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9873

大?。?3.22 KB

頁數(shù):11頁

時間:2025-01-06

上傳者:老李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頁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頁
資源描述: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2023-2024年度高一11月月考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題所列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jù)史料記載,周武王因神農氏的后代文叔知禮守節(jié),便將其于許,建立許國。其后人便以國名“許”為姓。由此可知,與許姓來歷有關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據(jù)材料“周武王因神農氏的后代文叔知禮守節(jié),便將其于許,建立許國”,結合所學可知,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度,后人以國名為姓,對我國姓氏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A項正確;郡縣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2.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占較大比例,用于飲酒的有爵、觚、觶,溫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壺、尊、彝,貯酒的有罌、瓿等。這說明商代()A青銅文化燦爛B.階級矛盾尖銳C.民主政治凸顯D.君主專制加強【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中國)。據(jù)本題材料可知,我國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說明我國商代時期青銅文化燦爛,A項正確;材料內容只是涉及了青銅器的出土及青銅酒器的出土,與階級矛盾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排除B項;青銅器的出土、青銅酒器的出土無法凸顯民主政治,排除C項;君主專制確立是在秦朝,時間是和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3.“統(tǒng)一之后,他所行的第一事,便是改定有天下者之號,稱為皇帝。命為制,令為詔。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周武王B.秦始皇C.漢高祖D.漢武帝【答案】B【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創(chuàng),因此B正確,ACD排除。故選B。4.東漢時,豪門大族不但經濟實力強大,而且往往通過“舉孝廉”等方式推薦親屬做官。這說明東漢時期()A.小農經濟開始解體B.科舉制度開始確立C.豪強地主享有特權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jù)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根據(jù)材料“豪門大族不但經濟實力強大,而且往往通過‘舉孝廉’等方式推薦親屬做官?!笨煽闯?,東漢豪強地主擁有政治選官特權,C項正確;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A項;科舉制在隋朝確立,排除B項;材料主要說明地方豪強,與外戚宦官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5.《春秋繁露》記載:“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边@一言論體現(xiàn)了董仲舒()A.三權分立的思想B.無為而治的主張C.君權神授的思想D.重農抑商的主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主題干的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漢代(中國)。從材料中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認為君主的權力來自于天,這是在宣揚君權神授思想,C項正確;三權分立是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老子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強調國家治理應當順其自然,不能過度干預,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商鞅提出重農抑商的主張,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6.曹魏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它逐漸發(fā)展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該制度是()A.宗法制B.察舉制C.科舉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按門第出身選官,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D項正確;宗法制在西周,排除A項;察舉制是西漢的選官制度,科舉制是隋朝才創(chuàng)立的,排除BC項。故選D項。 7.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歷代將立春作為重要節(jié)日加以慶祝。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門外的東側,造青牛兩頭及耕夫犁具。這說明統(tǒng)治者A.鼓勵商業(yè)發(fā)展B.加強中央集權C.重視農業(yè)生產D.強化思想控制【答案】C【解析】【詳解】二十四節(jié)氣的劃分,本是上古時代指導農業(yè)生產的需要,歷代對立春的慶祝,體現(xiàn)了古代統(tǒng)治者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而隋朝在立春前五日,“造青牛兩頭及耕夫犁具”,牛、耕夫和犁具象征鐵器牛耕,也顯示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故選C;ABD項不符合題意。8.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以下哪一個官名不是唐代三省的名稱()A.中書省B.尚書省C.門下省D.內務省【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jù)所學可知,內務省是日本維持國家治安、保障國家公安和社會秩序的行政機關,D項符合題意,D項正確;根據(jù)所學可知,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中書省掌管政令草擬,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9.