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礦山地質IB已答.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東北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礦山地質I試卷(作業(yè)考核線上)B卷學習中心:山西陽泉交通職業(yè)中專學校奧鵬學習中心[24]院校學號:T090018姓名劉鵬飛(共頁)總分題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1.第Ⅰ勘查類型中各類型系數(shù)之和為(C)A、>3.0;B、2.5-3.0;C、1.7-2.4;D、1.0-1.62.與礦體走向垂直的山地工程有(D)A、石門;B、沿脈;C、上山;D、脈外巷3.按照勘查規(guī)范,地質研究可靠程度共劃分為D級。A、1;B、2;C、3;D、44.在斷面法計算儲量時,主要
2、利用相鄰兩平行剖面礦體面積相對差來判斷采用何種計算公式,若采用截錐公式,則面積相對差(C)A、>30%;B、<30%;C、>40%;D、<40%5.一般地,淺井適用的深度為(C)A、0.5-1m;B、3-5m;C、5-10m;D<30m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30分)1.礦山地質工作處于礦山開發(fā)的特定階段(√)2.在礦山設計階段,一定要綜合考慮礦山的地質勘探工作(√)13.石門與礦體的走向是垂直的(×)4.最低可采厚度是礦石質量指標中的一個重要指標(√)5.礦石均衡就是將品位不同的礦石混合在一起的過程(
3、×)6.在巖芯取樣過程中,含脆性或弱軟性礦物的礦床往往會導致礦體品位上升(×)7.地質編錄的成果是素描圖(×)8.巖芯取樣過程中,單個樣品的長度不能超過礦體的最小可采厚度(√)9.采礦貧化率與損失率是衡量一個礦山技術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10.坑口關閉時需要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才能結束(√)11.裂隙越發(fā)育,爆破效果越好(×)12.生產地質指導貫穿于礦山采掘生產的全過程(√)13.沿脈的編錄往往是素描頂板,視需要也可素描一壁一底或兩壁一頂(√)14.礦石質量是一個動態(tài)的指標(√)15.取樣的目的主
4、要是確定礦石品位的高低(√)三、簡答題1.礦山首采地段的選擇應遵循哪些原則?(10分)答:1、符合礦床合理開采順序;2、選擇品位高、埋藏淺、高級儲量地段,利用投產初期經濟效益和縮短投資償還年限,保證礦山基建合理可靠;3、利用總體開拓系統(tǒng)、礦山工業(yè)場地運輸線路的合理布置4、利于減少井巷工程量和露天開采的基建剝離量2.生產勘探工程的總體布置形式中主要考慮哪些因素?(10分)答:生產勘探與地質勘探時期勘探工程的總體布置不盡一致,要重點考慮如下因素:(1)盡可能與原礦床勘探階段形成的總體工程布置系統(tǒng)保持一致;(
5、2)生產勘探剖面線的方向盡可能垂直采區(qū)礦體走向;(3)生產勘探工程構成的系統(tǒng)應當盡可能與采掘工程系統(tǒng)相結合。3.何為礦石質量均衡?礦石質量均衡應遵循哪些原則?(10分)答:礦石質量均衡是指在礦山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有目的地按比例搭配同類型不同品節(jié)(或品位)的礦石,使之混合均勻;或進行初步分揀,使礦石質量達到規(guī)定要求的標準,然后進行礦石加工利用的技術。礦石質量均衡應遵循以下原則:(1)貧礦石加入量必須保證高質量礦石品位降低后仍能達到可利用標準;(2)兩種礦石品位及特性相差懸殊時不能搭配;(3)不同自然類
6、型和工業(yè)類型礦石不能搭配;(4)兩種顆粒規(guī)格相差過大的礦石不能搭配;(5)耐火材料及某些利用其特殊物理性質的礦產不能搭配;4.刻槽取樣法中,樣槽布置應遵循什么原則?(10分)答:在刻槽取樣法中,樣槽布置應該沿礦石質量變化最大方向布置,通常是沿礦體厚度方向,這是樣槽布置的總體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遵循:(1)含礦圍巖和礦石應分段取樣;(2)不同類型礦石應分段取樣;(3)樣槽應通過礦體的全部厚度,不漏采,也不重采;(4)當?shù)V石質量變化(礦化均勻性差)較大時應合并取樣,以保證其取樣的可靠性。5.儲量計算
7、中,礦體圈定應遵循哪些原則?(10分)答:(1)礦體圈定必須建立在對礦床地質研究的基礎上;(2)圈定礦體必須以各種原始地質資料為依據(jù);(3)圈定礦體必須嚴格按照工業(yè)指標進行;(4)具體圈定時還應按照上級下達的規(guī)定進行,不得任意改動。6.貧化與損失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10分)答:影響采礦貧化與損失的因素很多,但總體上講,可分為:(1)可以避免的偶然性因素:生產施工過程中的組織管理水平與采場工藝參數(shù)確定的正確性;(2)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因素:2后者主要決定于礦床(體)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選擇的開采方式、方
8、法與設計的正確性;(3)各個礦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綜合分析.具體查明影響貧化與損失的因素。分清主次,制定臺乎礦山實際的貧化與損失管理指標,實行指標管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