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體積配筋率和面積配筋率.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體積配筋率和面積配筋率體積配筋率和面積配筋率1.概念:兩者均對箍筋而言,所以也叫體積配箍率和面積配箍率(1).面積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為構件寬,s為箍筋間距)中,箍筋面積所占的比率(鋼箍面積為肢數乘每根鋼筋的面積)。計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體積配筋率(ρv):指箍筋體積(箍筋總長乘單肢面積)與相應的砼體積的比率。復合箍筋應扣除重疊部分的體積。2.作用:(1).面積配筋率(ρsv):體現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長的面積配筋率有規(guī)定,詳GB50010-2002P173頁。ρsv≥ρsvmin(2).體積配筋率(ρv):體現柱端加密
2、區(qū)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征值)Ⅰ.箍筋的面積配筋率 面積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渲校拷蠲娣e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嬎愎綖椋害裺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的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嬎愎綖椋悍礁窬W式
3、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街?,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計算復合箍的體積配筋率時,應扣除重疊部分的箍筋體積?! ≈拷罴用軈^(qū)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征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均有此規(guī)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無此規(guī)
4、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有此規(guī)定)。相關規(guī)范條文: A.面積配箍率(ρsv):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10.2.10條、第10.2.12條、第11.3.9條;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J186-2002)第6.3.4條、第6.3.5條。 B.體積配箍率(ρv):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7.8.3條、第11.4.17條、第11.4.18條;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第6.3.12條;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
5、02,J186-2002)第6.4.7條?!爸拷罴用軈^(qū)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征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均有此規(guī)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無此規(guī)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有此規(guī)定)。“當V>0.7ftbh0+0.05Np0時,箍筋的配筋率ρsv(ρsv=Asv/(bs))尚不應小于0.24ft/fyv;需要補充條
6、件的,不是所有的梁都一定要滿足最小配箍率的,比方說有些地梁其實無所謂面積配箍率,只有一個體積配箍率,只不過在計算梁時,梁頂、底面的箍筋未發(fā)揮抗剪作用而未計入,從而在計算配箍率時因把分子、分母的h0給抵消了而引出了個面積配箍率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