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GBT 2679.5-1995 紙和紙板耐折度的測定(MIT耐折度儀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紙和紙板耐折度的測定GB/T26795一1995(MIT耐折度儀法)代替GB2679.5-81Paperandboard-Determinationoffoldingendurance(MITtester)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5626-1978《紙—耐折度的測定》中的MIT方法部分。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使用MIT耐折度測定儀測定紙和紙板耐折度的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厚度小于1.00mm的紙或紙板。2引用標準GB/T45。紙和紙板試樣的采取GB/T10739紙漿、紙和紙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3術語耐折
2、度是指紙或紙板在一定張力下所能承受往復1350的雙折次數,以往復折亞的雙折次數或按以10為底的雙折次數對數值表示。4儀器耐折度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MIT式耐折度測定儀進行測定。4.1可調節(jié)彈簧張力的夾頭,彈簧張力4.91^-14.72N。每加9.81N的張力,彈簧壓縮至少17mm.4.2折疊角度1350士20,折疊速度175士10次/min,4.3折疊頭的寬度為19士1mm,折口的圓弧半徑0.38士0.02mm,4.4折疊頭夾縫的距離為0.25,0.50,0.75,1.00mmo4.5折疊頭旋轉偏心引起的張力變化不大于。.343N(35gf)
3、,4.6彈簧張力桿摩擦力不大于0.245N(25gf),4.7儀器各折疊頭應和主機進行精密的配合,不得偏斜錯位.5取樣及處理按GB/T450規(guī)定取樣,把所取試樣放在符合GB/T10739規(guī)定的大氣條件下處理平衡后切取寬15士。.1mm,長度不小于140mm的縱、橫向試樣至少各10條,并在該標準大氣條件下進行試驗。6試驗步驟6.1校準儀器水平,調節(jié)所需的彈簧張力并固定。常規(guī)試驗選用9.81N彈簧張力,根據要求也可采用4.91N或14.72N彈簧張力。選擇試樣厚度所需的折疊夾頭。將試樣垂直地夾緊于折疊頭兩夾具間,松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5一07一
4、06批準1996一04一01實施Gs/T26795一1995開彈簧固定螺絲,觀察彈簧張力指針是否在所需的位置上,如有位差再重新調整。啟動儀器,開始往復折疊至試祥折斷。應注意一半試樣先向正面折疊,一半試樣先向反面折疊。讀取折斷時計數器的指示值。計數器清零,進行下一試驗。6.2重復上面的試驗程序,縱橫向各測試10條試樣。6.3分別計算各測定值的雙折次數平均值或以10為底雙折次數對數值的平均值。7試驗結果(以10為底雙折次橄對數值)的精密度7.1重復性(同一實驗室):耐折度值約為1.5時,重復性約為8%,耐折度值約為3.5時,重復性約為2%.7.
5、2再現性(實驗室間):耐折度值約為1.5時,再現性約為10YO,耐折度值約為3.5時,再現性約為4%07.3如不嚴格執(zhí)行本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有可能達到上述兩倍的誤差。8試驗報告比本國家標準編號;阮根據需要分別報告縱、橫向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或變異系數。計算結果對數值修約至二位小數,雙折次數修約至整數,c.試驗所用溫濕度條件;a·試驗所用彈簧張力,e.試樣有無分層現象,f.試驗所用的儀器型號.只.任何與本標準方法有偏離的情況。GB/T2679.5一1995附錄AMIT耐折度測定儀的維護與校準(補充件)A1彈簧張力的校準:用質量為1kg的專用祛碼放
6、在張力桿上端的托帽上,張力桿被壓下,調節(jié)指針對準張力標尺9.81N刻線,再分別用質量。.5,1.5kg的專用祛碼校準4.91和14.72N兩個點,記下4.91N和14.72N處的差值,以便使用時修正。A2折疊頭旋轉偏心引起張力變化的校準:將適當厚度具有一定強度的紙條夾于夾頭上,如做耐折度一樣,應用9.81N張力或試驗所用的張力,緩慢旋轉折疊頭整個一周即一個往復,觀察彈簧位移變化,準確到。.1mm,其位移變化所指示的力不得大于。.343N(35gf),A3彈簧張力桿摩擦力的校準:用加祛碼的方法測定彈簧張力桿的摩擦。在9.81N或試驗所需要負荷
7、張力下,在托帽上加祛碼,以可觀察到指針位移時的祛碼質量表示摩擦力,不得大于25g(相當于0.245N),AQ經常用不掉毛軟織物擦折疊頭圓弧處,以保持潔凈。附錄B報告以10為底雙折次數對數值耐折度的理論分析說明(參考件)耐折度測定值波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耐折應力僅施加到非常小的紙面上,折斷就發(fā)生在這一點的紙面上,而不是象正常的張力測試那樣斷裂發(fā)生在試驗紙條最薄弱點上,因此耐折度值波動很大。此外耐折試驗是一種累積操作,在試驗點的強度是以近似于指數關系降低。因此對于兩個在測試點具有近似抗張強度,在折疊過程中強度損失相同的試樣會給出非常不同的耐折次
8、數。遺憾的是過去一直用雙折次數表示耐折度。而以10為底雙折次數對數值表示耐折度提供了一個誤差較少,更為真實的結果。附加說明:本標準由中國輕工總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造紙工業(yè)標準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