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急性子父母vs慢性子孩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急性子父母VS慢性子孩子催出來的慢性子很多家長對孩子磨蹭感覺很難辦,今天慧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人,她處理這個問題很有辦法。楊杰,北師大教育學碩士,首批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她很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積累了無數(shù)“對付”小孩子的招數(shù)。先來看楊杰老師描述的一個家教故事。一凡是個小學生,7歲半,他媽媽跟我訴了一堆苦惱:這個孩子太磨蹭,做作業(yè)的時候,中間容易分神,會停下來玩。如果說好全家一起出門,催促他無數(shù)次都無動于衷,直到大人開門下樓,他才匆忙去穿鞋穿襪子,嚷著讓爸爸媽媽等他。我和孩子的媽媽主要通過網(wǎng)絡溝通,隱約感覺,其實孩子未必如媽媽描述的那樣。于是
2、,我就給媽媽“布置”了一個作業(y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只觀察,不催促,記錄孩子做每件事情的起止時間。媽媽通過記錄,自己也認識到,好像孩子做得還不算慢。我感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在父母身上,為了印證這個猜測,我提出要到她家里坐一坐,觀察一下孩子和父母的互動方式。一個周末下午,我去了她們家里,一凡和媽媽到外面接我,順便在小區(qū)里買了個西瓜,媽媽讓一凡提著,在這段不足百米的路上,媽媽提醒了他三四次,建議孩子用手托著西瓜,別摔了。我在她家待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粗略地算了算,媽媽催促了他七八次,還不算提醒和指導。我的猜測沒錯,孩子之所以這么慢,其實是父母催出
3、來的。父母催一次不管用,就頻繁地催,慢慢地,孩子學會了“屏蔽”父母的催促,催了他好幾遍,他才如夢初醒的樣子,然后做出一點小改變,平息父母的催促。這個過程循環(huán)往復,孩子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惰性,凡事等著父母催,如果父母催得不急,他就認為不必著急,反正他們會繼續(xù)催的。一凡在父母的催促中變成了“慢性子”,來看看楊杰老師是怎么幫助他改變的吧。和孩子約定,改變“慢性子”改變像一凡這樣的“慢性子”,辦法很簡單,就是停止這種父母積極、孩子消極的互動方式。父母不再催促他,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對他提出要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當然,前提是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催
4、促欲望,學會觀察孩子,并能判斷出孩子的意圖。我們開始設計和孩子約定的細節(jié),經(jīng)過反復探討,最終的約定要點如下:1.選一個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機聊聊,告訴孩子以前做事情慢,媽媽著急,只好催他,拉他,每當這時候,媽媽心里也很不舒服,為了這樣一件小事,弄得兩個人都不開心,這很不值得。2.告訴他上周媽媽曾經(jīng)作出的嘗試,雖然下定決心不催他,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因為媽媽愛他,關心他生活的各個方面。3.告訴孩子媽媽的期望:不用媽媽催,自己能帶好隨身物品、按時起床、入睡,自己洗澡、準備衣服。如果你能做到,媽媽在旁邊看著,就會很高興。4.如果做不到,媽媽還是要
5、有點小懲罰給你——拖地(或者不許看電視)。媽媽找了個機會把這些要點說給孩子聽,孩子同意,只提出了一條,睡覺的時候關掉電視,全家一起入睡。約定之后,媽媽到9:00提醒孩子一次,接下來不再說什么,孩子會在幾分鐘后去洗澡,9:30準時上床,睡前也記得自己準備衣服。有一次,媽媽不想關電視,孩子就搬出這個約定,媽媽只好履行諾言。早晨鬧鐘響了,孩子也能自己起來。過了幾天,媽媽又向我報告了幾件令人驚喜的小事。說實話,看到一凡有這樣的改變,我都心花怒放,不要說他的父母了。“急”父母須修“慢”學問◆對孩子的批評要有真憑實據(jù),不要夸大孩子的問題磨蹭、馬虎、注
6、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愛發(fā)脾氣、不善于交往,這些是父母常用的詞匯。其實,具體到某個孩子,情況千差萬別。就如一凡的媽媽,認為孩子很慢,記錄下來卻發(fā)現(xiàn)他并不慢。如果沒有這個記錄,孩子速度加快了父母也看不到。往往是父母愛子心切,夸大了孩子的問題?!粽{整孩子的節(jié)奏感一個7歲的孩子連續(xù)兩個小時做作業(yè),很容易疲勞,效率也不夠高,而且這樣容易導致時間概念模糊,他習慣等大人來安排督促他,所以不會積極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要引導孩子形成一個自己的節(jié)奏,比如學習半小時后休息十分鐘,這樣一張一弛,孩子的狀態(tài)就會很好?!艚o孩子犯錯誤的機會關于拿西瓜的事情,我事
7、后和一凡媽媽聊過,她擔心孩子把西瓜摔了,在我面前丟丑。其實,這個保護孩子的念頭,傳達給孩子的意思卻是媽媽不相信他的能力,害怕他犯錯,這樣孩子不但容易沮喪,還會變得退縮,挫敗感強。其實,犯錯誤恰恰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假設那天一凡把西瓜摔了,他就會記得以后拿東西要謹慎,如果事情本身就能給孩子教益,我們何必多費唇舌?◆引入談判機制和孩子約定,是我經(jīng)常用的一招,感覺特別好用,也特別省心。孩子仿佛有了一個獨立的發(fā)動機,還會制造出很多驚喜來。既然是約定,其實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允許談判,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話語權,雙方提條件的機會均等,其中有反復、有妥協(xié)
8、,最終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