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李鎮(zhèn)西校長的故事4》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故事4:誰是我“最優(yōu)秀”的學生?李鎮(zhèn)西這個問題源于一次記者對我的電話采訪:“李老師,怎樣的學生才能算您最優(yōu)秀的學生?”當時我沒正面回答,而是說:“這個答案不言而喻吧?——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呀!”我這不是敷衍應付,因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難道還不優(yōu)秀嗎?但顯然也沒認真回答。因為我想,如果我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不一定相信。我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呢?在今年我的第一個畢業(yè)班——樂山一中初中八四屆一班(“未來班”)畢業(yè)30周年聚會上,我說了這樣一段話:“從教三十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學生畢業(yè)后來看我,我從來不主動問學生是做什么的。也許你們的職業(yè)不同,收入不同,或者從世俗的眼光看,你們之間的所謂‘社
2、會地位’也有所不同,也許有的是局長或其他什么長,有的是普通勞動者,但我不想知道這些,因為在我的心目中,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勞,你就是我最優(yōu)秀也最令我的自豪的學生!”事后有學生給我寫信說,她當時聽到這話很感動,眼眶都濕了。在一些記者、教師和學生家長心目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當上總裁或局長、廳長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如果你給他說,最善良的孩子才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他可能不但不會相信,還以為你矯情,或者以為你培養(yǎng)不出“精英”,便自己給自己臺階下。不要以為我把別人想得很功利。我們的教育,不,首先是我們的時代早就功利得讓我目瞪口了
3、——以成敗論英雄,以成績論教育,這已經(jīng)不是潛規(guī)則而是明規(guī)則了。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早已不是什么“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了(當然,這依然寫在各種文件中),而是出類拔萃的考分和名牌大學的通知書;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尺度,也早已不是什么善良、正直、誠信、勤勞,而是看他是不是成了“家”成了“長”。你看大家都是這么個觀念,我卻在那里說什么“善良”云云,真是太蒼白啦!不是我的學生中從沒有所謂“出類撥萃”者,相反,按世俗的標準,從教三十多年來,我送畢業(yè)的學生中,后來成為各行各業(yè)佼佼者的人還為數(shù)不少呢!縣委書記、公安局長,還有這個“長”那個“長”,真還不止個別。這且不多說。我學生中后來成為
4、行業(yè)翹楚的更是不少。我是經(jīng)常從媒體上看到有關這些學生的報道的。比如十多年前,許多報紙都在炒作一個大學在校女生,說她還沒畢業(yè),就因為學業(yè)優(yōu)異、能力出眾而被某國際跨國公司聘為該公司亞洲地區(qū)副總裁;又如也是十多年前,一位青年作曲家奪得國際大獎,據(jù)媒體說這是我國作曲家第一次榮獲此殊榮;還有去年,也是媒體炒作了一陣某青年企業(yè)精英被派往北美擔任高管的事……讀者可能已經(jīng)猜到了,這些新聞的主角都曾經(jīng)是我的學生——注意,我說的是他們“曾經(jīng)是我的學生”,而沒有說他們“是我培養(yǎng)的”。但當時這些新聞被炒作時,記者都來采訪我,問我的感受,我的回答很是讓記者們掃興:“和我沒關系的!他本身的天賦就很高,再
5、加上人家的家庭教育非常好!他不過是在我班上讀過幾年書而已。我對他影響實在不大。”但這話又被記者視為“越有成就的人越謙虛”。其實我說的是大實話,比如那個青年作曲家,我又沒教他作曲,怎么是我“培養(yǎng)”的呢?至于我學生中后來成為博士、教授和博導的——聽說還有正在申報院士的……這樣的學術人才那就更多了。但我也不認為他們是我培養(yǎng)的,甚至“參與培養(yǎng)”都談不上。天才到哪里都是天才——郭沫若不進樂山一中,而進了眉山一中,一樣會成為文化大家的;錢學森就讀的不是北師大附中,而是南師大附中,一樣會成為科學巨匠的。別說我偏激,事實就是這樣。當然,我剛才說我對這些學生“影響實在不大”,就說明多少還是有點
6、影響的,只是“不大”。什么影響呢?就是愛的感染,善的引領,童心的保持,做人的導向——這才是教育的根本。孩子的天賦和老師沒關系,但人生的走向卻和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我當然認為上面例子中那些學生是我最優(yōu)秀的學生,但所謂“最優(yōu)秀”首先不是因為他們是“業(yè)界英雄”,而是因為他們保持著善良、寬容、正直、勤奮、誠信、謙遜、平等、向上等品質。我還想說的是,這些品質并不能說是我給他們的,或者說這些品質僅僅是我教育的結果,不不不,不是這樣的。我在教他們的幾年里,給過他們關于真善美的教育,但這種教育并不是往他們“空蕩蕩”的大腦中“外加”一些“美好的品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也是善
7、良的,哪需要我給他們“灌輸美德”呢?因此,我要做的更多是幫助學生保持善良,保持童心,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將這份善良在不同的領域呈現(xiàn)出來,將這顆童心在更高層次上展現(xiàn)出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jīng)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fā)現(xiàn)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我認為,這就是教育。任何一個班級,任何一個學校,天才孩子畢竟是不多,日后能夠成為棟梁之才的學生畢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