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淺談《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淺談《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世界古代史(下)》(又稱《世界中世紀史》、《世界中古史》、《世界通史(中古部分)》等),是大學歷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它上接《世界古代史(上)》(又稱《世界上古史》),下啟《世界近代史》,是《世界通史》大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自1994年從安徽大學歷史學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阜陽師范學院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該課程的教學工作,至今已近二十年。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并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對于課程的教學有一些較為成熟的思考,也有一些較為有效的教學經驗。下文對此做一粗淺論述。 一、從通
2、史的高度統(tǒng)籌教學內容 在《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通史意識,站在世界通史全局的高度對教學內容做出統(tǒng)籌安排。 首先,要根據《世界通史》大課程的設置目的制定課程教學目標?! ∥覀冎?,所謂世界歷史,其實是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即人類社會由低級、原始的社會形態(tài)不斷向高級、文明的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縱向過程,以及由各地區(qū)間的相互閉塞、彼此孤立到逐步開放、不斷交往,并最終成為統(tǒng)一聯(lián)合的整體世界的(地球村)的橫向過程?!妒澜缤ㄊ贰反笳n程的設置,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這兩個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揭示其內在的規(guī)律。換句話說,《世界通史》大課程就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L.cOm收集整理是要
3、說明我們今天的高度文明且一體化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虼?,作為《世界通史》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自然要服務于這個目的。教師備課時不僅要了解并把握這個目的,而且要根據這個目的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教學目標或教學主線即課程不僅要說明人類社會在中世紀階段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而且要講清此階段各區(qū)域、各文明間相互交往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使《世界古代史(下)》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中世紀史,而非國別中世紀史或區(qū)域中世紀史的簡單綜合?! ∑浯危獙⒛切κ澜鐨v史的全局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現象確定為教學重點。教師備課時,要將中古(中世紀)階段的歷史人物、
4、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放在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給以恰如其分地定位。唯有如此,才能較科學地確定課程的教學重點,避免在教學過程中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將一些低級趣味的人物、雞毛蒜皮的小事大講特講,而將那些對世界歷史的全局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事件和文化現象置之不顧或講之甚少?! ∽詈?,要對中世紀時一些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進行貫通的考察。中世紀時的一些歷史事件,通常有上古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而對近現代的歷史發(fā)展而言又往往成為新的傳統(tǒng)力量。同樣,中世紀的許多文化現象,也往往有其上古的淵源,并對后世具有重大歷史影響。教師在講述這些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時,就需要進行貫通的考察,而不能將眼光局限在
5、中世紀階段。這樣做不僅可以大致說清這些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的來龍去脈,給學生以歷史發(fā)展的整體映象,而且有助于與《世界通史》其他課程的相互銜接,符合課程本身的承上啟下性。如講述阿拉伯人的擴張,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列舉出上古時期中亞、西亞和北非、東南歐這些地區(qū)所出現的跨洲際性大帝國,讓學生理解阿拉伯帝國的出現,不僅僅是阿拉伯人武力擴張的結果,也有上古這些地區(qū)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且是這些地區(qū)走向統(tǒng)一過程的更高階段。不僅如此,還要讓學生適當了解阿拉伯擴張對近現代世界(尤其是西亞、北非)民族、宗教和政治格局的影響。又如,講述中世紀印度的種姓制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上古階段印度的種姓制度作一回
6、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中世紀時印度種姓制度所發(fā)生的變化(教學時間允許的話,對近現代以來印度種姓制度的發(fā)展和變化情況要作適當介紹)。此外,對于像印度教、天主教等中世紀其他重要文化現象,也都要做必要地貫通考察。當然,既然講述的是中世紀史,教師在授課中還是要以這些事件和文化現象在中世紀階段的情況作為主要內容,避免因涉及上古或近現代內容過多而喧賓奪主,影響教學效果?! 《⒁詫W生為中心選擇教學方法 要搞好《世界古代史(下)》教學,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出發(fā)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只是也只能是居于主導的地位主要任務是指導、輔導學生學習,學生才是
7、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不僅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教學方法的選擇也要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既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由《世界古代史(下)》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課程內容不僅頭緒復雜且年代久遠(講述的是人類在中世紀階段的發(fā)展史)、時間跨度長(約1500年)、地域跨度較大(涉及世界亞歐非美四大洲),但教學時間很短(僅一學期約40-50學時),在這種情況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