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郁達夫《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定)城南中學徐文一、教學目標1.能抓住“清、靜、悲涼”來賞析故都的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結(jié)構(gòu)特點。2.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深深眷戀及內(nèi)心的落寞、悲涼之感,初步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作方法。二、教學重點及難點1.分析故都的秋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深深眷戀及內(nèi)心的落寞、悲涼之感2.學習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藝術(shù)手法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設(shè)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本文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誦讀法、.提問法和討論法。五、預習要求:熟讀
2、課文,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及釋義六、教學過程(一)課文導入(3分鐘)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歷代名家描寫秋的名篇和佳句舉不勝舉。哪個同學能夠幫我們回憶一下有關(guān)“秋”的詩句呢?(幻燈片展示:毛澤東“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王維“空山新雨后……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些文人筆下,秋或壯美,或蒼涼,或清新,每個人對秋的感受不是完全一樣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起去看看在他的筆下,秋又有怎樣的韻味?。ò鍟汗识嫉那镉暨_夫)(二)題
3、解(1分鐘)“故都”即北平,現(xiàn)在的北京。“故都”兩字表明描寫的地點,帶有深切的眷戀之情,同時暗含一種文化底蘊和歷史滄桑感。秋”字明確描寫的內(nèi)容為故都北平的清秋之景。(三)鑒賞文本v初讀課文,整體感知(8分鐘):快速瀏覽全文,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在作者看來,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用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作答)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难郏ㄇ濉彘e;靜——安靜;悲涼——悲傷、凄涼)2.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來突出故都的秋的特點?這些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提示學生先找出描寫故都秋景的段落再進行概括)課文3-11段描寫了故都的秋
4、景,作者描繪五幅畫面來突出故都秋景的特點:秋院靜觀圖、秋槐落蕊圖、秋蟬殘鳴圖、秋雨話涼圖、秋日勝果圖(或是秋花圖、秋蕊圖、秋蟬圖、秋雨圖、秋果圖,意思相近即可)。v再讀課文,賞析感悟:3.這五幅秋景圖是如何表現(xiàn)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呢?(10分鐘)(1)賞析示例——秋院靜觀圖(全班齊讀本段,教師引導,師生共同賞析)32清——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作者很寧靜、清閑)2靜——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ōh(huán)境安靜,以動襯靜)2悲涼——一椽破屋、破壁腰中、牽?;ā{
5、色或白色者為佳……淡紅者最下(環(huán)境悲涼,內(nèi)心悲涼。牽牛花的顏色喜好體現(xiàn)了作者的主觀審美情趣,這是作者主觀感受,這里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v合作討論:(分組進行討論賞析,每組找一兩個學生進行成果發(fā)表)(2)秋槐落蕊圖2清——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人很清閑)2靜——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環(huán)境安靜,以動襯靜)2悲涼——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落寞”體現(xiàn)作者內(nèi)心悲涼)(3)秋蟬殘鳴圖2靜——秋蟬的衰弱的殘聲
6、(環(huán)境安靜,以動襯靜)2悲涼——秋蟬的衰弱的殘聲(秋蟬本身就有悲涼的意味)(4)秋雨話涼圖2靜——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都市閑人……用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互答……(聽到雨聲,聽到說話聲,環(huán)境安靜,以動襯靜)2悲涼——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雨本身就給人悲涼的感覺)、都市閑人……用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互答……(人們談話緩慢悠揚的聲調(diào)給人悲涼的感覺)(找一個同學讀一讀原文“唉,天可真凉了——”與“耶,天終于凉了!”一句,通過比較可體會其中的悲涼感覺)(5)秋日勝果圖2悲涼——秋棗的顏色是“淡綠微黃的
7、”,即使是紅色也是“紅完”(色調(diào)上給人悲涼之感)4.文章寫的是故都的秋,為什么還提到南國之秋?南國之秋又有什么特點?(3分鐘)課文第2段和12段描寫了南國之秋,它的特點是慢、潤、淡。作者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以“南”襯“北”,以南國之秋的秋味“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秋味“濃”,表達對故都之秋的眷戀向往之情。5.思考第11自然段是否是多余的?(3分鐘)這一段通過古今中外的引證,說明感秋處處有,而中國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屬”,還是為了突出北國之秋。這就使整個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來,充實內(nèi)容,深化主題。6.理清文章寫作思路(2分鐘)(1)總起(1-2)思
8、秋,南北對比,襯托對故都的秋的向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