“秦漢以后,公族雖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隋朝推行A世卿世祿制B.察舉制C.三省六部制D.科舉制【答案】D【解析】【詳解】隋朝時期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逐步形成科舉制,故答案為D項;夏商周實行世卿世祿制,排除A項;漢朝實行察舉制,排除B項;隋唐時期形成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不是針對九品中正制而采取的選官制度,排除C項。1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后?!敝袊藦娬{“姓在名前”旨在說明()A.郡縣制影響深遠B.中西方書寫習慣不同C.專制主義的強大D.家族宗法制觀念濃厚【答案】D【解析】 【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中國人的姓名順序與西方不同。結合所學可知,古代中國宗法制觀念有濃厚的血緣色彩,家族重視血緣關系。因此,中國人把姓排在前,反映了宗族家族血緣色彩濃厚,D項正確;郡縣制是地方行政機構,不影響姓名的順序,排除A項;中國的姓名順序反映家族血緣的特點,而書寫習慣對中西姓名的順序沒有影響,排除B項;專制主義的強大是指君權的獨裁專斷,而與姓名順序沒有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創(chuàng)私學、興教育最有成績的是孔子,相傳他“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與這一成績的取得關系最密切的是()A天人感應B.有教無類C.嚴刑峻法D.人性本惡【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時期。材料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他不挑剔學生的出身,因此他能夠取得“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的成績主要得益于他有教無類的思想,B項正確;天人感應思想與孔子的教育思想無關,排除A項;孔子并不贊成嚴刑峻法,排除C項;孔子認為人性相近,而非人性本惡,排除D項。故選B項。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滅六國后,以原來秦國通行的字體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以小篆為規(guī)范化字體,統(tǒng)一了全國文字。這一舉措()A.是秦朝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B.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C.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蓬勃發(fā)展D.確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jù)本題材料可知,這樣舉措是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B項正確;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排除A項;統(tǒng)一文字是文化領域的措施,無法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儒家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才逐漸確立,排除D項。故選B項。13.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tǒng)治時期,國家出現(xiàn)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這一局面史稱()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儉,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tǒng)治時期,國家出現(xiàn)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這一局面史稱“貞觀之治”,C項正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是在兩漢時期,排除AB項;康乾盛世是在清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14.唐朝時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以上史實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B.經濟的迅速發(fā)展C.中外文化的交流D.我國的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根據(jù)材料“唐朝時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可知,材料中既有中國借鑒吸收外國文化的內容,也有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和外國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的內容,所以是體現(xiàn)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不能說明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未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5.公元前113年,漢武帝禁止地方郡國鑄錢,把鑄幣大權收歸中央,由上林三官專門負責鑄錢事宜,鑄造新五銖錢,各地私鑄的錢幣全部銷毀。漢武帝這樣做的目的是()A.維護邊疆穩(wěn)定B.加強中央集權C.促進農業(yè)發(fā)展D.削弱宰相權力【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根據(jù)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漢武帝禁止地方郡國鑄錢,把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可得出,漢武帝將鑄幣權由地方收回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鑄幣權問題,與邊疆統(tǒng)治無關,排除A項;鑄幣權歸屬與農業(yè)發(fā)展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要說明中央和地方的問題,與宰相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史學家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是首長制,唐代是委員制。”首長可能只有一個,委員卻或許有很多,中央最高權力機構從漢代首長制到唐代委員制的變化反映了()A.