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翻譯的歸化與異化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異化和歸化雙重翻譯策略》——結合文本翻譯《飄》關鍵字:歸化、異化、雙重策略《飄》摘要:《飄》(GonewiththeWind)是美國著名女小說家瑪格麗特·米西爾(MargaretMitchell)的成名作,于1936年出版后第一年就銷售2000萬冊,并于1937年獲普利策獎。故事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是一部帶有感傷懷舊情緒的愛情小說。傅東華在1940年將《飄》譯成漢語。傅譯本的《飄》用詞簡單平實,語言流暢熟悉。傅譯本的《飄》就像中國小說,讀起來毫無生澀、泊來之感。傅譯本的這種風格主要是由大量使用歸化翻譯手法產(chǎn)生的。本文擬總結并例示其歸化和異化的內容,探討其采用歸化和異化翻譯
2、規(guī)律。一、簡述中國翻譯界存在的兩派之爭的發(fā)展。1中國的翻譯界一直以來存在著兩派之爭,從第一次翻譯高潮時佛經(jīng)翻譯的“文”與“質”之爭,到近代“直譯”與“意譯”之爭,及至當代的“異化”與“歸化”之間的大討論。中國的文學翻譯是從晚清時期的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迄今只有100多年歷史??v觀19世紀70代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百年期間,中國文學翻譯界基本上以歸化為主調,1987年,劉英凱[1]在《現(xiàn)代外語》上發(fā)表了《歸化———翻譯的歧路》,從而引發(fā)了學界對歸化和異化問題的重新思考,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不斷的深入探討和研究之后,異化開始逐漸占據(jù)上風。孫致禮認為,“21世紀的中國文學
3、翻譯,將進一步趨向異化譯法”。在一片異化的呼聲當中,蔡平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翻譯方法應以歸化為主”。兩派在爭論當中,在主張一方的同時,當然也并不否定另一方的存在。主要分歧存在于兩點,一是對于歸化和異化概念的界定,二是雙方中究竟誰起主導作用。2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GonewiththeWind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至今漢譯本大約已超過7個。其中傅東華先生所譯之《飄》是最早的一個,也是受到爭議最多的一個。對傅譯《飄》的評價大多是否定多于肯定。傅譯《飄》向來被看作是歸化譯法的代表,而且通常被作為批判歸化譯法的靶子,其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很多學者誤解了歸
4、化與異化間的關系,片面地認為二者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歸化與異化不完全相反,而是一種相互交叉的關系,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那么怎樣正確看待倆方法的使用呢?二、異化和歸化的含義及在文本《飄》中的應用:異化和歸化是在1995年由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在《譯者的隱形》(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書中提出來的。從歷史上看,異化和歸化可以視為直譯和意譯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譯和意譯。直譯和意譯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語言層面處理形式和意義,而異化和歸化則突破了語言因素的局限,將視野擴展到語言、文化和美學等因
5、素。按韋努蒂(Venuti)的說法,歸化法是“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而異化法則是“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Venuti,1995:20)由此可見,直譯和意譯主要是局限于語言層面的價值取向,異化和歸化則是立足于文化大語境下的價值取向,兩者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不能混為一談。1歸化的含義及在《飄》中的應用1.1歸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譯中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譯策略它應盡可能的使源語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語文化讀者的世界,從而達到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文化對等”。傅譯中采用歸化翻譯的內容
6、從形式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詞匯層和句法結構層。詞匯層的歸化翻譯包括對人名、地名和機構名的歸化。句法層的歸化翻譯包括對定語、狀語等句子成分擺放位置的歸化和對某些介詞短語、-ing分詞短語等結構的歸化?! ∫徊客鈬≌f或一個外國故事,使讀者感到陌生、并有可能影響閱讀興趣的首先是故事中的人名、地名。許多讀者在閱讀小說時,有時干脆跳過那些生澀難讀,卻又毫無意義的外國人名、地名,甚至讀完之后還不知道故事中角色的姓名,不無遺憾,而且還會影響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如果采取歸化譯法,則會提高讀者興趣,拉近讀者與小說的距離?! 「禆|華先生在其《飄》譯本中幾乎歸化,漢化了所有的人名、地名。小說中有身
7、份、有地位人物的姓名,特別是姓氏,幾乎都翻譯成了漢語中的常見的人名,姓氏。如郝思嘉(ScarletO’Hara)、郝愛蘭(AllenO’Hara)、郝嘉樂(GeraldO’Hara)、湯讜謨(TomTarleton)、湯保義(BoyTarleton)、湯伯倫(BrentTarleton)、湯司徒(StuartTarleton)、衛(wèi)希禮(AshleyWilkes)、衛(wèi)英第(IndiaWilkes)、白瑞德(RhettButler)、方東義(TonyFontaine)、包利革將軍(GeneralBeaureg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