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考化學 58個考點精講 考點10 氯氣.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考點10氯氣1.復習重點1.Cl2的化學性質以及Cl2的實驗室制法和主要用途。2.重點是氯水性質的多重性,難點是Cl2的實驗室制法。2.難點聚焦1.氯元素的知識網絡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質 HClO分子的結構式為H-O-Cl(氧處于中心),所以電子式為。次氯酸、次氯酸鈣等有多方面的性質,經常用到以下幾方面性質: ?。?)HClO是一種弱酸,與碳酸比較電離能力有如下關系:H2CO3>HClO>HCO3-,請分析下列反應: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CO2+H
2、2O=NaHCO3+HClO 氯氣通入碳酸氫鈉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 ?。?)ClO-是一種弱酸的酸根離子,能發(fā)生水解反應:ClO-+H2OHClO+OH-,所以次氯酸鈣溶液顯堿性?! ∪粲龅借F鹽、鋁鹽易發(fā)生雙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 ?。?)HClO和ClO-都具有強氧化性,無論酸性、堿性條件下都可以跟亞鐵鹽、碘化物、硫化物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如: 硫酸亞鐵溶液遇漂白粉:2Fe2++5C
3、lO-+5H2O=2Fe(OH)3↓+Cl-+4HClO 漂白粉遇亞硫酸酸鹽:ClO-+SO32-=Cl-+SO42- ?。?)HClO見光易分解:2HClO2HCl+O2↑ ?。?)次氯酸鈣中的Ca2+、ClO-可以表現出一些綜合性質。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鈣溶液中: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注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鈉、碳酸氫鈉分別跟次氯酸鈣溶液反應的差異: Ca(ClO)2+Na2CO3=CaCO3↓+2NaClO Ca(ClO)2+N
4、aHCO3=CaCO3↓+HClO+NaClO3.例題精講 例1:下列物質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因漂白而褪色的是()11用心愛心專心 A.B.活性炭C.氯水D.鹽酸 選題角度:考查氯氣的性質。此題學生往往因不清楚在酸性、堿性條件下均具有氧化性,從而具有漂白能力而失分?! 〗馕觯壕哂衅鬃饔茫苁棺仙镌囈和噬?,A正確;活性碳具有吸附作用(物理現象),能吸附有機色素等,故B不正確;鹽酸是一種常見酸,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但沒有漂白性,不會使之褪色,故D不正確。氯水因其成分中有及等,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5、,又具有漂白性,使之漂白褪色?! 〗獯穑篈、C 啟示:?關于學習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氯的含氧酸有高氯酸(),氯酸(),亞氯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最為重要,是高考中的熱點,在學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它的化學式為,電子式為,結構式為H—O—Cl ?。?)它僅存在于溶液中,濃時呈黃色,稀時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氯的含氧酸中,它是最弱的酸(), ,比碳酸還弱()?! 。?)它具有不穩(wěn)定性,見光分解, (5)次氯酸的生成:將氯氣通入到熟石灰溶液里,以制得次氯酸鈣。再與稀鹽酸或
6、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便可得到次氯酸?;瘜W反應方程式如下: 11用心愛心專心 ?。?)次氯酸及其鹽的主要用途是作漂白劑和消毒劑。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俅温人嵊泻軓姷难趸?,某些有色物質被次氯酸氧化,破壞了其中的顯色結構而褪色?! 、谀承┯猩镔|分子中存在著不飽和鍵,次氯酸與它們起加成反應而褪色?! 、勰承┯猩镔|的有機物分子與次氯酸發(fā)生氯化作用而褪色?! 。?)次氯酸鹽有強氧化性,如在固體中滴加濃鹽酸,會生成(注意與5中比較) ?。?)易發(fā)生水解 所以漂白粉在水
7、中沒有酸存在的條件下,也有一定的漂白性、殺菌性。 例2:氯氣通入石灰乳制得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一定質量的漂白粉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完全反應,生成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漂白粉質量之比可標志“有效氯”的多少。如果某漂白粉測其“有效氯”的質量分數為35%,該漂白粉的組成和上述化學式相符時,求式中的n值是() A.0.5?B.8?C.8.5?D.10 選題角度:考查對于氯氣化學性質的掌握。學生往往不清楚漂白粉與鹽酸反應實質而導致錯誤?! 〗馕觯?題給信息有:①漂白粉的化學式:;②有效氯 該漂白粉與鹽酸反應的化
8、學方程式為:11用心愛心專心 ??3×71 解答:C 啟示:(1)漂白粉制備 工業(yè)上制漂白粉通常以石灰石、食鹽、水為主要原料,歷經四步反應制源白粉。最后一步是將氯氣通入到石灰乳中: 或 (2)漂白粉的質量評價標準 按它的有效氯以及它能在長時期保持有效氯的能力來決定的?! ∮行取 。?)漂白粉的使用 漂白粉是混和物,它的有效成分是。商品漂白粉往往含有、、和等雜質。 次氯酸鈣很不穩(wěn)定,遇水就發(fā)生水解反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