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長城神威臺遺址發(fā)掘簡報》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長城神威臺遺址發(fā)掘簡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管處萬全縣文保所張北縣文保所為配合張石高速公路工程,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會同當?shù)匚奈锊块T,于2004年9月19-2004年11月3日對萬里長城附屬建筑——黑風口神威臺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茲將此次發(fā)掘情況報告如下。一、基本情況了望臺遺址位于萬全與張北縣交界處(圖一),地屬萬全縣膳房堡鄉(xiāng),海拔1561米。壩上壩下交界,為東西向壩頭所在,壩上呈近平原地貌,間有淺山、丘陵和河道谷地。自壩上向南地勢漸高,至壩頭呈東西向山脊狀,向南壩下地勢驟降。了望臺所處壩頭地名野狐嶺。野狐嶺東西綿延5華里,其東、西各為隘口,東面隘口名黑風口,其北
2、習稱狼窩溝。西隘口處有野狐嶺臺,東隘口處有神威臺。此次發(fā)掘長城了望臺即為神威臺,是長城的重要關隘。8此段長城東西向,神威臺東側為南北向207國道,西側為古道。神威臺附近地勢最低,向東西兩側地勢漸高。長城依壩頭山勢而建,蜿蜒于山脊上。東西長城為玄武巖壘砌而成,坍塌嚴重。墻體斷面呈梯形,底寬約15米、頂寬約6米、殘高1.5——2.5米。了望臺為一近方形高臺,分基座和其上臺體及基座南部馬倒三部分,基座原與東西長城相連,東西兩側為后代挖斷,基座南北寬29米,東西殘寬30米,向上漸收。頂部臺體平面呈方形,邊長10米。馬道南北向,位于基座南面,坡度較緩。基座和臺體存高16米?;聻樽匀簧襟w。為便于口
3、內、口外交往,雍正二年奉開,神威臺西側已開鑿一豁口,并設有木柵欄,致使臺體與西連長城斷開①。東連長城處于日軍侵華時開挖了一條公路,即今207國道所在。此臺現(xiàn)已成為左右皆斷而與東西長城不相連屬的孤臺。此次共發(fā)掘面積1000平方米。發(fā)掘基座、臺體和馬道,并對重要遺跡進行了解剖。發(fā)現(xiàn)了百余件珍貴文物,清楚了神威臺的形制結構,明確了其獨特的軍事性質。二形制結構由于受風雨浸蝕,人為及戰(zhàn)爭的破壞,此臺四周包墻及臺體上部破壞嚴重,臺體北側、東側破壞尤甚,但其輪廓依然清晰。以下對基座、臺體和馬道(圖二)分別介紹。1、基座8此臺地處隘口處,其地基為東南側山體向西北延伸的余脈,呈坡狀南高北低。先土石混夯內胎,
4、局部包土夯墻,再通體包磚石。由于地勢,基座北面相對高度8.1米,南面5.5米,底南北闊29.5米,頂部南北寬15米。此段基體除自然山體地基部分外,均為三合土水平夯筑而成,夯層厚0.1—0.2米不等,夯層清楚,長方形夯窩,平面0.12×0.13米,深0.03—0.05米?;谜惩?、石子、白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土混夯內胎,外以分塊板筑法夯成上窄下寬的梯形包墻。板墻上寬0.7.—0.8米,下寬1.5米,厚0.20米,高度各依地勢。墻體南緩北陡,北側傾角約80°,南側4級墻體,逐級內收。南包墻平地夯基,白灰較多,基礎厚0.1米,伸出墻體1米外。包石坐于地基上,南側由下至上共有4級包石,逐級收縮,呈臺
5、階狀。階寬0.8米?;堪蠚埓嫫龃u6層,磚規(guī)格為0.36×0.18×0.09米,砌磚殘高0.4米,殘寬0.5米,兩順一丁錯縫疊砌,條磚以白灰泥砌筑,外抹平縫,內罐灰漿(圖四)。包石就地取材,并加工雕鑿。北側在自然山體之上以石塊堆砌成高1.5米的護坡,上接北夯墻外的毛石包墻。北包石墻為三層大毛石下壓一層薄但厚度均勻塊石,塊石主要起壓縫與取平的作用,石墻上部缺失,殘墻高18米(圖三)。此段墻體坡度較大,以增加墻體的堅固性。墻體頂部北邊殘存鋪地磚一層,現(xiàn)存不太規(guī)整,但大體可辨為兩順兩丁平砌,應是當時的城墻頂面。垛口與女兒墻現(xiàn)已無存。東西與兩側長城相連部分破壞嚴重,明顯殘斷。2、臺體整個臺體坐
6、落于基座上,臺體基礎東西長10.8米,寬11米。結構同基體基本相似,土石混夯,只是臺體內用毛石砌一饅頭形內核,外包土夯墻,其外依次包磚、包石。其上部已被破壞,情況不詳。整個臺體在建造的過程中,在基座達到一定高度,便開始壘石塊,選擇表面光滑的石頭堆砌,以泥漿灌縫,形成穹廬狀,底徑3米,高4.3米。其外板筑四周土圍。西側共有3道土圍墻平行,厚1.8米(圖五)。東側已破壞,估計與西側對稱。北側與南側各有一道包墻,其相對較厚,底寬1米,頂寬0.8米。夯墻外四周平砌五層經過雕鑿的規(guī)整條石,坐于0.1米厚的奠基石上,共高1.8米(圖五)。其上砌磚墻,多用頂磚相砌,現(xiàn)殘存砌磚最多6層。北墻較厚約1米,余
7、皆厚50厘米。西墻在中間基石頂面之上砌一石鑿滴水,并以此為中心(圖五),向兩邊呈圓弧狀收縮,推測東墻也應是類似的結構;北側磚墻殘存包磚6層,殘高約0.45米(圖三、圖四);南墻殘存3至8層包磚,殘高0.4米;其磨痕明顯,中部有兩小窩,類似腳窩8石基之外又是土石混夯結構,共有三層石頭,中間兩大層夯土,應為加固臺體基礎用。另在臺體上殘存一磚鋪面,與臺體基礎石頂面在同一水平面。在此磚鋪面上靠近臺核處有兩個磚墩,一靠近北墻,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