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計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1.1設計資料(1)簡支梁跨徑:主梁標準跨徑30m,梁全長29.96m,計算跨徑29.16m。(2)基本構造:上翼緣板寬2.3m,每一梁端處橫隔板厚度30cm,1/4跨和跨中位置處橫隔板厚度為20cm,二期恒載:6.0kN/m。表1活荷載內力計算結果(3)活荷載:公路—II級汽車荷載,人群荷載按3.0計算?;钶d內力計算結果如下表。截面位置距支點截面的距離x(mm)公路—II級汽車荷載人群荷載最大彎矩最大剪力最大彎矩最大剪力對應V對應M對應V對應M支點00.00309.0374.70.000.0014.00
2、14.000.00變截面4600966.08193.20226.71042.8561.0811.8312.0655.47L/472901262.10149.32175.11276.1288.908.769.6260.09跨中145801676.5971.0597.671423.96120.810.014.1960.44(4)結構安全等級: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取。(5)材料:①預應力鋼筋:采用1×715.24鋼絞線,有效面積140,=1860MPa,彈性模量;②非預應力鋼筋:縱向受力鋼筋采用HRB33533
3、/33級,箍筋及構造鋼筋采用HRB335,R235級;③混凝土:C50,,抗壓強度標準值,抗壓強度設計值;抗拉強度標準值,抗拉強度設計值。(6)施工方法:采用后張法兩端同時張拉,預應力孔道采用塑料波紋管;(7)設計要求:按全預應力混凝土或部分預應力混凝土A類構件設計。1.2主梁尺寸主梁各部分尺寸如下圖所示。33/331.3主梁全截面幾何特性1)主梁翼緣有效寬度,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1)簡支梁計算跨徑的l/3,即l/3=29160/3=9720mm;(2)相鄰兩梁的平均間距,對于中梁為2300mm;(3
4、),式中b為梁腹板寬度,為承托長度,這里=0,為受壓區(qū)翼緣處板的厚度,可取跨中截面議板厚度的平均值,即≈(1000×180+800×120/2)/1000=228mm。所以有=200+6×0+12×228=2936mm。所以,受壓翼緣的有效寬度?。?300mm。2)全截面幾何特征的計算全截面面積:全截面重心至梁頂?shù)木嚯x:式中為分塊面積,為分塊面積的重心至梁頂邊的距離。主梁跨中(1——1)截面的全截面幾何特征如表2所示。根據(jù)圖1可知變化點處的截面幾何尺寸與跨中截面相同,故幾何特征也相同,為A=∑=90000
5、0;∑=×=478920×;;式中—分塊面積對其自身重心軸的慣性矩;—對x-x(重心)軸的慣性矩。33/331.4主梁內力計算公路簡支梁橋主梁的內力,由永久作用(如結構恒載、結構附加恒載等)可變作用(包括汽車荷載、人群荷載等)所產生。主梁的最大內力,是考慮了車道荷載對計算主梁的最不利荷載位置,并通過各主梁間的內力橫向分配而求得。這里僅列出中梁的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荷載分布圖如下:1.5鋼筋面積的估算及鋼束布置1)預應力鋼筋截面積估算按構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預應力鋼筋數(shù)量對于A類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根
6、據(jù)跨中截面抗裂要求,可得跨中截面所需的有效預應力為式中的為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按作用短期效應組合計算的彎矩值,由表3有:=2523.8+191.2+446.1+1294.4=4455.5設預應力鋼筋截面重心距截面下緣為33/33,則預應力鋼筋的合力作用點至截面重心軸的距離為;鋼筋估算時,截面性質近似取用全截面的性質來計算,由表2可得跨中截面全截面面積A=900000,全截面對抗裂驗算邊緣的彈性抵抗矩為預應力鋼筋的張拉控制應力為,預應力損失按張拉控制應力的20%估算,則可得需要預應力鋼筋的面積為采用3束715.
7、24鋼絞線,預應力鋼筋的截面積為。采用后張法兩端同時張拉,預應力孔道采用70塑料波紋管;2)預應力鋼筋布置(1)跨中截面預應力鋼筋的布置參考已有的設計圖紙并按《公路橋規(guī)》中的構造要求,對跨中截面的預應力鋼筋進行初步布置。(2)錨固面鋼束布置為使施工方便,全部3束預應力鋼筋均錨于梁端(圖3)。這樣布置符合均布分散的原則,不僅能滿足張拉的要求,而且N1、N2在梁端均彎起較高,可以提供較大的預剪力。33/33圖3:端部及跨中預應力鋼筋布置圖(尺寸單位:mm)(3)其他截面鋼束位置及傾角計算①鋼束彎起形狀,彎起角
8、及其彎曲半徑采用直線段中接圓弧曲線段的方式彎曲;為使預應力鋼筋的預加力垂直作用于錨墊板,N1、N2、N3彎起角均??;各鋼束的彎曲半徑為:,,。②鋼束各控制點位置的確定以號鋼束為例,其彎起布置如圖4所示。圖4曲線預應力鋼筋計算圖(尺寸單位:mm)33/33導線點距錨固點的水平距離=c·cot=400·cot=2846mm彎起點至導線點的水平距離=R·=15000×tan=1049mm彎起點至錨固點的水平距離彎起點至跨中截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