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的辨證施護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

ID:65528278

大?。?.02 MB

頁數(shù):75頁

時間:2024-08-29

上傳者:直掛云帆濟滄海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1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2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3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4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5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6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7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8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9頁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_第10頁
資源描述: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中風病的辨證施護 授課內容1.辨證施護的概念2.辨證施護的程序3.辨證施護的原則4、中風概念5、病因病機6、辨證施護7、辨證施護體會 辨證辨:辨別、判斷、識別證:證候(癥狀+體征)。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性(病因、病機、病性、病位)概括。辨證:將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所收集來的癥狀與體征、加以分析、綜合、判斷出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病勢等,概括為某種性質的證。 癥:癥狀。疾病的現(xiàn)象,是疾病某種痛苦表現(xiàn)。證:證候。疾病的本質,是多個癥狀(包括體征)的綜合。?。簬讉€證的概括。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全過程臨床反應。屬綜合性診斷。 施護根據(jù)辨證的結果,確立相應的施護原則和方法,又從辨證所確立的治則治法中制定相應的施護原則和方法。 辨證施護辨證施護:即從整體觀出發(fā),運用中醫(yī)理論,將四診所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疾病的病因、病變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等情況,以及各種病變間的關系,從而制定相應的施護原則與方法。兩者聯(lián)系:辨證是決定施護的前提和依據(jù);施護是與施治結合解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辨證論治與辨證施護1.辨證論治:根據(jù)辨證結果,確定相應治法。2.辨證施護:根據(jù)不同證候,實施不同護理,采取適宜的護理措施。 整體觀念與整體護理觀念: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概括印象。整體觀念:(1)看重整體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2)“天人相應”認為人與生存環(huán)境統(tǒng)一。 整體護理(1)強調人的整體性,視人為有機整體(2)強調人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3)強調護理的整體性辨證施護和整體護理是中醫(yī)護理的兩大特點。 辨證施護的程序1.運用四診方法收集辨證資料2.運用辨證方法分析判斷病情3.提出護理問題4.制定施護措施5.及時評價記錄6.進行宣教 辨證施護的原則1.護病求本2.標本緩急3.扶正祛邪4.同病異護與異病同護5.三因制宜 治病求本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差異等,證候表現(xiàn)有所不同、癥狀也就有真假之分,所以,中醫(yī)治病,強調求本。 治病求本指治療疾病,必須尋求疾病的本質,并針對本質進行治療。 正治又稱逆治。是逆其證候性質而治的一種常用治療原則(治法與處方用藥)。適應癥:疾病的征象與本質相一致病證。(如外感風熱證……)內容: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反治又稱從治。是順從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治法與處方用藥)。