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粵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劇》教案2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菱角的喜劇》?秦牧?新會華僑中學?鐘淑霞?教學目標:?1?學習作者從生活現象中悟出道理,并張開想象,廣征博引,來進一步闡述道理的寫作特點。?2?理解作者認識事物要有正確方法的觀點。?3?體會口語化表達。?教學重點:學習寫作特點?教學手段:提問、討論?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教學過程:?一、導入?二、作者生平:秦牧(?1919-1992?)?原名林覺夫,廣東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新加坡僑居。?13?歲回國后,先后在澄海、汕頭、香港等地就學。?????抗日戰(zhàn)爭時期,輾轉在廣州、桂林、重慶等地,擔任演員、戰(zhàn)地工作隊員,教師、編
2、輯等。?1938?年開始在廣州報刊上發(fā)表作品。《秦牧雜文》,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擔任過民盟中央機關刊物《再生》的編委。?????建國后,一直在廣州工作。文學活動涉及很多領域,主要有散文、小說、詩歌、兒童文學和文學理論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稱于文壇。名篇有《土地》、《花蜜與蜂刺》。此外,他還寫了不少兒童文學作品和美學論著。?196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粉碎四人幫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幾年來,僅結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選集《長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還出版了《藝海拾貝》的姐妹篇《語休采英》。?三、檢查預習:?1?生字詞?君臣
3、佐使?酣然大睡?漫不經心?2?整體感知:作者從認識菱角的過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事物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四、研讀?1?速讀課文?1-6?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復雜多樣的道理??認識菱角?-?生活現象?2?朗讀課文?7-12?段,從課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7?面對世界萬事萬物的這種復雜性、多樣性,站在正確立場上的聰明人并不茫然失措。?8?自己因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兩個角的,就以為天下的菱角都是兩個角的,對人們早已調查出來的菱角的各種狀態(tài)都不知道。?9?我們尋常所說的“認識事物深刻”,事實上就是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復
4、雜性之謂。?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復雜性、多樣性,常常是我們做事摔筋斗的原因。?11?廣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們艱苦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學理論、學文化)……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12?事物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得和絕對化簡單化的認識方法打仗。?認識事物應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來論證自己的這個觀點?圍繞著這個觀點作者用什么方法來印證??對比論證?聰明人認識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學的)?自己認識菱角甚至蝴蝶、蝗蟲的方法(片面性)?正反對比舉例論證?農民掌握下雨的條件“黑云、風勢、昆蟲動態(tài)”?良種變劣、養(yǎng)豬不活?小結:本文主要通
5、過對菱角的認識等事例說明一切事物是復雜性,多樣性。我們要正確認識事物就必須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絕對化簡單化地認識事物。?五、品味語言?作者推崇口語,那請大家找出文中口語化的句子,嘗試把它改為書面語,并說說兩者有什么不同??例如:?1?在廣西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三個角的菱角。初見的時候,不禁小小吃了一驚。把一枚長著三個勾兒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輩子菱角,現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來長的是三個角,多特別哦!?改為:我在廣西第一次看到三個角的菱角時很驚訝。我將這種菱角進行觀察之后認為,個別地方有三個角的菱角是很特別的事情。?2
6、?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這種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復雜性、多樣性。?改為:不僅生物界有這種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復雜性和多樣性。?3?我的天!復雜性、多樣性的事物原是這樣無所不在的。?改為:復雜性、多樣性的事物無往不在。?4?這樣的認識方法,怎能談得上精確呢。?改為:這樣的認識方法,談不上精確。?5?事物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得和絕對化簡單化的認識方法打仗。?改為:事物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必須杜絕簡單化絕對化的認識方法。?口語:通俗自然、簡潔生動?書面語:詞語雅正,結構嚴謹?六、總結?寫作特點:?1?從構思上,從生活現象中感悟道理,并發(fā)揮想象,廣征博引,來進一步闡明道理。?2
7、?從語言上,給人明快曉暢的感覺。?七、作業(yè):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编従蛹业囊晃焕先艘策@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U]?亡斧?????[原文]?人
8、有亡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