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悲劇標志演變脈絡分析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悲劇標志演變脈絡分析論文【內容提要】悲劇標志指的是它的人物、沖突和結局等,這是它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態(tài)的地方。自亞理斯多德總發(fā)其端、黑格爾實質突破之后,它至今仍是人們熱衷的話題。本文大致梳理了悲劇各標志的演變脈絡,評論了當今諸說的得失,推測了它在21世紀里的可能走向?!娟P鍵詞】悲劇/標志/沖突/效果【正文】悲劇作為一種源起最早的戲劇形式,自古希臘之后,始終是人們熱衷的討論話題之一。討論的中心是悲劇的標志,這是它的特征,是它賴以存在的方式,是它區(qū)別于喜劇以及正劇的地方,是它獨具的形態(tài)??偘l(fā)其端的是亞理斯多德,他就悲劇主角、悲劇情節(jié)、悲劇結局、悲劇風格、悲劇效果等一系列特性或標志作了開創(chuàng)性
2、的論述。沿著這一軌跡,在延綿二千多年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許多論述,或承傳應和,或發(fā)展豐富,各各留下了自己的洞察痕跡和時代印記,一步一步地推動著悲劇適應社會的需要。站在世紀之末,回顧悲劇標志諸說的大致歷程和態(tài)勢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將有助于新世紀的悲劇建設。悲劇標志演變脈絡分析論文【內容提要】悲劇標志指的是它的人物、沖突和結局等,這是它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態(tài)的地方。自亞理斯多德總發(fā)其端、黑格爾實質突破之后,它至今仍是人們熱衷的話題。本文大致梳理了悲劇各標志的演變脈絡,評論了當今諸說的得失,推測了它在21世紀里的可能走向?!娟P鍵詞】悲劇/標志/沖突/效果【正文】悲劇作為一種源起最早的戲劇形
3、式,自古希臘之后,始終是人們熱衷的討論話題之一。討論的中心是悲劇的標志,這是它的特征,是它賴以存在的方式,是它區(qū)別于喜劇以及正劇的地方,是它獨具的形態(tài)??偘l(fā)其端的是亞理斯多德,他就悲劇主角、悲劇情節(jié)、悲劇結局、悲劇風格、悲劇效果等一系列特性或標志作了開創(chuàng)性的論述。沿著這一軌跡,在延綿二千多年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許多論述,或承傳應和,或發(fā)展豐富,各各留下了自己的洞察痕跡和時代印記,一步一步地推動著悲劇適應社會的需要。站在世紀之末,回顧悲劇標志諸說的大致歷程和態(tài)勢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將有助于新世紀的悲劇建設。悲劇標志演變脈絡分析論文【內容提要】悲劇標志指的是它的人物、沖突和結局等,這
4、是它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態(tài)的地方。自亞理斯多德總發(fā)其端、黑格爾實質突破之后,它至今仍是人們熱衷的話題。本文大致梳理了悲劇各標志的演變脈絡,評論了當今諸說的得失,推測了它在21世紀里的可能走向。【關鍵詞】悲劇/標志/沖突/效果【正文】悲劇作為一種源起最早的戲劇形式,自古希臘之后,始終是人們熱衷的討論話題之一。討論的中心是悲劇的標志,這是它的特征,是它賴以存在的方式,是它區(qū)別于喜劇以及正劇的地方,是它獨具的形態(tài)。總發(fā)其端的是亞理斯多德,他就悲劇主角、悲劇情節(jié)、悲劇結局、悲劇風格、悲劇效果等一系列特性或標志作了開創(chuàng)性的論述。沿著這一軌跡,在延綿二千多年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許多論述,或承傳應
5、和,或發(fā)展豐富,各各留下了自己的洞察痕跡和時代印記,一步一步地推動著悲劇適應社會的需要。站在世紀之末,回顧悲劇標志諸說的大致歷程和態(tài)勢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將有助于新世紀的悲劇建設。 誰來充當悲劇的主角?怎么樣的人物充當了戲劇的主角?這是識別悲劇抑或喜劇的一個重要標志。亞理斯多德在《詩學》里指出:“喜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這好人是“名聲顯赫”的,可是“犯了錯誤”,“陷于厄運”(注:亞理斯多德:《詩學》。)。亞氏說悲劇主角應是“名聲顯赫”的人,是以古希臘的悲劇實踐為根據的。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主角是天神,《波斯人》是國
6、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主角是國王,《安提戈涅》是公主和王子;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的主角是公主,《特洛亞婦女》是皇后;除少數(shù)外,大都為神話、傳說里的人物或歷史上的名門望族。亞氏對悲劇主角應有的地位身份的總結產生了久遠的影響:西班牙劇作家維加說,“喜劇討論的是卑賤的和平民的種種行動,而悲劇則是王室的和高貴的行動”(注:維加:《當代編劇的新藝術》。);法國批評家布瓦洛說悲劇的主人公必須是“上流”人物(注:布瓦洛:《詩的藝術》。);英國詩人德萊登說,悲劇“必須是偉大的行為,包括偉大的人物,以便與喜劇相區(qū)別,喜劇中的行為是瑣屑的,人物是卑賤的”(注:德萊登:《悲劇批評的基礎》。)…
7、…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充溢著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的莎士比亞,他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里的主角仍是國王、王子及貴族,仍然沒有跳脫出悲劇主角的傳統(tǒng)觀念。直到十八世紀啟蒙時期,狄德羅為適應已露頭角的資產階級需要,提出了悲劇除以“大人物的不幸為主題”外,還可以寫“大眾的災難”之后(注:狄德羅:《論戲劇藝術》。),悲劇主角才一改以往由帝王將相一統(tǒng)的局面,例如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易卜生的《娜拉》、小仲馬的《茶花女》,主角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