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垂徑定理知識講解(提高).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3.52垂徑定理—知識講解(提高)【學習目標】1.理解圓的對稱性;2.掌握垂徑定理及其推論;3.學會運用垂徑定理及其推論解決有關(guān)的計算、證明和作圖問題.【要點梳理】知識點一、垂徑定理1.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2.推論 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要點詮釋: (1)垂徑定理是由兩個條件推出兩個結(jié)論,即 (2)這里的直徑也可以是半徑,也可以是過圓心的直線或線段.知識點二、垂徑定理的拓展根據(jù)圓的對稱性及垂徑定理還有如下結(jié)論:(1)平分弦(該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
2、,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2)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3)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4)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要點詮釋:在垂徑定理及其推論中:過圓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對的優(yōu)弧、平分弦所對的劣弧,在這五個條件中,知道任意兩個,就能推出其他三個結(jié)論.(注意:“過圓心、平分弦”作為題設(shè)時,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徑)【典型例題】類型一、應(yīng)用垂徑定理進行計算與證明 1.如圖,⊙O的兩條弦AB、CD互相垂直,垂足為E,且AB=CD,已知CE=1,ED=3,則⊙O的半徑是.【答案】.【解析】作OM⊥AB于M、O
3、N⊥CD于N,連結(jié)OA,∵AB=CD,CE=1,ED=3,∴OM=EN=1,AM=2,∴OA=.【點評】對于垂徑定理的使用,一般多用于解決有關(guān)半徑、弦長、弦心距之間的運算(配合勾股定理)問題.舉一反三:【變式1】如圖所示,⊙O兩弦AB、CD垂直相交于H,AH=4,BH=6,CH=3,DH=8,求⊙O半徑.【答案】如圖所示,過點O分別作OM⊥AB于M,ON⊥CD于N,則四邊形MONH為矩形,連結(jié)OB,∴,,∴在Rt△BOM中,.【變式2】如圖,AB為⊙O的弦,M是AB上一點,若AB=20cm,MB=8cm,OM=10cm,求⊙O的半徑.【答案】14cm. 2.已知:⊙O的半徑為
4、10cm,弦AB∥CD,AB=12cm,CD=16cm,求AB、CD間的距離.【思路點撥】在⊙O中,兩平行弦AB、CD間的距離就是它們的公垂線段的長度,若分別作弦AB、CD的弦心距,則可用弦心距的長表示這兩條平行弦AB、CD間的距離.【答案與解析】(1)如圖1,當⊙O的圓心O位于AB、CD之間時,作OM⊥AB于點M,并延長MO,交CD于N點.分別連結(jié)AO、CO. ∵AB∥CD ∴ON⊥CD,即ON為弦CD的弦心距. ∵AB=12cm,CD=16cm,AO=OC=10cm, =8+6 =14(cm) 圖1圖2(2)如圖2所
5、示,當⊙O的圓心O不在兩平行弦AB、CD之間(即弦AB、CD在圓心O的同側(cè))時, 同理可得:MN=OM-ON=8-6=2(cm) ∴⊙O中,平行弦AB、CD間的距離是14cm或2cm.【點評】解這類問題時,要按平行線與圓心間的位置關(guān)系,分類討論,千萬別丟解.舉一反三:【變式】在⊙O中,直徑MN⊥AB,垂足為C,MN=10,AB=8,則MC=_________.【答案】2或8.類型二、垂徑定理的綜合應(yīng)用3.要測量一個鋼板上小孔的直徑,通常采用間接的測量方法.如果用一個直徑為10mm的標準鋼珠放在小孔上,測得鋼珠頂端與小孔平面的距離h=8mm(如圖所示),求此小孔
6、的直徑d.【思路點撥】此小孔的直徑d就是⊙O中的弦AB.根據(jù)垂徑定理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來解決.【答案與解析】過O作MN⊥AB,交⊙O于M、N,垂足為C,則,OC=MC-OM=8-5=3mm.在Rt△ACO中,AC=,∴AB=2AC=2×4=8mm.答:此小孔的直徑d為8mm.【點評】應(yīng)用垂徑定理解題,一般轉(zhuǎn)化為有關(guān)半徑、弦、弦心距之間的關(guān)系與勾股定理的運算問題.4.不過圓心的直線l交⊙O于C、D兩點,AB是⊙O的直徑,AE⊥l于E,BF⊥l于F.(1)在下面三個圓中分別畫出滿足上述條件的具有不同位置關(guān)系的圖形;(2)請你觀察(1)中所畫圖形,寫出一個各圖都具有的兩條線段相等的結(jié)論
7、(OA=OB除外)(不再標注其他字母,找結(jié)論的過程中所連輔助線不能出現(xiàn)在結(jié)論中,不寫推理過程);(3)請你選擇(1)中的一個圖形,證明(2)所得出的結(jié)論.【答案與解析】(1)如圖所示,在圖①中AB、CD延長線交于⊙O外一點;在圖②中AB、CD交于⊙O內(nèi)一點;在圖③中AB∥CD.(2)在三個圖形中均有結(jié)論:線段EC=DF.(3)證明:過O作OG⊥l于G.由垂徑定理知CG=GD.∵AE⊥l于E,BF⊥l于F,∴AE∥OG∥BF.∵AB為直徑,∴AO=OB,∴EG=GF,∴EC=EG-CG=GF-GD=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