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綜合實踐 《氣墊船模型的制作》教學設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綜合實踐《氣墊船模型的制作》教學設計奉化市西塢中學?鄔求益教學重點:氣墊船的原理及組成,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圖能力,學會識圖并能按圖紙施工。懂得對不同材料選擇不同的工具和加工方法。教學難點:電動機與支架的固定,在不增加材料的基礎上怎樣加大強度?如何提高制作質量。教學課時安排:共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引入,分析氣墊船運行原理(可以結合視頻,讓學生更加清楚)①利用船底與地面間形成高壓氣墊,使模型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少。用力學規(guī)律解釋:在其運行時,是由專門的螺旋槳使氣船內形成高速氣流并噴向地面,當氣流接觸地面或水面后,同時會受到水面或地面的向上推力,此推力通過氣流柱作用到運載
2、器上,將其托起,托起的高度取決于運載器的結構、重量和氣船的壓力。②前進依靠尾部的推進螺旋槳產生推力。氣墊船航行是根據什么原理?二、討論探究:材料及結構分析:塑料制成,輕巧美觀設計一個氣墊船模型,互相交流。①氣墊袋:(塑料袋,只開一面口),袋口的密封是關鍵。鼓起后減小了摩擦力。②內芯:(氣墊袋內裝入吹塑紙,薄、輕。)并密封氣墊袋③船底:輕,砂紙打毛,船底周邊與氣墊粘牢④船身:割下的材料都要用,因此劃線、下料時要準確無誤。⑤進氣艙:進氣艙上蓋:要密封。⑥電動機支架:加工得與電動機吻合,粘得穩(wěn)固,否則易搖晃松動,最好用大塊泡塑割成。雙面膠的強度不夠,溶劑型的膠水(百得膠、萬能膠
3、)不能用,熱熔膠也不能用,可用白膠。⑦船舵:要安裝得平直。為使氣墊船能筆直運行,而不至于團團轉,形狀類似于飛機的尾翼,用來控制氣墊船的航向。⑧電動機:131直流微型電機。⑨導線:漆包線的注意事項同前。⑩電池盒(紙筒):三至四節(jié),用鉛畫紙卷起來。找一找?選擇怎樣的制作材料較好?想一想?怎樣才能提高船體的強度?需要哪些工具?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飛起來?輕、牢固。在不增加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船體的強度?如何做得整潔、美觀,造型好?三、制作方法及步驟(發(fā)材料,邊教邊做)制作過程?1、氣墊袋:按圖2—21將250×180塑料袋的一面中間切去一塊,大小為100×70,氣墊袋一面中間
4、開口時,不要損壞另一面。2、氣墊袋內裝入吹塑紙:將原材料為230×160的吹塑紙按圖的尺寸,把中間部分用刀片切去,裝入氣墊袋內,并將塑料袋口用膠帶紙密封,使其不漏氣。密封方法:把袋口下面一層塑料膜粘在膠帶紙上,再將膠帶紙對折,粘住袋口上面一層塑料膜,并剪去膠帶紙兩端比袋長出的部分。3、船底:取190×120吹塑紙一張,按圖尺寸切去畫有斜線部分。在虛線內(圖中虛線到邊的距離是10毫米)粘上船身4,吹塑紙與泡塑板粘合的表面,要在上膠水前用砂紙打毛,提高粘接牢度。船底周邊全部用膠帶紙粘在氣墊中央,要求不漏氣。第二課時4、船身:取220×100×6泡塑板一塊。按圖所示,切下170
5、×100×6做船身4,它的中間部分切下做電動機支架,余下部分做進氣艙側壁6,按圖中尺寸一分為二,由于切下各塊泡塑板都要利用,切割時要格外細心。5、進氣艙:由側壁、上蓋、電動機支架粘合而成。6、電動機支架:取115×66×6泡塑板,將它加工成三塊;×22×6,×22×6,×22×6,其中b再一切為二,每塊的一端面砂成一個斜面,c也切成兩段,每塊的一端面也砂成一個斜面,b、c的斜面與電動機粘合,如圖所示。各片泡塑板在粘合前要用砂紙磨平,粘合后不能有縫隙。由于膠水干化時間較長,可分步粘合;先將電動機支加a、b、c粘好,再粘上兩片側壁6和上蓋7,等膠水干后,再將它粘在船身和船底上
6、。7、船舵:取130×70×4吹塑紙。按圖所示制成船舵兩塊,將它們垂直粘在船身和船底上(見總裝圖)。8、電動機:待進氣艙與船身粘牢后,在電動機支架上裝上電動機,并在支架上方用膠帶紙將電動機與支架粘牢固定,再在軸上安裝螺旋槳9。在接通電源時,從正面觀察螺旋獎的旋轉方向必須是順時針方向,氣流向右,否則需將導線與電動機的兩個接頭位置調換。9、導線:取兩根長400毫米、直徑毫米的漆包線繞合在一起,導線一端的兩個頭與電動機接線片分別接牢,另一端兩個頭分別與電池盒上的電極接觸片連接。注意:漆包線和電動機、接觸片的連接部分要用砂紙將表面漆層砂去。10、電池盒:用鉛畫紙(或其他較厚的紙)
7、卷成一圓筒,內徑比5號電池略大,用膠水粘好,一頭封口,用刀片切一條狹縫,將電極接觸片B插入其中,從另一頭裝入5號電池三節(jié)。接觸片A彎成如下圖所示,作電源開頭,在與導線連接后再用膠帶紙將接觸片固定在紙筒上。四、試航將氣墊船模型放在干燥、光潔的地面上,接通電源,你的船模向前快速行駛了嗎?★想一想?制作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奧秘?★比一比?將你制作的氣墊船模型與同學比一比,看誰跑得更快!由學生講述制作要領,交流體會,作品評價。注意知識與技能的遷移。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技術含量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初步的技術學習形成包括材料認識、工具使用、簡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