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金丹集王圣教序》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集王圣教序》散談金丹??(一)王羲之的意義提到晉代,我自然想起兩個人,一個是陶淵明,一個是王羲之,那種清談玄思、瀟散出塵的晉人風韻是最令我心儀的。晉人的藝文,崇尚平和自然、含蓄蘊籍,陶五柳“悠然見南山”的詩文與王右軍“行云流水”的書法是那么契合,作品有性情,見襟度,魯迅在《而已集》中這樣說“到東晉,風氣變了,社會思想平靜得多,各處都夾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晉末,亂也看慣了,篡也看慣了,文章便更平和”,那種“志氣和平、不激不厲”的中和美成為晉代士大夫文人獨特的審美思想。書法史發(fā)展到東漢末書體嬗變完成,兩晉
2、成為燦爛的時代,是人的自覺、文的自覺、藝的自覺,書論大量涌現(xiàn),文人書法流派紛呈,名家輩出,衛(wèi)門、王門、謝門、郗門、庾門書家群名盛一時,特別是王羲之的出現(xiàn),給書壇帶來了新的氣息。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史稱“書圣”。.---行書的初創(chuàng),據(jù)說為劉德昇,但我們看不到他的片紙只字,從存世作品中,最早得見的臻于成熟的行書是王羲之的作品,與西晉及同時代人的墨跡和石刻相比,確實“于往法固殊”,而且變化極大,以至于有人懷疑《蘭亭序》的真實性,認為東晉人不可
3、能有如此嫻熟的行書法技法,遂有郭沫若與高二適的蘭亭論辯。羲之將隸、草揉合為行書,并臻于完美,這是羲之的最大貢獻,書法的唯美傾向與欣賞風氣似乎也和大王密切相關,這種比正書、隸書流暢,又較草書從容雅致的行書,是與晉人的審美風尚吻合的,王羲之流美多變的書風,既不同于唐人尚法,又有異于明人的抒情方式及個性解放思想,而是情與理的和諧統(tǒng)一,“晉人尚韻”的提法頗有道理。王羲之將抒情與技巧融合得很到位,線條語匯也較前期為豐富,成為書法史上帖學的重要源頭。這種崇尚技巧、法度的審美傾向,直接影響著唐人的“尚法”思潮。清人阮元
4、在《南北書派論》中說“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于啟牘,減筆至不可識,而篆隸遺法,東晉已多改變,無論宋齊矣?!币远鯙樽诘奶麑W一派影響至深,智永、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蔡襄、趙孟頫、文徵明等繼承了王氏平和一路,王獻之、唐太宗、歐陽詢、李邕、米芾、王鐸等從欹側一路得力,書史上無數(shù)書家從王羲之這條大河里得到滋養(yǎng),并從些開通出若干支脈。把王羲之放在魏晉這個背景下,無疑是顆璀燦的星,他的“于往法固殊”的書藝是“新潮”的,我們今天研究和學習大王仍然不會過時,前人的“新潮”成為我們今天的傳統(tǒng),我們繼承傳統(tǒng),再創(chuàng)“
5、新潮”,便是后人的傳統(tǒng),書法藝術就是傳統(tǒng)的積淀、豐富和拓展,一部書法史,就是一部“入古出新”的藝術史,人們不斷地走進走出,形成一道亙古的風景。(二)《集王圣教序》與初唐崇王風.---讀一件作品,最好能先期了解一些背景材料,再讀時便不會茫然。談《集王圣教序》就必然要牽涉到晉唐兩代,因為它是唐人集晉人字。唐代書法可劃為兩個階段,從初唐到盛唐是王羲之書風的延續(xù),中唐以后便以顏真卿為標志,成為書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我們講的《集王圣教序》就是這第一階段的產(chǎn)物,王羲之走紅書壇,這跟一個人有關,那就是唐太宗,他用特權一
6、手策劃,使得全國上下都視大王為學書的正宗。作為皇帝親自為書家立傳,似乎只有唐太宗,在修《晉史》時,唐太宗唯一親手撰寫的就是《王羲之傳》,這是書法界的福音,更看出他對王羲之的偏愛,他把王羲之的書法看成是“盡善盡美”,并說“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他下詔廣收王羲之墨跡也很是感人,貞觀十三年共收得“二千二百九十紙,裝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四),《蘭亭序》的覓得便是其中
7、最重要的成果,靠勾摹得以一一流傳,如果沒有過唐太宗,也許我們就看不到王羲之的作品了,這是唐故宗的功勞。除硬黃勾摹外,集王字刻碑也是一種方法,懷仁集《圣教序》、大雅集《興福寺》、玄序集《金剛經(jīng)》等等,一時成為風尚,《圣教序》便是其中佼佼者。.---現(xiàn)存西安碑林的《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年)立,碑高315厘米,寬141厘米,行書30行,行83至88字不等,碑首刻有七佛像,也稱《七佛圣教序》。碑文包括唐太宗序、皇太子記、與太宗答敕、皇太子牋答、玄奘所譯經(jīng)文五個部分,字由長安弘福寺和尚懷仁費時
8、二十余年,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遺墨中集出,碑文最后也為我們注明了“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圣教序》拓本有多種,據(jù)王虛舟題跋,言有唐拓本,惜未見,現(xiàn)存以宋拓最佳,宋拓中也因拓手技藝不一而又有優(yōu)劣。《論蘭亭書體》一書中,舉出字例,考證懷仁直接從王羲之真跡摹字的可能性,認為《圣教序》中的王書是可信的,并反過來印證《蘭亭》的可靠,因為唐初尚能見到王羲之真跡應該不少,一般都應有來源,從《奉橘帖》、《神龍?zhí)m亭》、《大觀帖》、《建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