丞相位高權重B.民主思想形成C.行政效率降低D.皇權不斷加強 【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jù)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到唐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漢代是首長制,唐代是委員制”可知,漢代宰相只有一人,到了唐代,宰相一職有多人,宰相數(shù)量在增加,說明的是相權削弱,皇權的加強,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相權削弱,皇權加強,非丞相位高權重,排除A項;中國古代是專制社會,未產生民主思想,排除B項;唐朝時期的委員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故選D項。17.《秦律》規(guī)定:官吏不得在同一時期從同一戶家庭的適齡男子中抽調兩個以上的勞動力去服兵役;只有在運送任務緊急而又不能滯留的情況下,才允許興發(fā)徭役;農田春忙季節(jié),不對百姓隨意興發(fā)徭役。據(jù)此可知,秦朝(  )A.注意保護農業(yè)生產B.實施暴政導致速亡C.君主專制不斷加強D.推行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秦朝(中國)。據(jù)材料“官吏不得在同一時期從同一戶家庭的適齡男子中抽調兩個以上的勞動力去服兵役……農田春忙季節(jié),不對百姓隨意興發(fā)徭役”可知,秦朝對服兵役男子年齡、抽調數(shù)量進行規(guī)定以及對徭役的規(guī)定,說明秦朝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秦朝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并未提及暴政,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秦朝君主專制的信息,君主專制的加強主要強調的皇權的加強,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并未提及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18.秦末陳勝、吳廣揭開反秦起義的序幕,劉邦、項羽等反秦勢力壯大,最終秦朝滅亡;東漢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掀起黃巾起義,隨后軍閥割據(jù),東漢政權名存實亡。這是中國古代封建大一統(tǒng)國家覆亡的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下的斗爭都(  )A.是突發(fā)的農民起義B.體現(xiàn)了古代英雄史觀C.利用宗教發(fā)動民眾D.源于階級矛盾的激化【答案】D【解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jù)材料信息“秦末陳勝、吳廣揭開反秦起義的序幕,劉邦、項羽等反秦勢力壯大,最終秦朝滅亡;東漢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掀起黃巾起義,隨后軍閥割據(jù),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并結合所學可知,“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朝采取強力手段,用嚴苛的刑法來治理天下,賦稅徭役繁重無比,使得階級矛盾和農民矛盾不斷激化;“黃巾起義”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休,邊患戰(zhàn)時不斷等,苦農民向官僚地主發(fā)起猛烈攻擊,可見這兩種模式下的斗爭都源于階級矛盾的激化,D項正確;這兩種模式下的斗爭都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激化的產物,并非突發(fā)的農民起義,排除A項;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并非由英雄創(chuàng)造的,排除B項;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沒有用宗教發(fā)動民眾,排除C項。故選D項。19.中書、門下兩省雖相互制衡,卻往往意見相左,互相推諉。于是產生了中書與門下長官共同議事的制度和機構,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設,僅僅是宰相集體議事的一個場所,而后逐漸成為唐王朝最高決策機關。據(jù)此可知,政事堂的發(fā)展有利于(  )A.分割宰相權力B.加強對地方的管理C.提高行政效率D.促進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依據(jù)題干所給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有一定的決策程序,而政事堂的設立使三省長官共議國事有助于簡化程序,從而提高行政效率,C項正確;依據(jù)題干所給材料信息可知,這一變化主要是決策程序發(fā)生的變化,并沒有涉及權力分割,排除A項;題干所給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樞機構的變化,與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無關,排除B項;促進民族交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20.公元837年,平盧軍節(jié)度推官監(jiān)察御史吳降為其夫人李氏撰寫墓志銘:“長慶二年,我登進士。與君婚姻,情若魚水。一從薄宦,四任俸微。慚我無食,勞君典(典當)衣?!痹撃怪俱懣捎糜谘芯刻瞥???????)A.商品經濟發(fā)展水平B.進士及第者的生活狀況C.中原地區(qū)喪葬習俗D.藩鎮(zhèn)割據(jù)對社會的危害【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jù)材料可知,從吳降為妻子李氏撰寫的墓志銘可見,吳降夫妻恩愛,情若魚水,但吳降收入很低,以致到了食不果腹、典當衣物的地步,該墓志銘不僅是吳降進士及第的權威依據(jù),對于研究唐代進士及第者的生活狀況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B項正確;材料只體現(xiàn)吳降夫婦生活拮據(jù),無法體現(xiàn)唐朝商品經濟發(fā)展水平,排除A項;雖然該墓志銘屬于喪葬習俗的一部分,但其內容未涉及具體的喪葬習俗,排除C項;該墓志銘未提及藩鎮(zhèn)割據(jù),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共40分。第21題8分;第22題16分;第23題8分;第24題8分)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頒布法令,宣布私自盜鑄金錢者死罪,并廢除一切舊幣,發(fā)行“五銖錢”,漢朝的幣制自此穩(wěn)定。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漢武帝增設大農部丞對郡國鹽鐵官進行整頓,并設置36處鹽官,分布在27個郡;至少設置48處鐵官,分布在40個郡國;對于小邑和鄉(xiāng)村,則特準商人在交納重稅的條件下把鹽分銷給消費者。