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

ID:10599485

大?。?2.00 KB

頁數:4頁

時間:2018-07-07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_第1頁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_第2頁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_第3頁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_第4頁
資源描述:

《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歷史的感悟,現實的關懷——簡評《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論文..畢業(yè)農民工是社會變遷的伴生物,同時也是社會變遷和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當代中國民工潮波瀾壯闊,影響深遠,目前已成為至關重大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也自然成為學者們探討和研究的焦點。池子華教授的新著《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以下簡稱《農民工》)就是以農民工的近代“經歷”為考察對象,揭示中國社會演進、變遷歷史軌跡的學術專著。可以說,當代農民工的研究可謂碩果累累,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畢業(yè),有關近代農民工的考究卻門庭冷落,少有問津,這是農民工問題研究的一大缺憾?!掇r民工》以蘇南為中心對近代時空下的

2、農民工群體的產生和流變做了全方位、立體式的闡釋和考察,無疑彌補了這一缺憾并在這一研究領域樹立了新的界碑?!皻v史是逝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自然延續(xù)?!?該書第2頁)農民工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只有將當代農民工問題置于近代中國歷史進程中審視,才能厘清其形成、演變的趨向及時代特征。該書是第一部系統(tǒng)地以近代農民工為專門研究對象的史學專著,實現了中國民工潮歷史與現實研究的對接,填補了近代農民工歷史研究的空白,這是該書的學術價值所在?!掇r民工》一書共13章,36萬言,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內容翔實,剪裁精當,在占有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全

3、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近代農民工的源流、生存狀態(tài)及農民工與近代城鄉(xiāng)的互動,探究了近代農民工調控模式的成敗得失,并以史為鑒,昭示了農民工的歷史走向。該書是一部嚴謹的史學研究專著,但通讀全書不難看出字里行間浸潤著深切的人文關懷,作者立足近代時空,在文字和情感上深入農民工群體的生活空間和精神世界,用實證的手法、嚴肅卻不失人性化的筆調,展現了近代農民工群體的期盼與失望,抗爭與無奈,弱小與強大,卑微與崇高,理智客觀地分析了近代社會中的農民工群體和農民工群體作用下的近代社會。讀罷此書,既有學理上的啟迪,又有思想上的震撼。該書作者池子華教授是著名的流民史研究專家,是近代流民史

4、研究的開拓者。“農民工屬于流民的范疇”,(第20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農民工》一書可以看成是作者在原有基礎上的深入和細化,也可以說此書的完成是作者厚積薄發(fā)的心力結晶。此書開拓了近代農民工研究的新領域,也標志著著者在流民史研究方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掇r民工》一書延承了《中國近代流民》、《中國流民史·近代卷》和《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等專著的主體思想與一貫的風格和優(yōu)點,同時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尤其值得稱道。其一,史料翔實,考訂精確本書資料的來源涉及以無錫為中心的蘇南地區(qū)近代時期的報刊、檔案、官修正史和稗官野史等搜羅廣博,豐富翔實。特別是一大批民國時期社會調查資料的

5、運用,在恢復歷史原貌方面多有貢獻增強了論述內容和論證的臨場性、客觀性和可信度,引領讀者深入舊時的歷史時空,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受作者筆下的社會節(jié)奏和歷史脈動,平易而真實,直觀而深刻。資料豐富、翔實、新鮮,使本書顯得厚重、扎實。而對資料的剪裁、鑒別和分析作者更是不遺余力。如作者對“拾熟煤工”的界定,足見作者在引用資料方面進行了充分的鑒別與分析。李鐘瑞的《無錫勞工狀況》想當然地把“拾熟煤工”歸為“小工”行列,看似合理但作者認為“拾熟煤工”屬于“拾荒”群體,不能歸類于近代意義的“工種”,自無所謂工人。(第84頁)又如在人力車的起源和傳人中國的時間考證上,作者斟酌了

6、多種著作的多種說法,最后在起源問題上考慮到其他說法的不確定性,“暫從”1870年說;而在傳人中國的時間上,作者否定了《民國三教九流》書中的1874年3月24日說,因為《申報》上早在1874年月29日已有《記新式小車》的明證。小問題,卻顯真功力,作者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態(tài)度躍然紙上。其二。視野開闊。論證深刻該書以社會史為基本切入視角,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統(tǒng)計學等學科理論進行系統(tǒng)分析,力求多層次、多角度、“跨學科”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度透視。同時把整體性研究與區(qū)域(蘇南)性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個案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有機結合起來,使

7、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提高了學術水平。該書視角獨特,視野開闊,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治學功力。在談到農民的分化與流動時,利用了信息經濟學中的“搜尋理論”,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向心流動作了恰如其分的深刻闡釋(第35頁)。在對農民離土的非經濟因素的闡述中,文中多處運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剖析了面對鄉(xiāng)村的衰落和城市的誘惑,農民如何做出自己的取舍,最終順理成章地投入斑駁陸離的城市生活。讀后讓人感覺作者的分析合情人理。多學科的交叉與對話也擦出許多智慧的火花。在歷史學和社會學的碰撞和交流之下產生的“城市適應”理論就是一個例子,也是該書的閃光點之一。其三。技巧嫻熟。獨具匠心農民工問題

8、是一個錯綜復雜社會問題,與各種社會表象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