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荊公體”別解》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荊公體”別解一般認為,“荊公體”是針對王安石后期的詩歌風格而言。它的詩歌載體主要是以絕句為主,藝術(shù)風格上則寓悲壯于閑淡,雅麗精絕,脫去流俗,鍛煉精巧等等。近些年來,也有學者從王安石的詩藝發(fā)展、政治生涯、晚年心態(tài)、思想轉(zhuǎn)變等等方面追溯“荊公體”形成的原因。一些流行的文學史著作也接受了他們的論斷,如“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系列中的《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三章第四節(jié)《王安石的詩歌》便說:“后期王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寫景抒情的絕句,正是這些詩使王安石在當時詩壇上享有盛譽。……從宋人的這些言論來看,人們稱王詩為‘王荊公體’,主要是著眼于其晚期詩風?!逼鋵崳^的“(王
2、)荊公體”也好,“介甫體”也罷,它們最初指稱的都不是王安石后期的詩歌風格,其載體也不是他晚期的絕句或古體,它指的僅僅是集句創(chuàng)作。集句創(chuàng)作,向來被認為是一種游戲之舉,并無多大文學價值。后人之所以對“荊公體”發(fā)生誤讀,除了望文生義外,還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詩論的影響所致。以下筆者將對“荊公體”的內(nèi)涵略加考辨。在討論“荊公體”時,研究者們大都是從嚴羽的《滄浪詩話·詩體》開始的。嚴羽在“王荊公體”下自注道:“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guān)。”在此,嚴羽并沒有說明“王荊公體”的內(nèi)涵,也并沒有點明“王荊公體”便是指王安石的絕句,而僅僅是羅列出這一詩
3、體而已。莫礪鋒教授以為“王荊公體”一詞首出嚴羽,似未妥(《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1期《論王荊公體》)。因為早在北宋后期,江西詩派中的洪芻便已經(jīng)提及“荊公體”了?!独掀约肪砩稀捌哐怨拧敝杏小稇蛴谩扒G公體”呈黃張二君》一詩,全文為:金華牧羊兒,穩(wěn)坐思悠哉。誰人得似張公子,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長夏無所為,壘曲便筑糟丘臺。古今同一體,吾人甘作心似灰。南方瘴癘地,郁蒸何由開。永日不可暮,渴心歸去生塵埃。人生會合安可常,如何不飲令心哀。張公子,時相見,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只愿無事常相見,有底忙時不肯來。王安石改封荊國公是在宋神宗元豐三年九月,就筆者管見,
4、洪芻似乎是宋代最早提及“荊公體”的詩人。這首詩的標題是“戲用荊公體”,從洪芻模仿的詩歌文本來看,他所謂的“荊公體”實際上指的是“集句體”。而他所寫的這首詩,正是一首標準的“集句”詩,也即宋人所謂的“百衲”體。整首詩歌全部是洪芻引用前人的詩句堆積而成,并非自己的原創(chuàng)。茲考如下:首句“金華牧羊兒”,出自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次句“穩(wěn)坐思悠哉”出自杜甫《放船》詩中“江流大自在,坐穩(wěn)興悠哉”,字句稍有不同,或與所見版本有關(guān)。第三句“誰人得似張公子”出自王安石《贈張軒民贊善》中的“誰人得似張公子,有底忙時不肯來”,后句亦為洪芻用為此詩的最
5、后一句。第四句“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出自韓愈的《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并呈上錢七兄閣老張十八助教》。第五句“長夏無所為”出自杜甫的《課伐木》中的“長夏無所為,客居課奴仆。清晨飯其腹,持斧入白谷”。第六句“壘曲便筑糟丘臺”出自李白《襄陽歌》中的“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第七句“古今同一體”出自杜甫《狄明府》的“大賢之后竟陵遲,浩蕩古今成一體”。第八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出自杜甫《曲江三章》中的“比屋豪華固難數(shù),吾人甘作心似灰”。第九句“南方瘴癘地”出自杜甫《夢李白》中的“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第十句“郁蒸何由開”出自杜甫《夏日嘆》中的“朱
6、光出厚地,郁蒸何由開”。第十一句“永日不可暮”出自杜甫《夏夜嘆》中的“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第十二句“渴心歸去生塵?!背鲎员R仝《訪含羲上人》中的“轆轤無繩井百尺,渴心歸去生塵?!薄5谑洹叭松鷷习部沙!背鲎远鸥Α逗菛|遇孟云卿復(fù)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中的“人生會合不可常,庭樹雞鳴淚如線”。第十四句“如何不飲令心哀”出自杜甫《蘇端薛復(fù)筵簡薛華醉歌》中的“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第十五句“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出自杜甫《短歌行》中的“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第十六句“只愿無事常相見”出自杜甫《病后過王倚飲贈歌》中
7、的“當時得意況深眷,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常相見”。最后一句已見上。那么,為什么洪芻把“集句體”稱之為“荊公體”呢?這是因為,“集句體”的產(chǎn)生雖然現(xiàn)在仍然眾說不一,或謂起于六朝,或謂起于宋初,但是在宋代,許多學者卻認為,這一獨特的文學體式的創(chuàng)始人是王安石。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載:“荊公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于本詩。后人稍稍有效而為之者?!薄恫虒挿蛟娫挕吩疲骸扒G公晚多喜取前人詩句為集句詩,世皆言此體自公始?!奔词故菍Υ松杂挟愖h的,也都承認“集句體”是在王安石手中發(fā)揚光大,而王安石最工此體。蔡絛《西清詩話》謂:“集句自國
8、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開敏,以文為戲,然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