適應癥:疾病的征象與本質不相一致的病證。(如高熱之肢冷)內容: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標本緩急原則急則護治其標法緩則護治其本法標本同護治法 急則護治其標法:當標病甚急,成為疾病的主要矛盾,如不及時解決就要危及生命,或影響本病的治療時必采取緊急措施先治其標。急則治標是在應急情況下的權宜之計,為治本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最終是為了更好地治本。 緩則護治其本法:在病情緩和的情況下,從本質上著手治療護理。因標產生于本,本一旦解決,標亦就自然隨之而愈。 標本同護治法:當標本同時俱急時,則標本兼顧,采用標本同護治法。疾病的標本關系不是絕對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能互相轉化,因此臨證時還須注意掌握標本轉化規(guī)律,根據(jù)病情變化靈活應用,以便進行正確有效的護理。 扶正祛邪原則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關系 同病異護與異病同護原則同病異護:就是同一種疾病,由于發(fā)病時間、地區(qū)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所表現(xiàn)的證不一樣,通過辨證,需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異病同護:就是不同的疾病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同一性質的證候,往往采用相同的護理方法。 三因制宜原則因時制宜: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來先用不同的治療用藥的護理方法,即為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的特點制訂相適應的護措施。因人制宜:即根據(jù)地患者的個體差異,如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tài)、家庭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 中風的概念中風是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于腦的病證。臨床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強語蹇或不經昏而仆而僅吶僻不遂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起病急驟,見證多端,變化迅疾,與自然界風性善行數(shù)變的特征相似,故類比名中風,亦稱“卒中”。根據(jù)地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不同的證候。要病以中老年人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尤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西醫(yī)學中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等,屬本病范疇。 病因病機中風起病雖突然,但其病理是積漸而成的,主要是患者素體氣血虧虛,心腦、肝腎等陰陽失調,加之七情、飲食、勞倦不調等誘因的所致。1、積損正衰年老體弱,肝腎陰虛,肝陽偏勝;或思慮勞心太過,氣血虧虛,精氣耗散,致使陰虧于下,肝陽亢于上,陽化風動,氣血并逆,上蒙元神,突發(fā)本病。 2、飲食不節(jié)嗜酒肥甘,或勞倦傷脾,或形盛氣弱,中氣不足,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火,阻滯經絡,蒙蔽清竅;或肝陽素旺,橫逆犯脾,痰濕內生;或肝火內熾,煉液成痰,以致肝風夾痰火,橫竄經絡,蒙蔽清宮,突然昏仆,半身不遂。 3、情志失調五志過極,心火暴亢;或素體陰虛,水不涵木,復因憂思惱怒所傷,肝陽暴亢,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逆亂,心神昏冒,猝倒無知。4、氣虛邪中年老體衰,或飲食不節(jié),或勞役過度,或稟賦不足,或久病體虛,皆可致正氣衰弱,氣血不足,營衛(wèi)失調,腠理空疏,風邪乘虛而入,使氣血閉阻,肌膚筋脈失濡,而見偏枯不用。亦有形盛氣衰,痰濕內盛,外風引動痰濕流竄經絡,以致出現(xiàn)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辨證施護中風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而神志障礙的有無是其劃分的標準,無昏仆而僅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者為中經絡;突然頭昏焦慮,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迷蒙而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為中臟腑。