面對郡國因納貢帶來的高額運輸費用問題,漢武帝派遣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充當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輸官“輸其土地之所饒”,最后由京師平準官實現(xiàn)“賤買貴賣”。此外,漢武帝還向工商業(yè)征收財產稅“算緡”(每值2000錢則納稅一算,即120錢),并鼓勵知情者檢舉揭發(fā),“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摘編自魏艾《漢武帝文治武功的經濟保障》問題: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的舉措,并簡要說明其制定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答案】舉措:①改革幣制,鑄幣權收歸中央;②實行鹽鐵官營;③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抑制工商業(yè)者,征收財產稅目的:加強中央集權【解析】【詳解】舉措: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舉措:根據(jù)材料“漢武帝頒布法令,宣布私自盜鑄金錢者死罪,并廢除一切舊幣,發(fā)行‘五銖錢’,漢朝的幣制自此穩(wěn)定”可知,改革幣制,鑄幣權收歸中央;根據(jù)材料“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漢武帝增設大農部丞對郡國鹽鐵官進行整頓,并設置36處鹽官,分布在27個郡;至少設置48處鐵官,分布在40個郡國”可知,實行鹽鐵官營;根據(jù)材料“對于小邑和鄉(xiāng)村,則特準商人在交納重稅的條件下把鹽分銷給消費者。面對郡國因納貢帶來的高額運輸費用問題,漢武帝派遣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充當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輸官‘輸其土地之所饒’,最后由京師平準官實現(xiàn)‘賤買貴賣’”可知,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根據(jù)材料“漢武帝還向工商業(yè)征收財產稅‘算緡’(每值2000錢則納稅一算,即120錢),并鼓勵知情者檢舉揭發(fā),‘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可知,抑制工商業(yè)者,征收財產稅。目的: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幣制改革和算緡告緡打擊了地方豪強和割據(jù)勢力;鹽鐵官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西漢王朝的繁盛奠定了物質基礎;均輸平準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傮w來說,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qū)由于戰(zhàn)亂頻繁,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但江南、遼西和河西涼州地區(qū),經濟卻有很大發(fā)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基礎條件很優(yōu)越。孫吳出于立國、爭霸的需要,大力推進軍屯、民屯,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規(guī)模地遷移至江南,給江南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加上東晉、南朝相對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使這里的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教程》(上)材料二少數(shù)民族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割據(jù)政權后,使用“以漢制漢、以夷制夷”之策略進行統(tǒng)治?!耙詽h制漢”之方:一是仿僑置州郡縣之制。西晉亡,東晉建立后,為安撫中原南遷之世家大族,曾有“僑置州郡縣”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遼東崛起,正值西晉八王之亂,有許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鄉(xiāng)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認來歸漢人原來的地望,在遼東另設相同地名以安置他們,這與“僑置州郡縣”的方法相類似,使來歸者有賓至如歸之感。二是重用漢族文人,提倡儒學等?!昂敝饕副旧黼m為漢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時的高歡,已徹底鮮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齊,也為鮮卑化王朝?!幾詤浅?、王浩《魏晉南北朝: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歷史關鍵期》(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表現(xiàn)?!敬鸢浮浚?)原因: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北方先進耕作技術的南傳;統(tǒng)治者的重視;人民的辛勤勞作。(2)表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政權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各民族頻繁遷徙,交錯雜居;各民族具有一定的華夏文化認同;儒家思想仍作為正統(tǒng)精神紐帶;中原漢族吸納借鑒了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qū)由于戰(zhàn)亂頻繁,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但江南、遼西和河西涼州地區(qū),經濟卻有很大發(fā)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及所學可得出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由材料“江南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基礎條件很優(yōu)越?!笨傻贸瞿戏降淖匀粭l件相對優(yōu)越;由材料“孫吳出于立國、爭霸的需要,大力推進軍屯、民屯,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笨傻贸鼋y(tǒng)治者的重視;由材料“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規(guī)模地遷移至江南,給江南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可得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北方先進耕作技術的南傳;結合所學可得出人民的辛勤勞作。