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ID:10327279

大小:91.50 KB

頁數:20頁

時間:2018-07-06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_第1頁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_第2頁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_第3頁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_第4頁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_第5頁
資源描述:

《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關于儒學思想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回顧回顧和評述漢代以降中國儒學思想發(fā)展的歷史,總體上,我們會由衷地感到,學者們對先秦儒學的研究無不從經學的角度切入和展開,思想家們無不通過注解或者闡述六經的方式著書立說,而其代表作,則亦無不為“經傳”或者“經注”。于是乎,一部經典往往會被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的不同學者們所一再注解甚至于注上加注,謂之“義疏”。與此同時,注疏的版本太多,自然也便又有了所謂的“集注”以及“集解”之類的書[1]。而且,今天看來,從總體上說,“漢代以來的經學與先秦的原典儒學至少在形式上是一個東西”[2]——而且,即使它們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因不能為人獲知而業(yè)已消亡,則自然也絕

2、不會因此而全部喪失其本身的核心理念以及喪失其應有的真實與偉大。當然,對此,我們更無法損益或增減其本身所固有的價值、內在的意義及其不可褻瀆的魅力、偉岸與莊嚴。今天看來,先秦儒學經典的確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軸心——它不僅是在當時的思想世界曾一度被冠之以“世之顯學”[3]之盛名,而且也在2000多年的中國社會歷史長河中亦堪稱為“理論基石”之美譽;與此同時,它甚至還可以說是一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活水”,具有多方面的原創(chuàng)性。后世乃至當代的許多重要思想,無不可以從中找尋到其最初的原型和生長點,由此而構成中華民族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特有思維方式,并由此而最終形成為

3、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偉大民族精神。對此,歷史似乎已早有定論,那就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4]此之謂也。此外,這亦如今本《大學》引“湯之盤銘”之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是新”。然而,又“新”在何處呢?對此,緊接著,《大學》之中,更明確地指出:“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薄@到底叫什么話?以今觀之,所謂“無所不用其極”,難道不是充滿著令人作嘔的貶義嗎?其當為士人君子們所不齒才是,又如何可以認作是君子所為?其實,無疑也正是這樣一種對以往所提供的內容的不斷消化、吸收和理解,才能夠為我們提供對影響現(xiàn)在乃至未來的過去的洞察。其中,生動的批評與真正的鑒賞,又無疑乃

4、是今天的我們得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持續(xù)不斷從那些一去而永不復返的人類天才資本中所能夠提取到的一筆筆高額的利息[5]——然而,其中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卻是,時至今日,卻人自不覺;既如此,又徒喚奈何?然而,長達百余年的積習與積淀,又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間輕而易舉地改得掉呢?一先秦尤其春秋戰(zhàn)國時代應當說是一部先秦儒學的發(fā)生期或醞釀期。如果沒有這個前期發(fā)生或醞釀階段,那么即使?jié)h代無論如何不能也不可能突然就搞出什么經學來的。而此間的所謂儒學,則又可稱之為“原典儒學”或者“孔學”[6],當然,亦可稱之為“禮學”;與此同時,應當指出的是,這里之所謂的“禮學”,在本文看來,實際上,似乎并不是什

5、么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亦并不是孔子及以其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什么天縱之智、突發(fā)奇想而是有源有流、源遠流長。它近則大概可以說是對源自于孔子個人對夏、商、周三代之“禮”的因革損益、薪火相傳,而遠則大概亦可以說是對源于先秦儒家對堯、舜、禹三王之“道”的有益揚棄與強烈訴求——這段厚重的歷史,即使時至今日,依然可以觸手可知?!墩撜Z》之中嘗有言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7];與此同時,《中庸》之中,則亦云:“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至于《孟子》之中,則更有言明確地說:“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8]。對此,清代儒者羅振玉本已有所論斷:“非三代為然,

6、三代以上莫不皆然。”[9]其中,所謂“中庸”者,則又似乎可以說是孔子對古已有之的所謂先王之道的最完美的損益、最深刻的批判以及最全面的總結和承繼。此外,這亦有如孔子本人之所謂:“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盵10]并且,由此而具體在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們那里,不斷地被存在與延續(xù)、發(fā)展和更新,更由此而最終逐步形成為先秦儒學,乃至于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固有之最崇高的理念、最終極的依據、最基本的方法與動力,以及形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本身。它可以說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亦可以說固守本位、不失本心,更可以說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以至于今日

7、仍生生不息,綿綿不絕。二漢魏經學應當說是先秦儒學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其中,漢代經學,在本文看來,則當首推作《論六家要指》的司馬談以及于作《春秋繁露》的董仲舒,而我們則尤贊賞于其中的后者。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也許董子本人在仕途之上并不算成功——這是因為,他似乎并不像公孫弘那樣的“白衣卿相”,成為眾多儒者“靡然向風”的象征性人物[11];當然,他也不像是叔孫通那樣的“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12]。然而,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本身,卻無疑對后世產生了極為重大而又深遠的思想影響。這正所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