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論我國古典詩歌意境的鑒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試論我國古典詩歌意境的鑒賞——高中語文新課標(選修)詩歌欣賞例析關鍵詞:高中語文選修詩歌鑒賞意境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一《語文》的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設置了三個古典詩歌單元,共有三十首詩詞,分別從“探究詩歌的旨意”、“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聲韻”三方面入手,著重從文學鑒賞角度進一步引導同學們閱讀古代詩歌,通過同學們的鑒賞探究,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對古代詩歌語言的感受力,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熱愛祖國的情感,增進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下面以這冊教材的第二
2、單元為重點,談談古典詩歌意境的鑒賞。這個單元主要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fā)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意)與詩中所描繪的客觀生活圖景(境)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它可以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人恍若身臨其境。人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所常有的喜怒哀樂,即由此而生。清代的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意境是文
3、學作品審美價值之所在,意境不鮮明的作品很難稱得上是文學作品,至少不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一一詩歌尤其如此。詩歌的鑒賞重在主題,而主題通常是借助于意境來表達的。因此,讀詩須仔細品味詩中意境,不在意境上下一番功夫,即使能倒背如流,也不過是機械記誦,如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讀詩如能注重品味、鑒賞詩的意境,正是審美意識的萌芽。構成詩歌意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突出重點,分化難點,讓學生在古典詩歌的閱讀欣賞中不感到茫然,而又有章可循,興趣漸生.這樣,選軫4果的目的與效果就自然達到了。以下就從六個方面入手來淺析
4、“如何引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意境美”,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緊扣詩歌的畫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意境的形成,有賴于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陀^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T谠娫~中,詩人通過“景”的描寫把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寄寓其中,這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而山石溪流、大漠滄海、古道邊關、落日殘月、清風細雨,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從詩人描寫的景象入手,能很好地進人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有些詩詞以“物”為描寫對象,并賦予“物”以人格化
5、,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托物言志或感物抒懷。與寫景詩不同的是,它不注重對景象的描寫,而重視顯示物的特征或是物背后的隱喻意。比如古典詩詞中的松、竹、梅、荷、蘭、菊、雁、蟬、鷹等都有它們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初唐詩人張若虛在詩《春江花月夜》中,憑借著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美景的描繪,盡情贊頌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了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擴展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結合在一起,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yōu)美深邃的意境。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北宋婉約派詞人柳
6、永在詞《雨霖鈴》中將“楊柳”“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相思情的景物集中在一起,展現(xiàn)了詞人因失去愛的慰藉而孤單、痛苦的心境。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詞《沁園春長沙》中通過“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萬類”等一系列的物象,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關注國家命運、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因此,在欣賞詩歌意境的過程中,必須緊扣詩歌的畫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二、充分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的威力我國古典詩歌既講究明朗曉暢,也推崇含蓄蘊藉,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宋?嚴羽《滄浪詩
7、話》)。因此,欣賞者必須馳騁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表入里,領略詩歌的含蓄美。我們在誦讀、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首先要隨著詩篇的進度,循著月光的擴散,展開豐富、奇妙的想象,在我們的腦海中構成一幅幅美麗的月下風景變幻圖,同時還要細細品味畫境中縹緲、朦朧的情思,感覺詩人感情節(jié)奏的變化和詩歌跌宕起伏的音樂美。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在詩《春曉》中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體味那鶯唏花香的爛漫春光和“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唐代詩人杜牧在詩《過華清宮》中
8、由“一騎紅塵”寫到“妃子笑”,就很容易讓讀者聯(lián)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為了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這一盡人皆知的故事,從而扌巴握詩人“詠史以諷”的藝術效果。南唐后主李煜在詞《虞美人》中則讓人想象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浩浩東流的一江春水,抒發(fā)著內(nèi)心的滿腔幽憤與悲愁。三、仔細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