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西價值論研究方法之比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西價值論研究方法之比較2007年7月第34卷第4期湖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u1.,2007Vo1.34No.4中西價值論研究方法之比較孫偉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價值論研究方法是依照價值論的性質確立的研究立場,研究程序和規(guī)則以及檢驗研究結論標準的總和.在中西價值論史上,主要有一般哲學方法,哲學認知論方法,生物學或心理學方法,社會學或歷史學方法,邏輯與語言分析方法等,當然不排除對它
2、們的綜合運用.雖然東西方價值論存在許多共通之處,但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異質性,研究方法存在明顯的差異,應該相互借鑒,相互啟迪,共同發(fā)展.[關鍵詞]價值論;價值;研究方法;比較[中圖分類號]B0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4799(2007)04—0025—06所謂價值論研究方法,就是依照價值論的性質確立的研究立場,研究程序和規(guī)則以及檢驗研究結論標準的總和."方法掌握著研究的命運"…180價值論研究者創(chuàng)造和選取的研究方法,制約著其把握,評價對象的視角和思路,制約著其研究活動模式和價值生活實踐方式,對于價值論研
3、究具有關鍵性,甚至決定性的意義.一,中西價值論研究方法對比概覽綜觀價值論特別是西方價值論研究的歷史,我們會發(fā)現,學派林立,學說蕪雜,其中不乏精深獨到的見解,不乏獨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對歷史上各種價值論研究方法加以扼要的歸納和分析,是價值論研究基本而必要的前提.綜合歸納地說,歷史上的價值論研究主要運用的是如下幾類研究方法:1.一般哲學方法即某種與哲學觀相聯系,適用這種哲學各個領域,處于元哲學層次的研究方法.價值論是關于世界對人的意義的洞察,是人對自身歷史與現實活動的省思,是人對未來理想世界的選擇與建構,因而在價值論研究中,
4、價值觀必然關涉包含自然,社會與人生智慧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必然要運用求解自然,社會與人生之謎,調適其相互之間關系的哲學方法.樸素的古代價值哲學與自然哲學,社會哲學以及具體科學渾然一體,包羅萬象,運用的方法無論直觀還是抽象,往往都只能劃歸哲學方法;超越學科分化之后的現代價值哲學如現象學,存在主義以及批判主義等,更是"發(fā)明"或運用哲學方法的典型形式.古代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范式不同,以至在西方哲學強勢的近現代,關于"中國有無哲學"之爭屢屢興起.但是,它們之間畢竟存在共通之處,即運用的大多都是樸素,籠統(tǒng)的一般哲學方法,
5、只是往往缺少方法上的反思與自覺,不注意研究方法的選擇,比較與創(chuàng)新.例如,中國儒家以君主專制與群體優(yōu)先為前提的價值主體意識,以"仁"為本位價值,偏重道德的價值規(guī)范意識,以"禮"為中心的社會秩序觀念,"至善"理想與"修身為本"的價值實踐意識構成的價值體系;道家以"道"為價值主體,以"任自然"的價值意識,"絕圣棄智"和"無為而治"的價值實踐意識,"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價值行為選擇,回歸自然的價值理想構成的價值體系;佛教以"萬般皆假"和"忘卻自身"的"超主體(人)"意識,"一切皆空"和"人生皆苦"的價值意識,以"五戒
6、"為基礎的價值規(guī)范意識,注重智慧的價值實踐意識,盼望"涅架"的價值理想境界構成的價值體系,都包含了從一般哲學層面進行的宏觀的籠統(tǒng)的探討,當然也包含著哲學,政治,倫理,文化,習俗等多個層面的內容.就是說,它們很難劃歸某個具體的哲學分支,或者某種具體的自然,社會或人文學科.現代哲學明顯是理性和思辨?zhèn)鹘y(tǒng)發(fā)達的西方執(zhí)其牛耳,中國傳統(tǒng)哲學至今仍處在向現代轉型過程[收稿日期]2007—05—15[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5BZX007[作者簡介]孫偉平(1966一),男,湖南常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
7、學博士,主要從事價值論研究.湖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中.中國近代以來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關于西方哲學問題的介紹和討論,存在從西方輸入和"引進"的經歷,與西方現代哲學在哲學范式上一脈相承.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哲學上的建構既恢宏又繁雜,其中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影響尤其深遠,在價值論領域最具代表性.胡塞爾通過批判科學的實證主義基礎,試圖把人們從實證主義的偏見和謬誤中解脫出來,使人們返回到人改造和重構了的,由人賦予意義和價值的"生活世界".現象學方法是一種哲學和科學的方法,它旨在以認識主體的意識本身作為研究對象,利用
8、"懸置方法"或"現象學還原"方法,把認識中不清楚,有疑問的東西懸置起來,直至達到能被清楚地直觀到的,不容懷疑的認識的安全起點為止.其合理性在于,強調間接知識要以直接知識為基礎,人們必須重視意識自身的主體性結構,被意識的對象是由意識活動構成的觀念.現象學的目標,在于獲得關于世界的本質知識,從而為人的活動提供"原型"和"規(guī)范".2.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