、年研究代,到目前為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如華北油田古潛山油氣田的發(fā)現(xiàn)、陸相裂谷盆地的渤中凹陷2.1高橋區(qū)奧陶系古地質圖特征西斜坡區(qū)的研究等等。古地貌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進研究古地質圖(圖1),從區(qū)域上了解該地區(qū)的古地形特點,可以更好的了解沉積前的古構貌構成行油氣田古地貌恢復、劃分古地貌單元、分析古地及剝蝕程度等。貌對儲層分布的影響,從而進行有效的有利油氣藏通過對前石炭系古地質圖中出露地層研究,在帶預測。因此,恢復奧陶系馬五+z頂巖溶古地貌形高橋地區(qū),石炭系沉積前馬家溝組遭受抬升剝蝕程態(tài),對于油氣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度不同而使得不同地區(qū)地層出露
6、情況不同,從圖11構造演化背景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具有西高東低的分布特征,整體來看,高橋地區(qū)東部多溝槽發(fā)育,受溝槽沖刷侵鄂爾多斯盆地位于華北克拉通中西部,其形成蝕影響,導致上部沉積地層流失,老地層出露明顯,和演化是華北板塊與古太平洋、古亞洲洋、古秦嶺收稿日期:2013-08—28作者簡介:尹龍飛(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shù)值模擬。236遼寧化工2014年2月(見圖4),其總的特征:(2)巖溶階地上為溝槽和殘丘相間分布的古地貌格局為特征,溝槽東西方向發(fā)育并且由東向西延伸,但不同溝槽發(fā)育深度及規(guī)模不同;(3)高橋緩斜坡上以殘丘—殘洼相間為
7、特點,緩坡為東南向傾斜。參考文獻:[I]任文軍,張慶龍,張進,等.鄂爾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塊構造成因初步研究[Jl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9,23(2):191—196.[2]張明祿,王勇長慶氣田下古生界氣藏開發(fā)階段儲集層描述方法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2,29(5):74—761.[3]田納新,徐國強.塔中地區(qū)早海西期風化殼古巖溶控制因素分析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26(2):61—631.【4]樊太亮,郭齊軍,吳賢順.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層序地層特圖4高橋地區(qū)馬五地層古地貌恢復圖征與儲層發(fā)育規(guī)律fJ】.現(xiàn)代地質,1999,13(1)
8、:32—361.[5]趙俊興,陳洪德,張錦泉.鄂爾多斯盆地下侏羅統(tǒng)富縣組沉積體系(1)高橋區(qū)東南側為巖溶階地,其西北側為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