中經絡者病位淺,病情相對較輕;中臟腑者病位深,病情較重。 一、中經絡1、肝陽暴亢證候表現(xiàn)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蹇、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黃,舌紅或絳,苔黃或燥,脈弦有力。護治法則平肝熄風潛陽(代表方:天麻鉤藤飲) 施護要點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測量T、P、R、BP、瞳孔并做好詳細的記錄;使用脫水降顱壓藥物時注意監(jiān)測尿量與水、電解質的變化。若發(fā)現(xiàn)患者頭痛劇烈、躁動不安、噴射性嘔吐、血壓升高、呼吸不規(guī)則、脈搏減慢、一側瞳孔散大等,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做好搶救準備,并積極配合搶救。2)煩躁不安、入睡困難者,遵醫(yī)囑服用鎮(zhèn)靜安眠藥。口眼歪斜時,可遵醫(yī)囑針刺風池、太陽、下關、頰車、地倉、陽白、魚腰等穴位。 3)病室宜安靜、整潔,空氣新鮮涼爽。嚴格限制探視,避免噪音、強光等一切不良刺激。緩解患者因突然發(fā)病而產生的恐懼、急燥、憂慮等情緒,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尤其不要讓患者生氣憤怒。4)如患者口角流涎不嚴重,可給予一般飲食。飲食宜清淡甘寒,以米面、玉米為主,可選食物:荷葉湯、綠豆湯、蓮子湯等;少食或禁食助火之品,如煎炸類、燒烤類食物。鼓勵多食新鮮的瓜果蔬菜,多飲水。 5)中藥湯劑宜偏涼服用,便秘便干者,可用大黃粉通腑泄熱。6)中經絡者,神志尚清醒,或僅發(fā)生短時間輕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緊張、恐懼心理,擔心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故應勸慰患者安心治療,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眩暈癥狀嚴重者,應令患者閉眼靜臥,減少下床及活動次數(shù),以免摔倒而使病情向中臟腑發(fā)展。 一、中經絡2、風痰阻絡證候表現(xiàn)半身不遂,肢體拘急,口舌歪斜,言語不利,肢體麻木,頭暈目眩,舌質暗紅,苔白膩,脈弦滑。護治法則化痰熄風通絡(代表方:化痰通絡湯) 施護要點1)眩暈重者,要減少下床活動次數(shù),囑患者臥床休息,防止摔倒。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保暖,尤其是偏癱側的肢體,以防風邪侵襲。2)飲食應溫熱,少食多餐,忌食海蝦、海蟹及糯米甜食、過咸等生濕釀痰之品,少食生冷瓜果。3)若病情穩(wěn)定,應按時給予患側肢體按摩和早期被動運動,如手足屈伸、關節(jié)屈伸及旋轉、外展、內收等,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神經營養(yǎng)功能,放松肌肉,降低其肌張力而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 一、中經絡3、痰熱腑實證候表現(xiàn)半身不遂,肢體強痙,言語不利,口舌歪斜,腹脹便秘,頭暈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紅煩熱,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滑大。護治法則通腑泄熱化痰(代表方:星蔞承氣湯)。 施護要點1)室溫不宜過高,衣被不可太厚,但要避免冷風直吹。2)飲食宜多食用蘿卜、冬瓜、絲瓜、赤豆等化痰利水之品,忌食油膩肥甘、辛辣等食品,以免助熱生痰;痰多者,可多飲溫開水及果汁等,并定時翻身拍背,以促進痰液的排出。 3)本證治以通腑化痰為先,常用星蔞承氣湯煎服,服藥后3-5小時瀉下2-3次稀便即可,說明腑氣已通,不需再服;若服完藥后,未見大便,可報告醫(yī)生,繼續(xù)服藥,以瀉為度。4)如果出現(xiàn)嗜睡、朦朧,說明病情加重,向中臟腑轉化,即匯報醫(yī)生。 一、中經絡4、氣虛血瘀證候表現(xiàn)半身不遂,肢體癱軟,言語不利,口舌歪斜,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舌質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膩,脈細緩或細澀。護治法則益氣活血通絡(代表方:補陽還五湯)。 施護要點1)病室宜溫暖避風,汗多者隨時協(xié)助擦汗,更換衣被。2)飲食宜益氣、健脾通絡之品,如山藥薏仁粥、蓮子粥、黃芪粥、白菜、冬瓜、絲瓜、木耳、赤小豆等。3)氣虛血瘀,手足腫脹或膚色紫暗,可用復元通絡液(紅花、川烏、當歸、川芎、桑枝)或溫水浸泡以消腫化瘀,然后自動或被動地做屈伸運動,以疏通經絡,消除腫脹。 一、中經絡5、陰虛風動證候表現(xiàn)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手足心熱,肢體麻木,五心煩熱,失眼,眩暈耳鳴,舌質紅或暗紅,苔少或光剝無苔,脈弦細或弦細數(shù)。