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指示代詞的發(fā)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四講指示代詞的發(fā)展1近指代詞(1)甲骨文中,指示代詞有“之”、“茲”2個。均近指。(郭錫良:“之”、“茲”是一種廣泛的指代。)之日允雨《殷墟書契前編》西周金文始見“是”、“斯”。傳世文獻始見“此”、“時”,更晚一些。奉時辰牡,辰牡孔碩。《詩?秦風(fēng)?駟驖》毛傳:時,是;辰,時也。(2)依上古音系(以《詩經(jīng)》為上限),“茲(精母)、斯(心母)、此(清母)”——齒音;“之(章母)、是(禪母)、時(禪母)”——舌面音。又:“之、茲、時”之部疊韻;“此、斯、是”支部疊韻。讀音相近,可能是同源的關(guān)系。(
2、3)上古近指代詞時代與地域的差異近指代詞“茲”、“時”、“斯”等在古代文獻中的分布存在著不小的差異。顧炎武《日知錄》卷六“檀弓”條云:“《爾雅》曰:‘茲、斯,此也。’今考《尚書》多言‘茲’,《論語》多言‘斯’,《大學(xué)》以后之書多言‘此’?!?....又云:“《論語》之言‘斯’者七十,而不言‘此’,《檀弓》之言‘斯’者五十有三,而言‘此’者一而已。《大學(xué)》成于曾氏之門人,而一卷之中,言‘此’者十有九。語音輕重之間,而世代之別,從可知已?!鳖櫻孜潢P(guān)于《論語》、《檀弓》中“斯”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包括近指代詞和
3、連詞,與本文不同。地域方言的對立。方言接觸?!肚f子》、《荀子》中“斯”偶見,亦可以用“地域方言”說加以解釋(4)中古漢語近指代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的新的形式。這——“這”最初見于唐代,有“者”、“遮”、“拓”(“柘”之形誤)、“只”等不同書寫形式。這胡誤我,這胡誤我。(舊唐書·史思明傳)者漢大癡,好不自知。(燕子賦)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王衍,醉妝詞)遮阿師更不要見。(唐摭言)及到遮身今有疾。(維摩經(jīng)講經(jīng)文)赭回好好更看去也。(歷代法寶記)“這、那”在唐代產(chǎn)生后,用法上有一個特點,即只能作定語
4、,不能單獨作主語。這種情形在北方延續(xù)到元朝。在南方,“這、那”單用作主語的時間早一些:.....這是說天地?zé)o心處。(朱子語類輯略)近指代詞“這”的復(fù)音形式:與“個”“般”“回”“底”等組合。欲得來生者個數(shù)。(敦煌變文集)者般漢有什么死急!(明覺禪師語錄)積善之家有余慶,皇天只沒煞無辜。(目連變文)問:“如何免得生死?”……師云:“遮底不生死?!保ň暗聜鳠翡洠┻@們女婿要如何,愁得苦水兒滴滴地。(清平山堂話本)“這”的來源:a.朱駿聲、呂叔湘:“這”是由上古的“者”變來的。b.王力:“這”由上古的“
5、之”轉(zhuǎn)變而來?!爸薄ⅰ罢摺蓖瑢僬漳?。由于口語和文言分道揚鑣,“之”字的口語音到了中古和文言的“者”音相混了(聲調(diào)微異),就有人借“者”字表示。但許多人覺得“者”字并非本字,所以又寫作“這”、“遮”。c.高名凱、周法高:“這”是“適”的借字,“適”的草體楷化成“這”。質(zhì)疑:“之、者、遮”——平聲,“適”——.....入聲,為何要借用一個入聲字?d.志村良治:根據(jù)唐末漢藏的對音材料,近指詞讀ca,漢字記作“者”,而“這(這)、遮、赭”與“者”都是音同音近,從宋代材料看這個“者”讀去聲,如楊萬里《舟
6、過仁安》“只者去聲天時過湖得”,楊萬里自注“者”讀去聲,后來這個音卷舌化,變?yōu)楝F(xiàn)在的讀音。根據(jù)漢語音韻系統(tǒng)的演變規(guī)律上溯,唐代的這個近指詞ca,在六朝時應(yīng)為齒音ts-(精組),在上古為舌音t-(端組)。上古的指示代詞系統(tǒng)從語音上說t系、ts系(斯、是、茲)為近指類。由此可以推斷敦煌材料中的近指詞ca當(dāng)出自上古舌音系近指代詞,至于是出自上古之部的“之”,還是出自上古魚部的“者、諸”,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箇(個)——南北朝后期始見(唐以前僅見2例),唐宋時期的文獻里才大量出現(xiàn)。真成個鏡特相宜。(庾信
7、,庾子山集)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箇(個)長。(李白,秋浦歌)個是何措大 時來省南院年可三十余 曾經(jīng)四五選囊里無青蚨 篋中有黃絹.....行到食店前 不敢暫回面(寒山詩——個是何措大)“箇”的復(fù)音形式:箇裏、箇中、箇能、箇般、箇樣等。上古漢語“箇”為名量詞。指示代詞“箇”是否由名量詞“箇”變來的,還值得研究?,F(xiàn)代湘語里還保存著“箇”的這種用法?!鞍⒍隆薄鞍⒍隆笔恰妒勒f新語》里一個經(jīng)常使用的指示代詞,可能是當(dāng)時盛行的口語詞?!妒勒f·巧藝》載:東晉時著名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擅長畫人物。他畫人
8、像,有時畫了幾年都不點眼睛。別人問他為什么,他指著眼睛回答道:“四體妍媸,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丑,是無關(guān)緊要的,畫像要能傳神,關(guān)鍵就在這個里頭)!”六朝王夷甫為人清高,從不說及“錢”字。妻子想試試他,把銅錢串起來繞床一周擺放。王夷甫醒來,無法下床,便大聲呼叫婢女:“快拿開阿堵物!”。見《世說新語·規(guī)箴》。.....“阿堵物”本意即“這個東西”。但由于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從此成了“錢”的別名,并且?guī)в休p蔑的意味。呂叔湘(1985)認為“阿堵”到宋代變?yōu)椤鞍⒌住薄ⅰ柏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