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

ID:11308737

大小:59.50 KB

頁數:7頁

時間:2018-07-11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_第1頁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_第2頁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_第3頁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_第4頁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_第5頁
資源描述:

《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論文【摘要】真實的課堂不存在完全正確的答案,課堂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生最樸實的想法,其中蘊含著對問題的思考,也不乏智慧的閃光點。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作為21世紀的教師不能急于解釋、下定論,而是要【摘要】真實的課堂不存在完全正確的答案,課堂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生最樸實的想法,其中蘊含著對問題的思考,也不乏智慧的閃光點。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作為21世紀的教師不能急于解釋、下定論,而是要把錯誤拋還給學生,引導他們從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錯誤,給他們一些研究爭論的時間和空間;更應該憑借著教師的教學機智,應時制宜,積極應變,善于將學生的“錯誤”合理利用起來,挖掘“錯

2、誤”中合理的成份,從而讓學生在爭論中分析、反駁,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娟P鍵詞】錯誤制造引出將錯就錯善待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在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基本理念的新課程實施之際,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學習錯誤,我們應該站在新的視角對其“價值”進行重新定位,對其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這將是很有意義的嘗試,它的最終受益者無疑將是學生——使學生得到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教學時教師往往原本在思維程序中早已準備好的一份標準答案,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這樣突如其來的插曲往往令教師有些措手不及。因害怕學生會再說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錯誤觀

3、點,教者便阻撓、制止學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將學生本來正確的觀點定性為“亂說”,最后,甚至強制性地將學生按在了座位上。這種對學生犯錯畏之若虎的態(tài)度卻恰恰掩蓋了學習本來的面目,違背了課改的初衷,也掩蓋了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敢于沖破教師設置的思維圍墻,充滿自信地“固執(zhí)己見”引經據典,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我們怎能不為之喝彩?為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為其中閃現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吧!怎能不倍加珍惜呢!一制造錯誤,爭中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錯誤制造,讓學生在“嘗試錯誤”中比較、分析、甚至引發(fā)爭議;讓學生從分析錯誤中學會反思,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了學

4、生的批判意識;讓學生內心的“不平衡”通過探究尋找了“平衡”的支點。比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把學生四人一組做實驗,要每組的桌上放了大小不一的圓柱與圓錐,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我有意識地安排實驗工具,有的組是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有的組圓錐與圓柱不等底等高;有的組兩種都有。小組代表在教具中取實驗用的空圓錐圓柱各一個,分頭操作。實驗開始后,教室里熱鬧起來了。有的學生取沙,有的在看沙子的多少,有的在記錄,還有的學生之間意見發(fā)生了分岐,正在爭論……看他們的樣子,都極為投入,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忙不是最終目的,操作是形式,找到答案才是目的,任何形式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實驗之后各小組之間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結果

5、?!拔覀儗⒖請A錐裝滿沙子,然后倒入空圓柱中,三次正好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第一組的學生說?!拔覀円彩侨蔚?jié)M,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第二組的學生馬上接了上來?!安粚?,是四分之一,我們倒了,而且每次都看得很準,四次正好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四分之一?!钡谒男〗M的學生很肯定地說著。“我們在空圓錐里裝滿沙子,倒到空圓柱中,不到三次就裝滿了?”第三小組的學生有點疑惑不解了?!笆侨种弧薄笆撬姆种弧薄淌依锓序v了,通過動手操作,在實踐中學生找到了不同的結果,在相互的交流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我故意裝著不解地說:“到底是幾分之幾呢?我也想試試!”我從教具中隨手取出一

6、個空圓錐一個空圓柱,舉起來說:“你們看,將空圓錐裝滿沙子,倒入空圓柱里。一次,再來一次,兩次正好裝滿,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二分之一?”教室里的聲音又大了起來,學生們議論紛紛。“老師,你取的圓柱太大了?!庇袀€學生看了出來。我在他的推薦下重新使用一個空圓柱繼續(xù)實驗,三次正好倒?jié)M。然后學生調換教具,再試,果然都是三次了。我馬上問道:“看來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前提條件是什么?”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老師制造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故意選用了一個大的圓柱容器?!班?,我明白了,圓柱與圓錐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次學生真的明白了,歡快地叫了起來,教室里充滿了歡笑聲。對于

7、“等底等高”,學生往往會出現錯誤的理解,教師沒有回避或遮掩,而是故意暴露錯誤,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看似“混亂無序”的實踐中,增加了學生對實驗條件的辨別及信息的批判。學生學得主動,經歷了一番觀察、分析、發(fā)現、合作、創(chuàng)新的過程,既圓滿地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又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批判意識的發(fā)展。而這些目標的達成完全是從正確對待實驗中的一些“錯誤”開始的。有時候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錯誤,給學生設置一些障礙,讓他們走一點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