護治法則滋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代表方:鎮(zhèn)肝熄風湯)。 施護要點1)患者陰虛火旺,五心煩熱,甚則潮熱盜汗,有五倍子粉水調外敷神闕穴,或郁金粉外敷乳頭。病室宜通風涼爽,但避免冷風直吹。2)飲食以養(yǎng)陰清熱為主,如百合蓮子薏仁粥、甲魚湯、淡菜湯、面湯、銀耳湯、黃瓜、芹菜、鹿角菜等。3)本證應避免情志刺激,勿驚恐郁怒,防止復中。 二、中臟腑1、風火閉竅證候表現(xiàn)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體強痙,口舌歪斜,兩目斜視或直視,面紅目赤,口噤、項強,兩手握固拘急,甚則抽搐,舌質紅或絳,苔黃燥或焦黑,脈弦數(shù)。護治法則清熱熄風,醒神開竅(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合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鼻飼)。 施護要點1)因病情變化迅速,且多種因素均可引起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比較復雜,需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其變化趨勢,掌握病情變化的關鍵為醫(yī)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不失時機地進行搶救和治療。 2)中臟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續(xù)時間與病情密切相關,一般持續(xù)昏迷者,多預后不良。注意患者瞳孔的改變和其他精神癥狀,如果患側瞳孔由大變小,或兩側瞳孔不等大,或患者出現(xiàn)項背強直、抽搐、面赤、鼻鼾、煩躁不安等癥狀,說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靜臥不語、昏迷加深、手足逆冷,應警惕由閉證轉為脫證。觀察呼吸情況,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現(xiàn)呼吸不暢,呼吸時有間歇,喉中痰鳴音轆轆等癥關,應及時清除呼吸道異物,防止發(fā)生意外,出現(xiàn)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3)若患者肢體強痙拘攣,躁動不安,應將指甲剪短,雙手握固軟物,并加床欄,以免自傷或跌傷。強痙的肢體可輕輕按摩,或用加味止痙散以止痙通絡,疏松緩解肌肉盤脈的拘急。保持功能位置,切忌強勁拉伸,以防損傷肌肉或骨折。4)應保持病室安靜,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避免噪音、強光等不良刺激,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 5)飲食宜予白菜湯、綠豆湯、蘿卜湯、芹菜湯、小米粥、面湯、西瓜汁、油菜湯、鮮木瓜湯鼻飼。忌食油膩、肥甘厚味等生濕助火之品。6)清醒患者可用吸管進藥,中藥宜少量多次頻服,或濃煎后滴入,防止嗆咳,必要時用鼻飼法給藥,服藥后盡量少搬動患者,并密切注意有無異常反應。 7)患者中風后神志尚清或昏迷初醒時,常有急躁、焦慮情緒,要注意做好本人與家屬的思想工作,使他們了解大怒、大喜、大悲、大恐都有引起再中風的可能。勸慰患者應注意克制情緒激動,尤其要特別強調“制怒”,從而使氣血通暢,減少復發(fā)因素。 8)健康教育:大病初愈,即使無后遺癥,身體也很虛弱,不宜過勞,應慎起居,避風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逐漸增加活動量。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最好有一安靜的環(huán)境,休養(yǎng)一段時間,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保持心氣平和,有利于人體正氣的康復。 對留后遺癥行走不便的患者,要有家屬陪同。囑患者勿猛蹲猛起,防止摔傷,再度發(fā)病或引起骨折,并應經常用溫水浸泡患肢,以促進氣血運行。本證在發(fā)作前常有先兆,尤其是中年人或恢復期患者,如經常頭痛、頭暈、肢體麻木、震顫,以及一時性語言不利等癥狀時,應注意血壓的變化,及早到醫(yī)院診治。堅持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對外邪的抵御能力。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相宜的鍛煉,將會有利于預防本病的發(fā)生和反復。 二、中臟腑2、痰火閉竅證候表現(xiàn)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體強痙拘急,口舌歪斜,鼻鼾痰鳴,面紅目赤,或見抽搐,兩目直視,項背身熱,躁擾不寧,大便秘結,舌質紅或紅絳,苔黃膩或黃厚干,脈滑數(shù)有力。