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複習資料(??疲酚蓵T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複習資料(??疲┙虒W法復習資料課程介紹1.課程介紹:語文教學法是一門綜合的應用理論學科,是語文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也是語文教育專業(yè)職業(yè)性最強的一門課。既是學科教育學,又是應用教育學。既是邊緣學科,又是綜合學科。2.學科的發(fā)展階段:⑴孕育于教育學時期(1902-1918)⑵“國文教授法”時期(1918-1924)⑶、“國文教學法”和“國語教學法”時期(1924-1939)⑷“語文教材教法”時期(1939-1978)⑸“語文教學法”和“語文教學論”時期(1978-1989)⑹“語文教育學”時期(1989-1997)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時期(1997年至今)3.
2、學科的發(fā)展階段:⑴“語文教育學”學科名稱產生的邏輯是:教育學——學科教育學——語文教育學⑵“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名稱產生的邏輯是: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兩個不同的邏輯順序顯示:“語文教育學”強調的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培養(yǎng)個性完美發(fā)展的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強調的是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語文學科的課程與教學。終極目標是通過實踐過程達到的,語文教學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它的實踐過程。從強調終極目標到強調實踐過程,是自身本質的回歸。4.新課程的價值追求:⑴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全面發(fā)展⑵新課程所追求的新的課程理念是:教育民主國際理
3、解回歸生活關愛自然個性發(fā)展5.案例:《老樹的故事》這篇課文的一段教學實錄,根據這段教學實錄,分析陳老師教學中給學生傳導的關愛自然的思想。師:請小朋友們認真看課本上的插圖。(稍后問)你怎么知道這是一棵‘老樹’?(有些學生急于回答問題,老師再次要求他們觀察圖學生紛紛說了老樹“老”的一些特點。)師:我們剛才用的是邊觀察圖邊想象的方法來向老樹提問題的。誰還能用這種方法繼續(xù)向老樹提問題?一生:老樹你有多大???一生:老樹你有一百歲了吧?一生:老樹你為什么這么老?一生:老樹你為什么這么胖?一生:老樹你為什么這么矮?一生:老樹你為什么這么綠?一生:老樹有多少鳥在你身上安過家?一生:老樹有多少
4、鳥和你談過話?一生:老樹有多少鳥給你唱過歌?一生:老樹你為什么笑???師:請你來扮演老樹講一講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請你扮演老樹上安家的小鳥;請你扮演對老樹凝望、問問題的小朋友。(學生們熱情很高,紛紛舉手選擇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有一名男同學雙手伸開扮演老樹。)一男生:我今年已經一百歲了,但身子還很健壯(手攥成拳,擺出很有勁的樣子),頭發(fā)還是綠的,沒有變黃(邊說邊撫摸著自己的頭發(fā)),許多小鳥都來我家做客,在我孤獨的時候,它們陪我聊天,還給我唱歌呢!我非常喜歡它們所以就讓它們在我身上安家了。有一次我生病了,是它們救了我,幫我治好了病,我很感激它們,每天都伸展著綠葉,為它們提供清新的空氣。
5、師:他知道了樹和小鳥是相互依存的,誰也離不開誰,我提倡同學們都向他學習。一女生:老樹你為什么都這么大年紀了還這么枝葉茂盛啊?你一定有秘訣吧?是不是你身上的小鳥幫的忙啊?它們一定幫你捉了不少害蟲吧?這些小鳥真是太好了,我以后再也不亂捉小鳥了。我一定會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全班同學都鼓掌。)師:小朋友們她表演的好在哪里?一生:她不但知道小鳥對樹的重要性,還知道人和小鳥的關系,人們要保護小鳥,保護大自然。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愛護小鳥,不捉小鳥和其他動物。讓我們身邊的每一棵小樹都能長成健壯的老樹!6.改革應試教育的課程體系:課程目標:知識技能取向課程內容
6、:繁難偏舊課程結構:嚴重的”分科主義傾向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課程評價:選拔取向課程管理:中央集權7.新課程目標的時代特色:新課程的知識觀新課程確立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新課程的學生觀8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全面轉型:⑴語文新課程對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將產生重大影響。①教師角色:②教學方式:⑵語文新課程對教材編寫提出了新的要求。①確定語文課程的基礎知識,應由狹義的知識觀轉變?yōu)閺V義的知識觀。②教材編寫要從講讀中心向言語實踐轉變。③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⑶面向未來,增強課程的現代意識,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⑷關注傳統(tǒng),弘揚民族文化,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⑸淡化
7、舊有的語文知識體系,反對機械訓練,突出言語實踐活動。⑹加強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綜合性學習。9.思考題:以自己的體會談談他們所感受到的應試教育的弊端。討論對“狹義知識觀”與“廣義知識觀”的看法。討論課程當如何回歸生活。.語文課程基本理念1.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基本理念:⑴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強調打好基礎,提出“雙基”⑵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強調能力和智力,提出“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⑶八十年代中后期:強調非智力因素,提出“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⑷九十年代以后:強調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