【小問2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材料“少數(shù)民族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割據(jù)政權后,使用‘以漢制漢、以夷制夷’之策略進行統(tǒng)治?!笨傻贸錾贁?shù)民族政權積極推行漢化政策;由材料“西晉亡,東晉建立后,為安撫中原南遷之世家大族,曾有‘僑置州郡縣’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遼東崛起,正值西晉八王之亂,有許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鄉(xiāng)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及所學可得出各民族頻繁遷徙,交錯雜居;由材料“他承認來歸漢人原來的地望,在遼東另設相同地名以安置他們,這與‘僑置州郡縣’的方法相類似,使來歸者有賓至如歸之感。”及所學可得出各民族具有一定的華夏文化認同;由材料“二是重用漢族文人,提倡儒學等。”及所學可得出儒家思想仍作為正統(tǒng)精神紐帶;由材料“‘胡化’主要指本身雖為漢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時的高歡,已徹底鮮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齊,也為鮮卑化王朝?!奔八鶎W可得出中原漢族吸納借鑒了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23.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材料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政府占有土地的制度,均田制在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瞥鯇嵭芯镏茣r,正值戰(zhàn)亂之后,人口銳減,荒閑土地較多,故有條件實行計口授田的均田法。但是,隨著唐代政治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人口迅速增加,政府占有的荒閑土地逐漸減少,無法再按照均田令中的要求來授田……隨著私有土地的擴大,導致官僚地主、權貴豪強不斷兼并土地……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后唐朝經濟衰退,封建政府賦稅的日趨苛重,造成農民的大量逃亡,最終均田制瓦解。——據(jù)《唐代均田制瓦解探析》等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并寫出唐朝后期實行的新的賦稅制度的名稱。【答案】原因:①唐朝后期政治穩(wěn)定,人多地少,土地不夠分配;②私有土地增加,土地兼并嚴重;③戰(zhàn)爭和賦稅沉重導致農民逃亡。名稱:兩稅法【解析】【詳解】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代中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jù)材料“人口迅速增加,荒閑土地逐漸減少,無法再按照均田令中的要求來授田”可知,人口增長過快造成人多地少,土地不夠分配;根據(jù)材料“隨著私有土地的擴大,導致官僚地主、權貴豪強不斷兼并土地”可知,私有土地擴大,土地兼并嚴重;根據(jù)材料“安史之亂后唐朝經濟衰退,封建政府賦稅的日趨苛重,造成農民的大量逃亡”可知,戰(zhàn)爭或賦稅沉重導致農民逃亡。第二小問名稱,根據(jù)材料“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后唐朝經濟衰退,封建政府賦稅的日趨苛重,造成農民的大量逃亡,最終均田制瓦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后期實行的新的賦稅制度是兩稅法,兩稅法,是唐德宗時代的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楊炎建議推行的新稅法。即將征收谷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征收金錢為主,一年兩次征稅。24.玄武門之變作為歷史上著名歷史事件,一直眾說紛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wèi)……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與弟)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矶鴸|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數(shù)百騎來赴難,建成等兵逆敗散。 ——《舊唐書·隱太子傳》(《舊唐書》,成書于后晉945年,后晉趙瑩主持編修。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材料二太宗命(尉遲)敬德侍衛(wèi)高祖(李淵)。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日:“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對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齊王(弟李元吉)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wèi)。”高祖意乃安。——《舊唐書·尉遲敬德傳》材料三(地府判官)自出問頭(寫在紙上審訊犯人的問題)云:“問大唐天子……為甚殺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宮?仰答!”……(皇帝)把得問頭尋讀,悶悶不已?!≌f《唐太宗入冥記》材料四玄武門守將常何的墓志銘拓本在敦煌被發(fā)現(xiàn),銘文記載: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負責玄武門守衛(wèi))。材料五太宗曰:“今欲自看國史……卿可撰錄進來?!碧谝姡ㄐ溟T之變)當日事,語多微文(隱晦)。乃謂玄齡曰:“……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薄ㄌ疲﹨蔷ぁ敦懹^政要》卷7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方先發(fā)動的還是李建成李元吉一方先發(fā)動的?結合材料信息說明你這樣判斷的理由。【答案】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理由:材料一《舊唐書》的記載存在矛盾,既然是李建成發(fā)動事變,應該準備充分,卻到臨湖殿才發(fā)現(xiàn)有變,又回到東宮應對;撰寫于唐朝的材料四反映李世民有干預史官修史的意圖,因此較晚出現(xiàn)的材料一作為官修正史,可能遭到篡改,可信度存疑;材料二作為一手史料,較材料一時間更早,被篡改內容的可能性小,且能印證李世民發(fā)動政變。綜上所述,李世民發(fā)動事變的結論是合理的?!窘馕觥?/p>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