護治法則清熱滌痰,醒神開竅(代表方:羚羊角湯配合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鼻飼)。 施護要點1)病情兇險,應密切觀察面紅、身熱、燥熱不寧、肢冷舌絳、苔黃褐等癥狀的變化。若出現(xiàn)頻繁呃逆、抽搐、嘔血等,應及時報告,積極搶救。2)神昏高熱時除用宣通擦劑(由麻黃、細辛、蘇葉、川烏制成)擦浴外,還可用物理降溫,頭部冷敷?;蛴冕槾倘酥?、百會,以泄熱開竅??卩洳婚_者,可加牙墊,以免咬傷舌頭,同時做好口腔護理。3)喉間痰鳴音轆轆者,可盡早吸痰,或鼻飼竹瀝水、猴棗散以豁痰鎮(zhèn)驚開竅,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 二、中臟腑3、痰濕蒙竅證候表現(xiàn)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體松懈,口舌歪斜,痰涎涌盛,面白唇暗,四肢不溫,甚則逆冷,舌質暗淡,苔白膩,脈沉滑或緩。護治法則燥濕化痰,醒神開竅(代表方:滌痰湯配合蘇合香丸鼻飼)。 施護要點1)因肢體癱瘓,故要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和肩關節(jié)脫臼,四肢不溫應注意保暖。2)定時清潔口腔,并隨時進行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的發(fā)生。3)飲食宜偏溫性,如蘿卜、小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生冷以防助濕生痰。 二、中臟腑4、元氣衰敗證候表現(xiàn)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出如珠,目合口張,肝體癱軟,手撒肢厥,氣息微弱,面色蒼白,瞳神散大,二便失禁,舌質淡紫,或舌體卷縮,苔白膩,脈微欲絕。護治法則益氣回陽,扶正固脫(代表方:參附湯)。 施護要點1)元陽敗脫,危重階段,應積極進行中西醫(yī)綜合措施搶救,中藥人參、附子煎湯鼻飼或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以回陽固脫。2)以石菖蒲浸濕紗布覆蓋口部,既有開竅寧心安神之功效,又能濕潤空氣和清潔口腔。 3)四肢厥冷,應保暖,提高室溫,或增加衣被。也可遵醫(yī)囑使用艾灸神厥、氣海、關元等穴,每次20分鐘,有助于回陽固脫。4)二便失禁者,應勤換衣被,注意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的發(fā)生。 三、后遺癥1、半身不遂證候表現(xiàn)偏身癱軟不用,伴肢體麻木,甚則感覺完全喪失,口舌歪斜,少氣懶言,納差,自汗,面色萎黃,或偏側肢體強痙而屈伸不利,或見患側肢體癱軟無力,舌質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護治法則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代表方:補陽還五湯)。 施護要點1)中風急性期過后,常有偏癱、偏盲、語言蹇澀、二便失禁后遺癥狀,經適當治療,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一般病后3個月內恢復較快,如超過6個月則較難恢復,此時應根據(jù)肢體功能損傷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總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 無自主活動能力的臥床患者,應由陪護人員幫助患者做肢體的被動活動或循經按摩,推拿肩、肘、膝、手、足等部位,從遠端到近端,幅度由小到大,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顒忧翱上扔脺責崴料矗饶芊潘删o張的肌肉和僵直的關節(jié),又有利于肢體氣血的流通,達到增加療效的目的。功能鍛煉時,上肢應多做前臂、腕、指的伸指動作;下肢應多做伸屈外展動作。出現(xiàn)自主運動后,以自主運動為主,被動運動為輔,由健肢帶動患肢,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做腳踩木棍、手指爬桿、手搓核桃等活動。 2)休息與鍛煉時間要有規(guī)律,不宜過于勞倦,應保持精神愉快,起居要慎風寒,以防加重病情?;颊卟『蠖嗵?,極易復罹外感,對風邪尤為敏感,所以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保暖,在護理操作中盡量減少掀開衣被和裸露肢體的時間,并隨天氣變化為患者增減衣被和調節(jié)室內溫度。 3)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應按時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床單位的整潔,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擦浴更衣、清理糞便、整理床鋪等,預防壓瘡的發(fā)生。注意保持患側的功能位置,防止患側肢體受壓、畸形、垂足等情況發(fā)生。