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

ID:11288519

大?。?5.5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8-07-11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_第1頁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_第2頁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_第3頁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_第4頁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_第5頁
資源描述:

《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試析大黃附子湯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摘要]對大黃附子湯的作用機制和臨床運用進行了分析,認為其機制與下法較其他治法,具有更為廣泛而快捷的宣通臟腑經絡,調理氣血陰陽等全身作用有關,也與大黃、附子等藥物“無所不至”、“無堅不摧”的特性,以及配伍后的減毒增效有關。根據中醫(yī)的標本緩急理論,在疾病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或伴有“陰結”,即應考慮運用大黃附子湯。歸納了該方的適應證、禁忌證、常用劑量、煎服法和不良反應等臨床運用要點,附病案4則。[關鍵詞]中醫(yī)治法與方劑;大黃附子湯;下法;便秘[中圖分類號]R28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

2、4-4721(2009)02(a)-032-03大黃附子湯是仲景治療“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弦緊,此寒也,當以溫藥下之”的名方。臨床用之得當,有立竿見影之效。本文簡要分析其作用機制與臨床運用,以供參考。1大黃附子湯的組成與配伍特點12大黃附子湯由大黃、附子、細辛組成,方中大黃泄下通便,附子、細辛溫陽散寒、止痛。大黃和附子是該方的主藥,同時也是該方的精妙所在,故仲景以之名方。附子辛甘大熱,入氣分,兼入血分,其性善走,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大黃苦辛大寒,入血分,兼入氣分,“迅速善走,直達下焦,深入血分,無堅不破,蕩滌積垢,有犁庭

3、掃穴,攘除奸兇之功”[1]。大黃與附子配伍,寒熱并用,氣血并調,附子善走之性,可增強大黃的通腑瀉下作用;大黃之苦辛大寒,可制附子之剛燥。從而減毒增效,擴大或加強了單味藥的療效。徐建東等[2]研究了大黃附子湯中諸藥的不同組合及煎法對烏頭堿含量的影響,發(fā)現(xiàn)大黃、附子合煎液與大黃、附子、細辛合煎液中烏頭堿的含量相差不大,但均比附子煎煮液中烏頭堿的含量下降45%左右;將大黃、附子或大黃、附子、細辛分別單煎后混勻,烏頭堿的含量比附子煎煮液下降20%左右。而附子、細辛無論單煎、合煎,對烏頭堿含量的影響不大。因而認為大黃能牽制附子的毒性,

4、并指出:“這主要是因為烏頭堿與大黃所含的鞣酸形成鞣酸型烏頭堿所致”[2]。若此說成立,則該實驗研究同時也能說明,附子能增強大黃的瀉下作用。因為鞣酸有收斂作用,形成鞣酸型烏頭堿后,收斂作用減弱,從而加強或突出了大黃所含蒽醌類的瀉下作用。2大黃附子湯的作用機制12“六腑以通為用”,“大腸者,傳導之官”。腑氣通泰,則臟腑安和,氣血運行正常,氣機升降有序;腑氣壅滯,則濁陰不降,清陽不升,必然影響臟腑的安和及氣血的運行,進而加重原有疾病或引起疾病傳變。運用大黃附子湯后,隨著便秘的解除,絕大多數(shù)患者全身癥狀迅速好轉,血壓、血糖、腎功能等

5、指標亦明顯改善,故《本經》指出大黃有“安和五臟”之功。其機制與下法較其他治法,具有更為廣泛而快捷的宣通臟腑經絡,調理氣血陰陽等全身作用有關,也與大黃、附子等藥物“無所不至”、“無堅不摧”的特性,以及配伍后的減毒增效有關有關。根據中醫(yī)標本緩急理論,疾病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大小便不利,不論其為標為本,均為疾病當前的主要矛盾,治以通利大小便為當務之急。正如《素問?標本病傳論》所說:(先病而后)“大小不利,治其標;大小利,治其本。先大小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睆埥橘e注解“大小不利,治其標”說:“即先有他病,而后為大小不利者,亦先治其標

6、。諸皆治本,獨此治標,蓋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雖為標病,必先治之。此所謂急則治其標也”[3]。這是對諸病二便不利,以通利二便為先的論治思想的深刻論述,也是疾病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或伴有陰結,即應考慮運用大黃附子湯的理論依據。3大黃附子湯的臨床運用3.1大黃附子湯證及其臨床特點根據仲景的有關論述,并證之于臨床,大黃附子湯證可概括為“陰結”,或各種疾病的某一階段繼發(fā)或伴發(fā)“陰結”者。關于“陰結”的臨床特點,《傷寒論?辨脈法第一》說:12“脈有陰結、陽結者,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而數(shù),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其脈沉而遲,

7、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名曰陰結也”。《景岳全書?秘結》認為,隋唐以后,對秘結“立名太煩,又無確據,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無為臨證之害也。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則曰陰結、陽結而盡之矣。有火者便是陽結,無火者便是陰結”[4]?!瓣幗Y”、“陽結”的鑒別,除仲景列舉的脈之浮沉遲數(shù)和能食與否,以及張氏所說的有火、無火外,就臨床所見,凡便秘而見舌淡或淡青,苔白滑或白潤者,或習慣性便秘,長期應用大黃、番瀉葉或其他寒涼藥,真陽受損者,多屬陰結;真寒假熱或下寒上熱而大便秘結者,亦多屬陰結。3.2大黃附子湯的臨床運用要點3.2.1適應證“陰

8、結”或各種疾病的某一階段伴有“陰結”者。大黃附子湯是治陰結便秘的專方,而不是其他疾病的處方,無論任何疾病,只有原發(fā)或繼發(fā)陰結便秘時,才考慮運用大黃附子湯。加減太多、太雜,在治法上已不屬于“當以溫藥下之”者,另當別論。3.2.2禁忌證“陽結”者不可輕試,孕婦禁用。3.2.3常用劑量生大黃10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