對已偏廢的上肢應用三角巾吊起,防止脫臼。4)飲食宜清淡、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忌肥甘厚味。 三、后遺癥2、言語不利證候表現(xiàn)言語蹇澀或失語,舌強,口舌歪斜,口角流涎,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質暗,苔膩,脈滑。護治法則祛風化痰,宣竅通絡(代表方:解語丹)。 施護要點1)語言功能鍛煉:語言訓練起草早越好,應經常與患者講話,并鼓勵患者講話,語速宜緩慢,語句宜簡短,逐漸過度到復雜語句。還可以給患者示以實物或圖畫,鼓勵他說出或指出所要的東西的名稱。在此過程中,盡量減少糾正,更不應責難,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對遺忘性患者應有意識地反復進行,以強化記憶。 2)可遵醫(yī)囑采取針刺治療,常取內關、通里、廉泉、三陰交、啞門、風府、金津、玉液等穴位,以祛風豁痰,通竅活絡。3)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七情刺激。 辨證施護體會中風是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肝腎不足,氣血衰竭,在標為風火痰瘀,痰濕壅盛,氣血瘀阻形成,病位有深淺,病情有輕重,標本虛實有先后緩急之差異,一般說來中經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輕無神志變化,僅表現(xiàn)為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采用相應的施護及治療效果較為滿意,致殘者可減少,有的可痊愈。 而中臟腑者是病位深,發(fā)病急病情重,神志不清變化快,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在護理上要特別耐心細致觀察病情的發(fā)展與轉歸,遇到具體問題根據(jù)辨證分型具體分析采用相應的施護措施,做到觀察病人每一個細小的變化,積極配合醫(yī)生完成治療計劃,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致殘率,只有觀察掌握病情變化才能救危于瞬息之間。 1、注意情志變化中風的發(fā)病與情志因素十分密切。風心火暴盛,暴怒傷肝等五志過極的原因,皆可導致中風。所以劉河問在《素問玄機原病式·火類》論述中風的病因時說:"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過極而卒中者、由五志過極、皆為熱甚故也。" 不但中風的發(fā)病與情志有關,而且已患中風的病人也應注意情志的變化,做好精神護理。中醫(y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這些對中風的護理都十分重要,由甚是過怒,過喜會造成肝火、肝風、肝陽及心火暴亢、使病情惡化。因此要多深入病房,了解病人思想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勿使病人過怒思過喜,給予精神安慰,這些會有利于病情的緩解。 2、做好飲食宜忌中風的發(fā)病與飲食關系也十分密切。由于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阻滯經絡、蒙敝清竅也會引起中風。因此不但對有中風先兆的病人要注意飲食護理,而且對中經絡或中風后遺癥的病人也應予以注意?!端貑枴ば魑鍤馄氛f:"五味所禁、辛走氣。骨病無多吃苦;走肉,肉病無多食;酸走筋,筋病無多良酸。"這就是提示我們對中風病人的飲食要有所宜忌。 中風病人少食辛辣,應戒除煙酒,因辛辣之口和煙酒之類。皆能助熱生火,導致肝火或心火亢戰(zhàn),引起變癥;而多食甘味又能傷脾生痰,痰濁壅盛會引起痰濁蒙敝清竅或痰火擾心之癥:食咸過多則傷腎,腎陰不足,則肝陰自虧,肝陰虧虛則肝陽偏亢,肝火擾動,肝風又起,會加重病情:而中風又屬氣血逆亂,肢體肌肉癱瘓之癥,因此在飲食上宜忌過辣、過甜、過咸之食,而以清淡的飲食為主。 3、注意功能鍛煉中醫(yī)十分重視體療在治療上的作用,而體療對中風恢復期病人尤為重要。多年來我們體會到中風的體育鍛煉主要是以健帶患,以上帶下,病人病情穩(wěn)定時可先在床上鍛煉,從而促進食欲,改善全身機體狀況,在可以下地行走時應及時下地鍛煉,開始可由兩個人扶持行走,稍好時可由一人扶持走,另一人保護,以后做到一人保護,病人扶拐杖行走。 自行行走時應按雙拐自行,單拐自行,徒手自行的順序循序漸進。同時針刺內關、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配合按摩患側肢體,增強關節(jié)活動能力。 對中風病人的護理做到"慎起居、節(jié)飲食、遠房幃、調情志",對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提高療效是有重要意義。 謝謝聆聽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熱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